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同春堂木牌
- 民國:從巡警到諜戰之王
- 重出江湖
- 2092字
- 2025-05-13 09:10:21
“媽!大缸有什么好看的,哥!我們真的要去夫子廟啊?”
妹妹劉曉琴不知什么時候也豎著耳朵聽著呢,一聽要去夫子廟,眼睛“噌”地就亮了。
她一陣風似的從里屋沖出來,歡呼雀躍。
“太好了!太好了!我要吃桂花糖藕!還要看捏面人的孫猴子!還要買那個會轉的風車!”
劉灞橋心里暗暗松了口氣,連忙順著妹妹的話茬說下去。
“曉琴,今天夫子廟那邊聽說還有耍猴戲的呢,比上次看到的那個還厲害!”
劉曉琴眼睛越發亮了,蹦蹦跳跳地拉著母親的手。
“媽!我們快去吧!猴子會翻跟頭,會騎自行車,太好玩了!”
劉灞橋哈哈一笑,伸出手指寵溺地刮了刮妹妹的小鼻子。
“瞧你這小饞貓,小財迷!”
“行!都依你!哥今天讓你們把夫子廟好吃的、好玩的都嘗個遍,買個夠!”
他拍了拍胸脯,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
劉張氏被女兒這股勁兒逗笑了,卻還惦記著那口大缸。
“那缸真要是裂了,得看看能不能補一補,畢竟是你爹留下的。”
“那腌菜的事…”
“媽,等我忙完了這陣子,給您買個更好的大缸!”劉灞橋趕緊打斷,生怕母親又想起要去看缸的事。
劉灞橋清了清嗓子,接著說。
“媽,我這邊呢,還有一點處里的收尾工作要稍微處理一下,很快就好。”
“你們先去玩,我忙完了就立刻過去找你們匯合。”
“曉琴,路上機靈點,照顧好媽,聽見沒有?”
劉曉琴立刻把小胸脯一挺,脆生生地應道。
“放心吧,哥!保證完成任務!我肯定把媽照顧得妥妥帖帖的!”
她拉著劉張氏的手,急不可耐。
劉張氏臨出門前還是不放心地朝劉灞橋的房間看了一眼。
“媽,您就放心吧,我一會兒就給你買口新缸回來。保證不耽誤您腌菜!”
把母親和妹妹送到院門口,看著她們說說笑笑地拐出巷口,臉上的笑容才慢慢收斂。
劉灞橋暗自慶幸,這腌菜缸的危機總算是化解了。
“這膽戰心驚的,還不如跟日本特務交手呢!”
他搖了搖頭,趕緊轉身向房間走去。
他走到腌菜缸邊,壓低聲音,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和藹可親:“人走了。”
缸蓋被推開,中年男人從缸里爬出來,他臉色依舊蒼白,眼神里卻多了幾分復雜和警惕。
他剛才在缸里,雖然憋屈,但外面那些對話,特別是“劉副隊長”、“處里”這些字眼,可是一字不落地聽進去了。
還有一位老人堅持要看看這口大缸,可把他急壞了。
他定定地看著劉灞橋,眼神里帶著滿滿地疑惑。這張臉和故人真的太像了。
劉灞橋敏銳地察覺到了他的審視,心里暗笑。
“看什么看?我臉上長花了?”
“老兄,你這運氣也是沒誰了。躲特務不成,反倒鉆進特務窩里來了。
“要擱在別人家,你早就被五花大綁送去見閻王了。”
男人的眼中閃過幾分復雜,似乎想開口說什么。
劉灞橋擺擺手:“別說,我不想聽。”
“知道得越少,我們都越安全。”
他沒多解釋,解釋了人家也未必信。
行動才是最好的證明。
他轉身從自己床頭的包袱里翻出一件半舊但干凈的棉布衫,又從懷里摸出幾張法幣,塞到男人手里。
“這衣服你先換上,干凈些。這點錢不多,你拿著路上用。”
錢是王八蛋,花了咱再賺。
劉灞橋的行動,比任何花言巧語都更有說服力。
作為一個從后世而來的人,他對眼前這位的身份已然猜到七八分。
這年頭,能被特務處的人這么追殺,還一身正氣的,除了那邊的人,還能有誰?
能幫一把,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從后門走吧,那邊巷子多,不容易被發現。”劉灞橋指了指廚房的方向。
他家這院子,后門出去就是七拐八繞的巷子,最適合跑路。
男人深深地看了劉灞橋一眼,鄭重地點了點頭,將那份感激和疑惑都壓在了心底。
他換上衣服,接過錢,在劉灞橋的示意下,檢查了一下外面,然后悄無聲息地從后門離開了。
劉灞橋松了口氣,他準備收拾一下腌菜缸,免得老娘聞到血腥味。
忽然,一個淺黃色的小紙包映入眼簾。
“嗯?這什么?”
劉灞橋拈起紙包,輕輕展開。
里面是一塊巴掌大的木牌,牌子一面刻著“同春堂”,另一面還有幾個小字--“濟世救人,德行天下”。
劉灞橋眉頭一挑,摩挲著這塊木牌,腦子飛速運轉。
同春堂?
金陵城好像有這個藥行。
但暗具體位置嘛,一時倒是想不起來了。
劉灞橋趕緊把木牌揣進兜里,開始仔細擦拭腌菜缸。
手指擦過缸壁,還能感受到那位“同志”留下的余溫。
真是個奇妙的相遇啊,這種生死之間的緣分,放在那些文人墨客筆下,估計能寫出一整本話本子來。
那人眼神堅毅中帶著幾分悲憫,就像穿越前那些革命紀錄片里的英雄人物。
“不過,這位'同志'為什么會找到我家來?巧合?還是……”
想到這里,他的手指不禁一緊。
算了,先把菜缸的事搞定再說吧。
大缸擦干凈后,劉灞橋用干凈的布又把缸的內部都擦了一遍。
他麻利地把上午買的菜清洗干凈,控干水分放入了菜缸里,放了大咸鹽,蓋上蓋子。
心道:齊活,省得老娘惦記菜缸了。等見到老媽就說菜缸修好了,嘿嘿!
劉灞橋洗了把臉,換了件干凈衣服,鎖好家門,朝夫子廟方向走去。
路過一條小巷時,劉灞橋忽然駐足。
“同春堂,同春堂……”他嘀咕著這個名字。
忽然眼前一亮,“對了!是在三牌樓附近!”
之前辦案時曾路過那里,是家頗有名氣的老字號藥鋪。
劉灞橋摸了摸口袋里的木牌,心里揣測著那位“同志”與藥鋪的關系。
是單純的顧客?還是有更深的聯系?
“藥鋪嘛,出入的人多,最適合做情報交接點了。”
他嘴角微微上揚,對這種老套但有效的手法心知肚明。
劉灞橋轉了幾個彎,果然在不遠處看到了“同春堂”的招牌。
正要上前,一個熟悉的背影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