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不識字,但姚成文會,姚蜜可以往姚成文身上推,就說在家偷看他讀書,自己偷摸跟著學的。
因是偷摸學的,這字便不能寫的好看,要寫得跟雞撓的一樣,另外還要缺胳膊短腿,但又要人能看懂。
為了不引人懷疑,姚蜜抓耳撓腮,想了好一會兒才寫好。
寫完留言,她拿上手電筒,輕手輕腳的打開病房門,沿著事先踩點好的路線往后門去。
衛生所晚上若是沒有病人,前后門都會鎖上,若是有病人,只鎖前門,后門從里面插上,由病人家屬管這事。
姚蜜來到后門,順利的將后門打開,出去后,再輕輕的關上。
外面比衛生所內要冷個幾度,一出來姚蜜便全身直抖,急忙按了下電暖衣開關,讓電暖衣運作起來,。
沒一會兒,全身上下都暖和了起來。
今天估摸是陰天,天空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真正的漆黑不見五指。
好在風不大,對于要坐露天板車去縣城的姚蜜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裹了裹身上的衣裳,姚蜜小跑著去了后院,找到白日放回原位的樹根,奮力爬上墻頭。
等跨坐在墻頭上,她瞬間傻眼,上是上來了,這下該怎么下?!
就她現在這身體,這要是摔一下,保管斷胳膊斷腿!
搓了搓臉,姚蜜一面齜牙咧嘴的咒罵著姚家人,一面喚出拼夕夕,黑著臉在拼夕夕上選了個一米六高的三角折疊梯,花了她五十八塊!
將梯子放到墻外面,小心翼翼的踩上去,很快便安穩落地。
收起梯子,姚蜜沿著河岸往河灘上走去,穿過河灘,對面就是一條小路。
白天她觀察過,這條小路是南北橫向的,而鎮子的主街道就在衛生所南邊,姚蜜算了算,沿著小路往南去。
走了好一會兒,終于來到一條寬敞的街道上。
姚蜜不知道這是不是主街道,她拿電筒照向兩邊的房子。
小秦大夫說,鎮上的供銷社就在主街道上,沿著主街道往東走,走到盡頭就是十字路口。
漆黑的夜里,整個鎮子的唯一燈光,就是來自姚蜜手里的電筒。
站在街上,姚蜜感覺暈乎乎的,四周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她只能以那條路為準心,來確認那個方向是東,那個方向是西。
這不行,得買個指南針。
再次喚出拼夕夕,姚蜜忍痛又花出去十塊錢,買了個指南針。
有了指南針,在方向上她就不怕亂了,用電筒照著路,先往東走試試看。
現在才凌晨三點半,時間還算充足,要是不對,她就折返回來重新再找路線。
好在人不可能一直不順,走了沒多遠,姚蜜在路南邊看到了供銷社。
既然供銷社在這條街上,那她就沒找錯路!
姚蜜信心倍增,加快步伐往東去。
約摸十來分鐘左右,終于走到了盡頭,也看到了十字路口。
在十字路口南邊,確實有好幾座柴火垛,姚蜜小心的走過去,并沒有看到人。
正當她以為自己來的太早時,忽然聽到柴火垛后面隱約有說話聲,心中一動,明白為啥柴火垛前面沒人了。
估摸這是被自己的電筒嚇到了,以為是鎮上有人過來查他們。
姚蜜清了清嗓子,小聲喊了一聲:“去縣城是在這里坐車不?”
這話一出,四周立馬安靜下來。
等了一會兒,柴火垛后面冒出一道婦人聲:“你是哪個?”
“我是附近村子里的,我娘在縣城病的快死了,我爹又被人打殘了,我去縣城接我娘回來。”
姚蜜故意帶著哭腔說這話,話落,柴垛后面又沒聲了,下一瞬,一道燈光朝這面照過來。
昏黃的燈光是電筒發出來,正好落在姚蜜身上,姚蜜將電筒關閉,讓她們打量,臉上一片凄苦。
“還是個孩子呢!”先前那道婦人聲再次響起。
姚蜜立馬將電筒打開,照到柴火垛上,兩個中年婦人和一個中年男人從柴火垛后面走出來。
“趕緊過來吧,車還沒來,柴火垛后面有避風的地兒。”
一個胖乎乎的婦人朝姚蜜招手,示意她趕緊過去。姚蜜聽了出來,這人就是先前說話的婦人。
“謝謝嬸子。”姚蜜一臉感激,快步走了過去。
等到了柴火垛后面,發現胖嬸子說的避風的地兒,竟是在柴火垛上掏幾個能坐下人的洞,人坐在里面確實能避風。
這些柴火垛都是麥秸、豆秸以及玉米桿堆成的,掏洞很容易,空手都能掏出來。
姚蜜剛靠近三人,昏黃的燈光再次照到姚蜜臉上,離的這么近,姚蜜包裹在衣裳底下的臉多少也露出來一點,看得對面三人瞬間變臉。
“你這、你這閨女咋這么瘦?!”
“是不是家里爹娘不中用,沒吃的了?那你先去大隊借啊!借了慢慢還,填飽肚子要緊!”
“是啊!瞧你餓的,俺們村最窮的賴麻子也沒像你這般瘦!”
姚蜜:“……隊里借了,借來的糧食都被我爹娘拿走分了。”
“分了?分誰了?”
“我娘不想跟我爹過了,我爹也不想要我娘了,倆人分了糧食就分開了。后來我娘得了病,想回來,我爹不愿意。這不前幾日我爹被人打殘了,他又突然想讓我娘回來。
我娘現在在縣城治病,我爹讓我接她回來,說治不好就不治了,好歹讓人死在家里,不能讓人死在外頭,說死在外頭魂回不來……”
姚蜜的這張嘴,能哄人能哄鬼,這話一出,立馬勾起了三人的好奇心,聽得三人雙眼放光,既唏噓又興奮。
那胖嬸子熱情的拉著姚蜜坐下,一邊寬慰一邊試探著套話,殊不知這正合姚蜜的意。
姚蜜清清嗓子,將遠在市里上班的爹娘拉出來,不但給倆人按了個病入膏肓、被人打殘的名頭,又給倆人戴上一頂“扶弟魔”的帽子。
她娘林淑娟一心只有娘家弟弟,她爹姚建生也一心只有自家弟弟。
夫妻倆拿家里的姑娘小子不當人看,但凡有口吃的都要一分為二,各自送給自己的弟弟。
不管家里的孩子餓成什么樣,夫妻倆都沒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