伴隨著天劫和明陽金光焱散去,只見碧空如洗,天高云淡,完全看不出方才還是一幅末日來臨般的恐怖景象。
而此時此刻,下方神霄學府中,則當真是人聲鼎沸。
“呼——”
“終于結(jié)束了。”
“剛才那就是傳說中的天劫嗎?我此前在族中的古籍上看到過。”
“那金色的光焰,莫不是……”
一時間,眾多學子都格外激動地討論著剛才的所見所聞,同時他們也津津樂道于那明陽金光焱所化光雨的神異,對他們的修行皆有增益。
只不過,這一切,距離葉宣、趙孟嬋一行人著實還頗為遙遠就是了。
此前,眾人在常彥和陸鶴軒兩位化神真人的帶領(lǐng)下,穿過了那籠罩了整座仙山的大陣,剛剛踏上學府的土地,還沒來得及靠近,便遇到了天象異變。
天威莫測,大劫恐怖,一行人自然也不敢妄動,就這樣停在了原地,直到現(xiàn)在。
為首的常彥和陸鶴軒環(huán)視一圈,將一眾小家伙們面上的神情盡收眼底,旋即微微一笑道:
“好了,既然異象已經(jīng)消弭,老夫這便帶著你們?nèi)蟮懒恕!?
看上去,常彥和陸鶴軒顯然是并不打算對方才出現(xiàn)的異象進行任何解釋。
事實上,不僅他們兩人,就連學府中以紀若虛為首的一眾化神真人也并未多說什么,只維持好學府中的秩序,避免某些亂象發(fā)生就是了。
雖然,李然一行由于之前的經(jīng)歷,知曉趙孟嬋身懷明陽金光焱,大概猜到了方才的異象和這位黎國公主有關(guān),但想到常彥此前的叮囑,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閉口不言。
在兩位化神真人的帶領(lǐng)下,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很快便來到了神霄學府正式的山門前。
不得不說,神霄派不愧是此界的頂尖勢力,其山門所在當真是堂皇大氣。
除開兩側(cè)的眾多石柱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無疑還是當中那一面格外高大巍峨的石碑了。
入目所見,那石碑的材質(zhì)似乎頗為特殊,不像是單純的石質(zhì)。
與此同時,石碑的邊角似乎略有破損,裂紋密布,伴隨著某種古樸滄桑之感撲面而來。
然而,還沒等葉宣、杜明臺等人來得及看清那石碑上究竟刻了些什么,一旁陸鶴軒頗為鄭重的聲音便已經(jīng)響起:
“這石碑上所刻的,正是我神霄派的三位祖師。”
聽聞此言,葉宣、趙孟嬋、杜明臺等幾個小家伙皆渾身一震,不由想到了常彥此前向他們提到過的神霄派的那三尊登臨了紫府之上的強者,心中思緒萬千。
后續(xù),在常彥和陸鶴軒的帶領(lǐng)下,一行人自然是沒有絲毫怠慢,恭恭敬敬地朝那石碑行了一禮。
事實上,哪怕在場之人中不乏有多年的老學子,早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見到這石碑了,如今立身于此,感受著冥冥中的那種氣息和道韻,心中也依舊是油然而生的敬畏。
而待到行禮完畢后,葉宣、趙孟嬋等幾個初來乍到的小家伙自然是迫不及待地抬眼,看向了前方那高大的石碑。
只可惜,讓他們感到失望的是,石碑上雖然的確雕刻有三位祖師,但他們的面容和身影卻都是一片模糊,甚至連男女也看不出來。
相較之下,他們背后浮現(xiàn)的那一事物,反而還要雕刻得精細得多了。
只見,當中那位祖師的身后是一柄仙劍,而旁邊的那兩位祖師身后則分別是一簇仙火和一輪彎月。
這布局,倒是正和學子服上的標志一般無二。
或許是猜到了葉宣、常彥等人心中所想,沒等幾個小家伙主動開口,常彥便已經(jīng)笑著解釋道:
“據(jù)說,三位祖師一心向道,早已勘破了紅塵,而為了警示后人不要執(zhí)著于肉身皮相,所以他們便并未留下具體的神像來,僅以這三大象征代替。”
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聽聞常彥之言,祝道在心中忍不住是這般吐槽道。
在他看來,這其中或許有部分原因的確是如常彥所說,但更有可能的,還是與三位虛仙的狀態(tài)有關(guān),最好不要在現(xiàn)世中留下太多痕跡,特別是自身神像一類。
當然,祝道心中所想,常彥自然是不可能聽到,只繼續(xù)介紹道:
“當中那柄仙劍,便是我派鎮(zhèn)壓底蘊的神霄道劍。”
要知道,神霄派曾名為神霄劍宗,正是因為初代祖師和這件無上道兵的緣故。
據(jù)說,神霄派的那位祖師曾戰(zhàn)敗了同時代的諸多強敵,最終登臨絕巔,當真立下了赫赫威名。
哪怕時過境遷,距今已經(jīng)近十萬年,其人的風采,也依舊令一眾后生晚輩心馳神往。
將一眾小家伙臉上明顯激動、向往的神情盡收眼底,一旁的常彥和陸鶴軒都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穿過了學府的正門,便能看見早有一群學子等候于此,當中那名學子手中則執(zhí)掌著書冊一類的法寶。
而在見到常彥、陸鶴軒一行人后,這群學子皆連忙恭敬行禮:
“見過常師,陸師。”
“不必多禮了,先幫這群小家伙們登記便是。”
“是。”
聞言,當中那名學子絲毫沒有耽擱,旋即便打開了那本書冊,自有仙光神霄流轉(zhuǎn)。
事實上,除開執(zhí)掌書冊的這名學子之外,其他的學子都是來湊熱鬧的。
雖然,神霄學府每年招收的兩千多名學子中,幾乎九成九都是出身于三國十九州各大世家、宗門、地方勢力,但剩下的那些,能夠被神霄派破格錄取的,卻無一不是天資非凡的“仙苗”。
前者往往提前便來學府報道了,而后者,則大都要在各地的啟靈儀式完成后,才會跟隨前去監(jiān)察的學子們一道回來。
對這些小家伙,有的學子只是單純的好奇,還有的,則是心中有別的想法,日后想要招攬這些出身一般的“仙苗”。
神霄學子的學年期滿后,能夠加入神霄派的終究只是少數(shù),更多的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家族中去。
而他們中的不少人之所以會被家里人安排來神霄學府求學,一來是為了“鍍金”,二來便是為了擴大人脈,招攬人才,壯大家族勢力。
當然,一般只有年紀稍大一點的高學年學子才會有這種意識,每年都會掐著時間來迎接最后這一批出身凡俗的“仙苗”。
這樣的存在本來就不多,滿打滿算,每年大概最多也就幾十個。
很快,便登記到了葉宣。
問完姓名之后,那學子又例行公事道:
“靈臺資質(zhì)?”
“八竅。”
“靈臺八竅!?”
聞言,周圍一眾神霄學子當真是瞬間炸開鍋來,驚呼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