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唐長安,灞橋風雪
- 穿越貞觀,我只想悠閑的活著!
- 順風又順水
- 2460字
- 2025-05-03 06:00:58
傍晚時分,張家五口人再次聚在了一起,火塘上面放著一個陶罐,在陶罐里面正在煮著一點米粥...而米粥之中放著不少的野菜,這些野菜是陳平瑤帶著張清清很走運挖到的。
配菜就是腌制的蕨菜,等米粥好了之后,張晨被陳平瑤第一個舀了滿滿的一碗,她自己和張清清則是半碗,而張照則是大半碗。
張晨微微一個心疼,因為張晨知道這是古代女人們普遍的行為,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所以男人就是要吃得好一點,而女人是男人的賢內助,她們就要吃的差一點,夫為妻綱,這是此時大唐的普遍女人對自己的認識。
如果張晨想要自己的娘親和妹妹吃的飽一點,那么張晨就必須要讓家中不再有糧食的危機。
一碗米粥混合野菜下肚,張晨的身體很快的暖了起來,此時的張晨也是默默的發誓,一定會讓自己的這個家擺脫此時的貧困。
張晨相信自己這個擁有來自二十一世紀靈魂的人,一定可以成功的。
吃完飯就是睡覺,一家五口齊齊的睡在一張床上,整個屋子里就只有火塘的火光微微的照著,好在五人一起也不是很冷,就這樣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張晨,張照早早的起來,準備帶著張清清前往長安城,青牛村離長安城有大約三十里地,步行的話需要一個半時辰,大約是六點的時候,張晨,張照還有張清清在陳平瑤的叮嚀下離開了村子。
一直走一直走,三兄妹在路上互相照顧,最小的張清清咬牙前行,不讓自己的兩位哥哥有太多的負擔,就這樣走了快兩個時辰之后,張晨終于是看到了一座大城的壯觀輪廓,而在這個時候,路上的行人也是多了起來,這些人有唐人,更有其他國家的人。
駝隊,商隊,馬車...漸漸地出現在了張晨的眼中,此時的張晨對身邊周圍的一切,那是既陌生又熟悉,這種感覺特別的奇妙。
因為他的靈魂既有現在的記憶,更有二十一世紀的思想,以前的記憶感覺眼前的一幕很熟悉,而二十一世紀的思想卻感覺眼前的一幕特別的陌生。
很快,灞橋出現在了眼前,此時的灞橋是隋開皇三年重建的,灞橋下面是灞河,河道兩邊是楊柳青青,長安十景的灞橋風雪就是在這里。
不過,想要看灞橋風雪要到春天,冬天是看不到的。
有人會詫異,風雪為什么冬天看不到?
因為所謂的灞橋風雪,其中的風雪不是真正的風雪,而是飛舞的柳絮,灞橋兩邊都是楊柳,灞橋上設有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后才分手,并折下橋頭柳枝相贈。
此橋也曾叫做“銷魂橋”,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灞橋風雪”從此成了長安勝景之一。
過了灞橋,你就可以看到此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長安城,據說長安城中有一百萬人居住,各色族人都有,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張晨看著高大的長安城墻,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從2025年的西安回到639年的長安,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張晨還是很快就將自己那顆激動跳躍的心給按下,因為對于此時的激動,張晨更想要的是活下去。
張家兄妹三人一起進入春明門,跟著一路向前是被夯實的黃土,雖然是土路,但是被夯實,就算下小雨也不會有泥濘的感覺,當然了,雨下大了黃土終究是土,該泥濘還是泥濘。
路兩邊種植了成行的榆樹,槐樹,道路兩旁是深深的排水溝,溝外就是各坊的坊墻。
這里說明的是,這一條路是長安城的主街道,這樣的街道,長安城一共有三十八條,但是這樣的主街道上,只允許行人車輛來往,是不允許在主街道上擺攤,招攬生意的。
你要是想要擺攤,做生意,必須要進入各坊之內,走在主街道上,行人很多,騎馬的,騎驢的,牛車,馬車...各色人種,熙熙攘攘,真的是人潮洶涌。
各坊有高墻,看不到坊內具體情形,但是可以看到一些深宅大院和寺廟道觀的飛檐重樓,這個時候看到一座很氣派的宅院,居然在坊墻上開了自家的大門,不過,門口列著兩排戟架,還有甲士看守。
“大兄...這是誰的府邸,這么氣派?”
看著眼前的宅院,張清清有些驚嘆的問道。
“啊...。”張晨沒有說話,倒是一邊的張照連忙笑著對張清清道:“小妹,這里是河間郡王的府邸,二叔就在這里當差,以前你二叔可是河間郡王手下的府兵,現在也是這里的護衛...下次有機會,讓二叔帶你進去見識見識。”
“二叔好厲害?”張清清有些驚喜的道。
過了河間郡王府,再往前就是東市了...不過,張晨兄妹三人暫時還不能去東市賣水晶珠,因為此時的東市還沒有開市,這長安城的東西兩市要到11點左右才能開市,閉市大約是下午五點。
現在大約只是早上九點多...所以張晨要將自己的妹妹張清清先送到自己二叔的家里。
張晨的二叔叫張開明,曾經是一名大唐的府兵,而且戰績還不錯,但是運氣不好,他一直跟著河間王李孝恭,后來李孝恭的軍權被李世民收了回去,那些曾經李孝恭的親近軍隊就直接被裁撤了,畢竟李世民不知道你的心還在不在李孝恭的身上。
一開始張開明也是在青牛村過了一段時間,和張開山一家住在一起,不過,很快張開明就被選進了河間王府成為了河間王府的一名護衛,跟著就離開了青牛村。
后來張開明娶了長安城一名商戶的女兒,工作,家庭,生活都在長安城,所以兩家的聯系就漸漸的少了起來,不過,張晨就是張開明從小帶到大的,所以張開明對張晨很是寵溺。
再加上娶的那位商戶的女兒雖然有些市儈,但是刀子嘴豆腐心,只要你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對方也不會對你怎么樣的。
所以還是有一定的來往的。
張開明家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叫張勝,小女兒叫張曦...張勝現在在河間王府的族學里面上學,張曦年幼則是在家跟著母親一起。
張開明的家在常樂坊中,大唐有一百零八坊,每個里坊的四周,都環筑有坊墻,從而使長安城在外觀上宛如大城之中又套了很多小城。
坊門上都裝有門扉,由專職門吏掌管,負責按時開關。
長安城各街道設置街鼓,目的是夜禁與晨昏報時。
每天傍晚“暮鼓”響起后,宵禁便正式開始,不僅要關閉坊市大門,還規定坊間居民沒有出入證禁止外出,違者杖二十笞棒。早上五更二點,自宮內“曉鼓”聲起,諸街鼓順序敲動,坊門開啟,坊內居民始可出行。
唐代里坊統一以鼓聲為準,由門吏負責坊門的啟閉。
巡使和街使徹夜巡邏,對犯夜之人處以嚴重的懲罰。這種強制性的作息制度將長安居民的起居限制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范圍內。街鼓直接規范著人們的日常起居與出行,比如何時起床、出門、出城、入城以及入坊,成為唐朝生活節奏的節拍器。
此時時間坊門大開,可以隨意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