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總綱

第一條 【國體】[1]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條 【政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知識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應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有效行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地方人大”)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2]

第三條 【民主集中制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四條 【民族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知識點 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始終保持國家完整統一,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方針宗旨。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十三個方面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

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要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宣傳教育,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4]

第五條 【法治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知識點 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并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要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8年3月,組建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統籌協調全面依法治國工作。2020年11月,黨的歷史上首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發出了建設更高水平法治中國的“動員令”。

第六條 【經濟制度與分配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條 【國有經濟】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八條 【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

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第九條 【自然資源】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第十條 【土地制度】

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十一條 【非公有制經濟】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第十二條 【公共財產不可侵犯】

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

第十三條 【保護私有財產】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知識點 國家保護公民合法私有財產

財產權是公民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其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體現了對人民財產權的充分保障。我國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種類有:(一)合法收入,如工資、獎金、稿費、利息、股息、接受贈與等;(二)房屋;(三)生活用品;(四)生產工具和原材料;(五)其他動產、不動產;(六)上述財產的繼承權。公民對上述財產的所有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都依據憲法和法律受到國家的保護。此外,我國民法典中的物權編、合同編、繼承編等對公民財產權的有關事項作出了具體規定。

第十四條 【發展生產與社會保障】

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國家合理安排積累和消費,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

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十五條 【市場經濟】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

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十六條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

國有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條 【集體經濟組織】

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

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規定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

第十八條 【外資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投資,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

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它們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保護。

知識點 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三部法律(合稱為“外資三法”)及配套的法規規章等,為外國經濟組織、個人來華投資和興辦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根據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強調要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2020年1月1日實施,“外資三法”同時廢止),明確規定了多項促進內外資企業規則統一、促進公平競爭方面的內容。2020年11月3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納入其中,這有利于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有利于我國各類企業充分參與全面對外開放,不斷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第十九條 【教育事業】

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

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發展學前教育。

國家發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對工人、農民、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勞動者進行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的教育,鼓勵自學成才。

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第二十條 【科技事業】

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造。

知識點 國家科學技術獎

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制定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更加完善。[5]

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正式設立,是中國科技屆的最高榮譽,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或者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或者對維護國家安全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公民,每次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由國家主席簽署并頒發獎章、證書和獎金。袁隆平、吳文俊獲得了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國務院對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兩個等級;對做出特別重大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者創新性科學技術成果的,可以授予特等獎。

第二十一條 【醫療、衛生與體育事業】

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鼓勵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街道組織舉辦各種醫療衛生設施,開展群眾性的衛生活動,保護人民健康。

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

第二十二條 【文化事業】

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

國家保護名勝古跡、珍貴文物和其他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第二十三條 【人才培養】

國家培養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各種專業人才,擴大知識分子的隊伍,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條 【精神文明建設】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第二十五條 【計劃生育】

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

第二十六條 【環境保護】

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

第二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原則】

一切國家機關實行精簡的原則,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反對官僚主義。

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

知識點 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

為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公職人員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于和維護憲法,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明確了憲法宣誓的主體范圍、誓詞、形式、場所和其他要求。2018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憲法宣誓制度作出修訂,新的誓詞為:“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憲法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至此,憲法宣誓制度正式入憲。

第二十八條 【維護社會秩序】

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制裁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和其他犯罪的活動,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

第二十九條 【武裝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于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增強國防力量。

第三十條 【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十一條 【特別行政區】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知識點 我國特別行政區與“一國兩制”

為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臺灣問題等歷史遺留問題,我國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科學構想指導下,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新途徑,相繼在1997年、1999年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中央政府在特別行政區實施“一國兩制”,嚴格按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香港、澳門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上,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推進依法治港治澳、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打下了堅實基礎。臺灣問題上,我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進兩岸協商談判,開啟兩岸政黨交流。同時,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堅決遏制“臺獨”勢力、促進祖國統一。[6]

第三十二條 【對外國人的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于因為政治原因要求避難的外國人,可以給予受庇護的權利。

注釋

[1]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下同,僅供參考。

[2]參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白皮書,2021年12月發布。

[3]參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2019年10月31日通過。

[4]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9年10月31日通過。

[5]參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2020年修訂),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6]參見《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年11月11日通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县| 龙游县| 泗洪县| 临高县| 四会市| 虞城县| 邳州市| 新宾| 宜川县| 溆浦县| 扎鲁特旗| 开鲁县| 宕昌县| 西丰县| 九龙城区| 筠连县| 合水县| 青田县| 麻栗坡县| 彭州市| 浦江县| 石渠县| 噶尔县| 阿尔山市| 登封市| 梁山县| 年辖:市辖区| 无棣县| 临朐县| 胶南市| 枝江市| 孝义市| 霍林郭勒市| 诏安县| 罗山县| 四平市| 综艺| 万源市| 敦化市| 长海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