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常足矣
- 一人之下:我的內景通萬界!
- 玄宸道君
- 2068字
- 2025-06-14 16:37:51
玄真道長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手中茶盞微微一頓。
“丹道?”
他似笑非笑地看著韓云,“居士年紀輕輕,竟對丹道感興趣?”
韓云道:“機緣巧合,得了一些粗淺的丹方,但苦于無人指點,難窺門徑。聽聞青虛山曾是葛洪祖師煉丹之地,故而前來求教。”
玄真道長沉吟片刻,忽然起身,走到墻邊,輕輕推開一扇暗格,取出一本泛黑的竹簡。
“葛祖當年確實在此留下了一些東西?!彼麑⒅窈嗊f給韓云,“不過,并無甚奇特之處,只是一篇《抱樸子》罷了?!?
韓云接過竹簡,只覺入手微沉,竹簡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古篆,字跡蒼勁,隱約透著一股玄妙之意。
他凝神細看,發現這果然是《抱樸子》的殘篇,其中內容和現代記載流傳下來的或有不同之處,但大致意思卻沒變。
《抱樸子內篇》講述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災卻病,論述宇宙本體、金丹和仙藥的制作方法及應用、各種方術的學習應用、道經的各種書目,以此說明世人修煉的廣泛性和可能性。
《抱樸子外篇》論人間得失,譏刺世俗,講治民之法;評世事臧否,主張藏器待時,克己思君;論諫君主任賢能,愛民節欲,獨掌權柄;論超俗出世,修身著書等。
看這竹簡質地,確實是東晉時期的古物了,只是韓云沒想到對方竟這么輕而易舉的示人觀看。
“這……”
韓云心頭一震。
玄真道長淡淡道:“當年祖師之所以在此地建立全真龍門支脈,便是因為發現了葛祖煉丹遺址,得到了這枚竹簡?!?
“可是,積年參悟,卻無所收獲,最后抱憾而終,觀主之位傳至于我,爾來已經有二十代了。”
“這清虛觀如何你也看到了,香火供奉不多,人氣稀少,老道門下也沒個弟子,前不久當地部門又有意向和我談成合作,說想要將此地建成景點?!?
“唉~”
玄真道長嘆了口氣,接著道:“后輩無能,難以為繼,再過段時間,我也將會回京都白云觀祖庭述說道職,請全真祖庭撤銷此脈分支?!?
“這竹簡我留之無用,干脆就予你吧!”
韓云深吸一口氣,鄭重收下竹簡,拱手道:“多謝道長賜寶!”
玄真道長擺了擺手,笑道:“不必言謝,若你真能參悟其中奧妙,也算是了卻貧道一樁心事。”
“況且數百年來我觀代代祖師偏執于此,荒廢自家修行,也許是葛祖傳承真與我全真無緣吧。”
韓云將竹簡小心收好,心中仍有許多疑惑未解。
他再次向玄真道長施禮道:“道長,這竹簡雖為古物,但內容與流傳的《抱樸子》并無二致。歷代觀主參悟數百年,不知可曾發現什么特別之處?“
玄真道長目光深遠,緩緩道:“居士心思靈巧。這竹簡看似尋常,實則暗藏玄機?!?
他伸手在竹簡上輕輕一拂,指向其中幾處細微的刻痕:“你看這些紋路,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有意為之。歷代觀主皆認為,若能參透其中規律,或可窺見葛祖真傳?!?
韓云凝神細看,果然發現竹簡邊緣有極淺的紋路,排列似有章法,卻又難以捉摸。
他沉吟片刻,問道:“道長可曾嘗試過水火顯形之法?”
玄真道長搖頭:“竹簡年久,不敢妄動。不過……”
他頓了頓,提點道:“先師曾言,葛祖擅長丹道,講究火候二字,或許與這竹簡有關?!?
韓云若有所思,將竹簡置于案上,指尖輕觸那些紋路。
忽然,他察覺到一絲異樣,某些竹片的紋理似乎能拼合成更大的圖案。
“道長,可否借筆墨一用?“
玄真道長取來紙筆,韓云將竹簡上的紋路一一描摹下來。
當所有紋路拼合在一起時,竟顯現出一幅簡略的山勢圖,其中一處標有丹爐之形。
玄真道長神色微動,但依舊面色平淡,好似早就知道了那里一般,直言道:“這是青虛山后山的丹霞洞。”
韓云心中一震:“莫非葛祖真傳藏在那里?”
玄真道長嘆道:“既然居士與竹簡有緣,可自去一探究竟?!?
“只是數百年來,觀中前輩多次探尋丹霞洞,皆無所獲,還望居士莫要期望過高?!?
韓云聞言,當即明白過來,竹簡上的玄妙肯定早就已經被清虛觀破解了,關鍵點在于丹霞洞。
韓云鄭重道:“多謝道長成全。無論有無收獲,能親訪葛祖遺跡,已是幸事?!?
“善!”
玄真道長微微頷首,目光中閃過一絲欣慰。
若是他清虛觀歷代祖師都能像眼前這位小友一般心性豁達,不執著于葛祖傳承,恐怕清虛觀早就發揚光大了吧。
道家向來講究“承負”二字。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恨耶?謬耶?
既然無緣,何必強求?
玄真道長倒是看的開,目送韓云離去后,轉身回到清虛觀中,給葛祖的神像再度上了香,煙氣裊裊,盤旋于上。
他看著那似丹霞的煙氣,回想著這幾十年日日進香的光景,不由得怔怔出神。
——————
再說韓云,自清虛觀離去后,按圖索驥,來到那丹霞洞中。
丹霞洞位于青虛山后山峭壁之上,洞口被干枯的藤蔓遮掩,若非有竹簡紋路指引,常人難以發現。
韓云撥開藤蔓,一股有別于外界寒氣的暖意撲面而來,夾雜著淡淡的泥土之氣。
洞內幽深曲折,石壁上隱約可見古人開鑿的痕跡。
韓云取出隨身攜帶的手電筒,光束照在斑駁的石壁上,竟映出點點金光,他湊近細看,發現石壁上鑲嵌著細小的金色顆粒。
金礦?!
韓云眼神一突,回想起當地記載,好像本縣確實是有金礦出產的,對于這些金礦石,他沒有多做理會。
繼續前行約百米,洞穴豁然開朗。
其中是一個空曠的洞廳,雖然有人為修整過的痕跡,但種種事物一目了然,并沒有像是葛祖傳承的東西存在。
這也難怪,恐怕清虛觀歷代祖師都把此地給逛了個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