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各方算計,意料之中。
- 三國:我荊州幼主,開局截胡徐庶
- 有糖不吃梨
- 2019字
- 2025-04-29 10:55:02
敲了幾遍沒人應后。
紅薯無奈之下便讓自己身后那侍女守在門口,她獨自接過那侍女手中的洗臉盆,開門進去。
見劉珩睡得香甜,她雖是不忍心喚醒,但考慮到此次會議的重要性。
她還是坐在了劉珩床沿,輕輕推了推他的肩膀,“主人~主人~該起床啦~”
“嗯?這才幾點啊,不要……”
“主人~再不起來,就會錯過州牧大人的會議哦~”
“嗯?!”聽到這話,還處在半夢半醒之間的劉珩,直接坐了起來。
嚇得紅薯都后退了半步。
“啊,是你啊紅紅?!?
“嗯呀,奴家來伺候主人起床啦。”
“呃……好啊。”
說實在的。
要是沒有紅薯的幫助,一時半會兒,他也的確不習慣自己弄這些東西。
沒多久。
一套流程做完了之后。
劉珩便乘坐轎子,來到了州牧辦公的地方。
劉表選擇在這里開會,用意自然也很是明顯。
待荊州文臣武將,能出席的都已經出席了之后。
劉表這才穿著一身官服走了進來。
跟劉珩料想當中的會議差距很大,他還以為會聊一些什么有利民生的事情,然后大家都爭論得面紅耳赤。
有忠臣、貪官污吏、奸臣之類的輪番上陣的戲碼。
可誰知道,整體會議都很順利,幾乎沒有什么阻礙,好像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了那般。
直到劉表開始將劉珩前去江夏任太守的事情搬了出來。
整個會議這才有了要討論的樣子。
坐在前列的一位看著四五十歲的官員開口道:“屬下覺得,此舉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三公子畢竟年幼,又剛經歷過一次性命危機,不宜奔波勞累?!?
劉珩聞言也將目光投了過去,原來是荊州治中鄧義。
熟知三國歷史的他,自然清楚此人乃是中立派。
今日鄧義所說的話,倒也的確是為了劉表考慮。
甚至真要說起來,可能還有為了劉珩好的成分來。
畢竟,以他們的智慧,當然想不到此時遠離中樞獨自發展才是最好的。
而且站在荊州發展的角度來看,劉珩今年不過十七歲,就派到一任上當太守。
這確實有些揠苗助長的嫌疑,也有些兒戲。
在鄧義看來,劉珩明著前去江夏當太守,實際上就是被排擠出了權力中心,哪怕是在江夏,做主的人,也不會是劉珩。
相反。
只要劉珩去了江夏,那么底下那些原本還算安分的世家勢力貪污起來,會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
因為有一個大大的替罪羊在前面頂著他們肯定無所謂。
所以,鄧義這個建議并沒有包含多少個人的因素,而是出于對避免世家過大的考量,倒也的確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了。
“父親,兒以為不妥,前些日子三弟與孩子相互嬉戲,所受之傷早已痊愈。再者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江夏又處邊防,此乃重鎮也,若非我劉氏族人,誰可守之?”
“胡鬧!我荊州文臣武將無數,誰人無法守之?!”
“是……”劉琮低頭應了聲故意裝作一副不成器的模樣退下。
讓人以為他是很注重兄弟感情,但胸中又沒有多少謀略,這樣便讓劉表沒有辦法將他派出去任職。
如此一來,再經過蔡瑁、蒯越、張允和蔡夫人的運作,他只需要等劉表死后便能承繼大位。
還能拉攏人心,一舉多得的行為。
相比之下,身為長子的劉琦在他的面前蠢得像個新兵蛋子。
雖然他也很想表露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但他卻沒有什么謀士能夠給他出謀劃策。
他自己本身就不是一個在謀略方面有什么建樹的人,以至于憋了半晌也沒放出個屁來。
這倒也不能全怪他,畢竟在荊州地界支持他的人,基本上都是劉表集團當中的武將。
綜合實力和官職最強的,就只有文聘一人而已,先不說文聘能不能給他出個好謀劃。
即便可以,那也不可能給他再進一言,因為文聘早就已經是劉珩的人,自然不會為劉琦出謀劃策。
“劉琦,身為長兄,咳咳……你是什么意見呢?”
劉表剛說沒幾句話,便開始咳嗽了起來,也有可能是剛剛被劉琮的那些話給氣到了。
或許也有劉珩穿越的緣故,以至于現今才初平四年,劉表的病情就有了些加重起來,或許都活不到建安十三年。
“呃……孩兒覺得,是去是留,應當詢問一番三弟的意見?!?
最終劉琦還是硬著頭皮說了一句中規中矩,卻又不那么對的話。
在這個講究父母包辦一切的時代,這種事情多少還是有些不合時宜。
一般只有在受寵的孩子當中,才可能出現。
很明顯,目下劉表最為寵幸的孩子是劉琮。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在明知道劉珩跟劉琮飲酒斗馬摔個半死后,還跟個沒事人一樣,穩坐府邸。
甚至連看望,都沒有看過一次。
反倒是只受了輕傷的劉琮那邊,他親自去看望了很多次,還送了不少補品。
“嗯。”
劉表只是“嗯”了一聲,沒有說采納也沒有說不采納,但熟知他的人,都知道。
他現在這個神情,就是對劉琦這個回答不滿的表現。
“諸公以為如何?”劉表再度看向底下的文臣和武將發問。
這時,文聘開口道:“末將以為,應準許三公子前往江夏歷練,正如二公子所言,如今正是用人之際,相信三公子也有為州牧大人分憂之意?!?
“不錯,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啊,屬下也以為,應當讓三公子前往歷練,只不過?!?
蔡瑁故意看了一眼劉琦的位置,似乎是在說那個“無志空長百歲”的人,就是劉琦一般。
待到眾人隨著他的目光看向劉琦的時候,他這才假裝回過神來,看向一旁的劉珩,接著道:“鄧治中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不如讓原江夏太守黃祖移為長史,協助三公子處理軍政要務,練兵江夏?!?
“再讓張允為主簿為三公子出謀劃策,相信在諸公的輔助之下,定能成為州牧大人的助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