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張寧習藥理 女醫初長成棟梁
- 黃巾漫卷
- 云夢澤祭者
- 1794字
- 2025-04-23 07:00:33
巨鹿村的晨霧還未散盡,醫館后院的藥圃中,張寧正踮著腳采摘帶露的艾草。她束起的發間別著一支竹簪,粗布裙角沾著泥土,手中的竹筐里已裝滿了新鮮草藥。自從陳昭帶回現代醫理,太平道醫館的草藥使用愈發講究,每種藥材的采摘時辰、晾曬方式都有嚴格要求。
“張寧師姐,陳先生叫你去醫館前廳!”小藥童氣喘吁吁跑來。
張寧應了一聲,仔細將艾草碼放整齊,這才匆匆趕去。醫館內,陳昭正與華佗圍著一桌病案討論,案頭擺著新制的聽診竹筒和顯微鏡。
“來得正好。”陳昭招手讓張寧上前,“昨日收治的那位咯血患者,脈象虛浮,但用聽診竹筒聽肺部,有明顯濕啰音。你判斷是什么病癥?”
張寧盯著病案,認真思索:“依《太平醫典》所述,咯血、肺部濕啰音,可能是肺癰初期。需用魚腥草、桔梗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再輔以滋陰潤肺之藥調和?!?
華佗贊許地點頭:“不錯,不過用藥劑量還需斟酌。肺癰兇險,稍有不慎......”
“先生,我覺得可以用竹瀝水送服湯藥。”張寧突然開口,“竹瀝性寒滑利,既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又可引藥入肺經?!?
陳昭眼中閃過驚喜:“好想法!竹瀝水本就是華佗先生擅用之藥,你能活學活用,可見下了苦功?!彼麖某閷先〕鲆痪硇鲁尼t書,“這是我整理的呼吸系統疾病醫案,你拿去研讀,明日開始,由你獨立問診。”
張寧又驚又喜,雙手顫抖著接過醫書:“大哥,我...我行嗎?”
“有何不行?”華佗捋著胡須笑道,“當年我初行醫時,比你還小兩歲。只要膽大心細,多思多問,定能成大器?!?
次日清晨,醫館外已排起長隊。張寧深吸一口氣,坐在診臺前,將聽診竹筒握在手中。第一個患者是位咳嗽多日的老婦人,張寧先仔細詢問癥狀,又用聽診竹筒貼在對方背部。
“老人家,您咳嗽時胸痛嗎?痰液可是黃稠?”張寧一邊記錄一邊問。
老婦人點頭:“是啊,夜里咳得睡不著覺,痰里還有血絲?!?
張寧眉頭微皺,再次用聽診竹筒探查,隨后寫下藥方:“您這是肺熱咳嗽,我開三劑藥,其中有桑白皮、黃芩清肺熱,再用枇杷葉止咳。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每日用百合煮粥調養。”
老婦人將信將疑:“女娃娃,你真能看好?”
“大娘放心。”陳昭不知何時走來,微笑道,“她開的藥方,我已看過。若是三日后不見好轉,盡管來找我?!?
三日后,老婦人帶著幾只土雞蛋來謝:“張大夫神了!吃了藥當晚就不咳了!這些雞蛋您一定要收下!”
張寧紅著臉推辭:“大娘,太平道看病不收禮。您若真想謝,就幫我們宣傳宣傳,讓更多人來看病?!?
此事很快在村里傳開,來找張寧問診的人越來越多。她不僅醫術精湛,還特別耐心,遇到不識字的患者,會把服藥方法寫成圖畫。
然而,非議也隨之而來。鄰縣的一些老學究聯名上書,稱“女子行醫,有違綱常”,要求太平道禁止張寧坐診。
陳昭將這些文書當眾燒掉,朗聲道:“醫術不分男女,救人豈有貴賤?張寧能憑本事治病,便是太平道的驕傲!”
張寧得知此事,偷偷抹了把眼淚,更加刻苦鉆研醫術。她發現村里孕婦生產時死亡率高,便向華佗請教,又結合現代婦產知識,編寫了《婦人生產要訣》。
“師姐,又在研究接生法?”小藥童探頭進來,“外面有個孕婦難產,家人來請大夫!”
張寧立刻背起藥箱:“走!把我新制的助產工具帶上!”
趕到患者家中時,產婦已疼得臉色蒼白。張寧檢查后發現胎位不正,當機立斷:“不要慌,聽我指揮。先讓產婦側臥,墊高臀部......”
她一邊安撫產婦情緒,一邊運用所學手法調整胎位。兩個時辰后,一聲響亮的啼哭打破了緊張的氣氛。
“是個男娃娃!母子平安!”張寧疲憊地笑了,額前的碎發已被汗水浸濕。
產婦的丈夫撲通跪地:“張大夫,您是我們家的大恩人!”
消息傳開,張寧的名聲更盛。連遠處郡縣的女眷都慕名而來,求她診治婦科疾病。張寧在醫館旁設了女子問診室,培養了一批女醫徒,將所學傾囊相授。
一日,張寧正在給醫徒們講課,陳昭送來一封信。她展開一看,是孔融從曲阜寄來的:“聞張寧姑娘醫術大成,實乃巾幗不讓須眉。曲阜女子學堂欲聘姑娘為客座講師,不知可否......”
張寧望向陳昭,眼中滿是期待。陳昭笑著點頭:“天下之大,正需要你這樣的女醫傳播醫術。去吧,太平道永遠是你的后盾。”
張寧收拾行囊那日,醫館外站滿了百姓。老婦人拉著她的手哭道:“張大夫,你可一定要回來啊!”
“大娘放心。”張寧哽咽道,“我定會把醫術傳給更多人,讓天下女子都能成為治病救人的棟梁!”
馬車緩緩駛出巨鹿村,張寧回頭望著漸漸遠去的醫館,心中滿是不舍與堅定。她知道,這一路,是傳承,更是責任。而太平道播下的這顆女醫的種子,終將在這亂世中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