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都要讀書
- 我和她們回大唐
- 老酣客
- 3011字
- 2025-05-08 08:56:12
林楠給產(chǎn)婦抹上譚祐送來的藥膏,這藥膏應(yīng)該不錯,藥香純凈,色澤均勻,質(zhì)地細膩,想來譚先生必然是拿來店中最好的藥品。
她又觀察了一會,確定已經(jīng)沒有大礙,便囑咐顧家母子照看產(chǎn)婦的一些注意事項。然后收拾好急救箱,脫下藍大褂,摘掉藍帽子,又戴上冪籬,與孫淑容陳墨劉欣然走出產(chǎn)室。
顧師諒一見林楠出來,撩袍跪倒,涕淚交流:“神醫(yī)娘子救鄙人家新婦性命,又使鄙人孫兒順利降生,鄙人結(jié)草銜環(huán)也不能報答娘子大恩!”
林楠也不好將顧師諒扶起,只能說道:“顧東主快快請起,這是醫(yī)者分內(nèi)之事,我不能眼見產(chǎn)婦將被送入墳地,活活埋葬之慘事發(fā)生而袖手不管。”
譚祐滿臉羞愧,說道:“娘子神乎其技,天上罕有,世間絕無。老朽枉自行醫(yī)幾十年,卻差點草菅人命,真真不當人子。”
林楠開解他:“譚先生,誰都難免犯錯,不必太過懊惱,產(chǎn)婦當時已經(jīng)假死,與真正死亡沒什么區(qū)別,也難怪先生誤判。而今煩請先生開些補氣養(yǎng)血,促進傷口愈合的藥方,給她服用。”
譚祐道:“還是林小娘子開方吧,老朽親自去抓藥。”
林楠道:“不瞞先生,小女子已是疲憊至極,這種方子老先生只管開,常規(guī)草藥就行。”
譚祐無奈只好答應(yīng),提筆開方,又給林楠看過,待林小娘子點頭,匆匆回藥鋪抓藥。
張明接過林楠手中藍大褂藍帽子,小跟班劉欣然提著急救箱,大家離開后院來到前店。
店里還是劉德行主仆幾人,門外卻是人山人海。
小小縣級市場,不過五十余步長短,有點風吹草動,馬上就能傳得人盡皆知。買東西的都跑過來看熱鬧,賣東西的生意不必做了,留一個人看店,也到絲帛行門口圍觀去者。
市場里這一通雞飛狗跳,市場外面行人與住戶也驚動了,想找明白人問問市里出了啥事,怎么都往那里跑?得到的答復是,俺也不知道,俺也是看人都往那里跑。好,反正有熱鬧看,同去同去。
劉德行一看人越聚越多,半個縣治的閑人大概都來了,嚇得不輕,如果鬧出什么群體性踩踏事件,或者有游手潑皮趁機生事,那就樂極生悲了。
忙叫隨行的執(zhí)衣們在人群里維持秩序,并讓趙元光站在馬車上,既向看客們簡單說明店里的事情經(jīng)過,同時也盯著人群莫出什么意外。
一見張賢弟與諸位娘子出來,劉德行松口氣,站起迎上,對林楠拱手施禮:“林娘子,辛苦了!”
這一聲問候,既是私人間的關(guān)切,又有官方慰問之意,畢竟顧家新婦也是他劉明府治下子民不是。
張明看外面那么多人,也擔心出什么事,便道:“劉兄,依小弟看來,今日逛街,已是乘興而來,更需乘興而歸。”
還是照臨賢弟知愚兄之心啊,于是劉德行說道:“顧東主,今日我們采買已足,這就回返,請東主結(jié)算一下多少銀錢。”
顧師諒對客人們羅圈一揖,說道:“林娘子大恩,鄙人已經(jīng)不敢再言謝字,鄙人口拙,不知說甚才好。這位郎君,適才娘子們挑選的絹帛布匹,鄙人分文不取,娘子們只管拿走。并請郎君留下尊姓與住址,晚些時候,鄙人親自登門,請郎君與娘子們來寒舍做客,一杯薄酒聊表謝意。”
劉德行哈哈大笑:“那成什么話?救你家新婦是林娘子功德,購買絹帛是劉某人所為,某豈能借林娘子之光,占顧東主便宜?顧東主勿須多言,只管結(jié)賬,若不收錢,某也不要你家絹帛。”
孫淑容道:“顧東主,買你家絹帛是一回事,你要感謝林娘子又是一回事,現(xiàn)在,先做這第一件事。”
顧師諒有些明白,也不再多說,算起賬來。
剛才挑選布匹時,都問過價格,老顧就照他報的價格算好總款,然后說道:“郎君與娘子堅持要付賬,鄙人忝顏收了,就以此數(shù)為基,五折結(jié)算。”
劉德行哪能同意,他是本縣官位第一人,為了這點絹帛,沒得落下什么吃拿卡要的壞名聲,堅持原價。顧師諒也是不允,還是張明出面調(diào)解,最終八折成交。
莊四田和阿儉這兩個半大壯小伙,還有新老四個侍女,分開人群,把絹帛布匹全部搬上馬車。
劉德行夫婦攜兒抱女,張明帶著如花美眷,往外行去,他們走過那穩(wěn)婆面前,眼皮也不曾為她抬起。
顧師諒追著問郎君尊姓住址,劉德行笑而不語。他又對林楠鞠躬作揖,請娘子無論如何告知仙居,林楠也是擺手不答。
車馬仆婢伴著郎君與娘子緩緩北行,趙元光將他們送出東市。
一到路上,孫淑容哪里還能忍住,就將林娘子如何按壓吹氣使顧家新婦復蘇,如何一刀下去取出嬰兒,又如何像縫衣那般將刀口縫上等等手段,對自家夫君和張郎君二位講了起來。
劉德行只聽得嘆為觀止:“此乃神跡也!林娘子能在這小小即墨,施展如此神奇醫(yī)術(shù),救她母子兩命,顧家新婦何其幸也!”
回到寅賓館,大約已到申時中。
昨天搬來的案幾、胡床、坐榻并沒有撤走,劉德行夫妻子女,林楠三女都坐了下來,還是院里房蔭下舒服。
張明指揮卸貨,各類書籍、筆墨紙硯和成品衣衫,由三品四田和阿儉搬到正房,絹帛布匹等原材料由執(zhí)衣們放到西廂房。
鄭三品看到郎君買了這么多書,也有些目瞪口呆:“郎君,你這是把書肆都搬空了吧?這要讀到幾時。”
張明道:“哪能我一個人讀書,三位娘子也要讀書,就是你們兩個,也要每天給我讀書最少一個時辰。”
鄭三品眼中放出神采,他看向張郎君,滿臉感激之色。
莊四田有點愁眉苦臉:“啊,郎君,四田也要讀書嗎?四田認得字,師父教過我們師兄弟呢。”
張明道:“那你說說,認得多少字?讀過什么書?”
四田期期艾艾:“那個,總有三千兩千吧,讀過那啥《倉頡篇》、《爰歷篇》、《千字文》,還有《靈寶經(jīng)》、《陰符經(jīng)》。夠用了呢,郎君!四田又不科舉。”
張明不容他討價還價:“這些書哪里夠用?我給你劃定必讀書目,你給我用心讀,三品你監(jiān)督四田,在讀書之上不聽話可以打屁股。現(xiàn)在買的書還不夠多,將來去長安再買,還得給我好好學習。”
四田張口結(jié)舌,這下可要了小命!隨即又聽郎君話里的意思,要帶自己去長安,咬咬牙,誰怕誰?讀書就讀書,只要能隨郎君去長安。
劉德行暗暗點頭,照臨賢弟越看越是天家之子。想那高門子弟,有幾人能讓自己的隨從仆役讀書?只有這樣的封國王爵,才會愿意屬下允文允武。
一切物品搬完,執(zhí)衣們把馬車趕走。
張明也坐下,劉德行看著門外馬廄,說道:“賢弟,這馬廄是為來賓有騎馬乘車者準備的,沒有賓客則是空閑,昨日那匹棗紅馬你騎著覺得如何?”
張明道:“那馬不錯,也算高大,脾性也較溫良。”
劉德行對小廝道:“阿儉,你去喚一個執(zhí)衣過來。”
執(zhí)衣來到縣尊面前,劉德行道:“你去二堂馬廄,把那匹棗紅馬牽來,并對圉人講,就說本官吩咐,今后棗紅馬就留在寅賓館這里。但還須他照顧喂養(yǎng),日間夜間喂食草料不可怠慢。”
圉人就是馬夫,養(yǎng)馬之人。
執(zhí)衣領(lǐng)命而去。
張明心中高興,也不虛偽推辭,只是表示感謝,劉仁兄這是給自己配備了一輛專車。
鄭三品對劉德行施禮道:“敢問明府,縣廨圉人能否收徒?”
劉德行笑道:“三品小郎君要拜師學養(yǎng)馬?”
三品道:“好叫明府知道,小人這樣想,今后郎君與娘子們?nèi)ネL安,不是騎馬就是乘車,小人與四師弟應(yīng)當學會養(yǎng)馬喂馬,以便好照顧馬匹,不叫耽誤郎君行程。”
劉德行暗暗點頭,照臨賢弟從萬道長手里要來鄭三品,當真有眼光,別看此子還未成丁,卻能細致慮事,勤于學習,且又十分忠誠,很是難得。便道:“很好,等會本官經(jīng)過二堂馬廄,就叫圉人日后喂馬之時,也教授與你兄弟。”
三品又道:“不知跟圉人求學要多少禮敬?”
眾人都笑,陳墨笑道:“三品不用擔心這個,不管多少禮敬,都找你家張郎君支取。”
劉德行道:“那倒不必,就由本官與他談吧,你兄弟只管放心跟他學習就是。”
孫淑容看看兩個新買的侍女,說道:“張郎君,陳娘子,今日只買了這兩個小女娃,牙人還說是好些日子才攢下的。都留在這里,阿葉教導著,暫為伺候你們起居。”
張明四人互相對視一下,還未答話,一個白直從外面匆匆走來,叉手道:“啟稟縣尊,東面有許多人,正往縣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