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面畸形的正畸策略及技術
- 劉月華主編
- 1497字
- 2025-05-08 15:55:40
二、口腔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
正畸治療的總體目標需要兼顧美觀、功能和穩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通過正畸治療來追求顏面部的美觀。需要強調的是,正畸治療在追求美觀的同時,還需要考慮顱頜面系統功能。以往的正畸治療多關注牙的排列和側貌突度,而忽略了顱頜面部其他軟硬組織對正畸療效的影響。比如,前牙區牙齦退縮導致臨床牙冠變長、“黑三角”等問題,直接影響患者的微笑美學。上氣道狹窄導致張口呼吸,進而影響頜面部發育,可表現為下頜平面變陡、面下1/3拉長、上唇松弛外翻等問題。髁突吸收易引起下頜后縮。
由此可見,在設定正畸治療美學目標時,需要兼顧牙排列及咬合關系、上下頜骨位置關系、面部輪廓、上氣道與口周肌肉功能、顳下頜關節和牙周組織這六大要素(圖1-1-3)。總之,制訂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時,需要考慮功能與美觀的和諧統一。

圖1-1-3 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
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設定需要同時兼顧軟組織(如牙齦、面部軟組織輪廓、上氣道寬度等)、硬組織(如牙、頜骨、顳下頜關節)
除上述整體目標以外,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還應該具有個性特點的美,而不是千人一面的美。個性化的審美,需要牙排列、牙弓形態與自身面型相匹配。不同患者的面型寬窄不一,對上唇突度要求會有所不同。低角且寬面型患者,上下唇應具有足夠突度,以維持面部的立體感;高角且長面型患者,通過前牙內收適當減小上下唇突度,增加頦部突顯度,可獲得良好的側貌輪廓(圖1-1-4)。
另外,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需要同時考慮靜態美學和動態美學。靜態美學主要包括牙排列、鼻唇頦側貌形態協調性、面部垂直比例等。動態美學包括患者說話或微笑時的唇齒關系、唇形態及頰廊等。臨床上,當無法兼顧患者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時,應根據具體情況有所取舍,并與患者充分溝通。比如露齦微笑患者,如果靜態時切牙暴露量基本正常,則不可過度壓低前牙,否則會影響靜態美學。

圖1-1-4 不同面型患者正畸治療前后對比
A~F.低角且寬面型患者正畸治療前(A~C)和治療后(D~F)面像;G~L.高角且長面型患者正畸治療前(G~I)和治療后(J~L)面像
年齡因素也是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不同年齡段個體的骨骼和軟組織成熟度不同。處于生長發育期的患者,頜骨存在一定的生長量,且下頜骨的生長量大于上頜骨,因此可以利用患者自身的下頜骨生長改善側貌突度(圖1-1-5)。對于下頜骨發育不足的生長發育期患者,借助自身生長潛力,通過功能矯形促進下頜骨發育,改善面部長度及側貌突度,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1-1-5 處于生長發育期的患者,隨訪1年后的面型變化
A.初診時正面像;B.初診時側面像;C.治療鼻炎、未做正畸治療,隨訪1年后的正面像;D.治療鼻炎、未做正畸治療,隨訪1年后的側面像;E.隨訪1年前、后的X線頭影測量重疊圖(黑線示初診時,紅線示隨訪1年后)
隨著年齡的增長,面部軟組織發生增齡性改變,包括唇豐滿度下降,上唇長度增加導致上頜前牙暴露量減少,鼻唇溝加深,顳部和頰部出現凹陷等。例如,患者因“嘴突”要求矯治,通過拔牙矯治、內收上下頜前牙獲得了較好的面型;而在隨訪4年后,患者上唇豐滿度下降,側貌欠飽滿(圖1-1-6)。因此,醫師在制訂正畸治療目標和治療計劃時,需要考慮到軟硬組織增齡性變化對面部美觀的影響。
綜上所述,正畸治療的美學目標應該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個體需求與特征因素,最終達到健康、美觀和功能的目標。成功的正畸治療應在滿足患者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充分根據個人特征,如年齡、性別、軟硬組織等特點,將美學與正畸治療相結合,得到適宜個體的相對完美的矯治效果。

圖1-1-6 正畸治療后,患者上唇豐滿度下降,側貌欠飽滿
A.初診時側面像;B.正畸治療結束時側面像(拔牙矯治,拔除4個前磨牙);C.正畸治療結束4年后側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