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發布第五批指導性案例的通知

(法〔2013〕24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現將張莉訴北京合力華通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等六個案例(指導案例17—22號),作為第五批指導性案例發布,供在審判類似案件時參照。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1月8日

指導案例17號 張莉訴北京合力華通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13年11月8日發布)

【關鍵詞】

民事 買賣合同 欺詐 家用汽車

【裁判要點】

1.為家庭生活消費需要購買汽車,發生欺詐糾紛的,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處理。

2.汽車銷售者承諾向消費者出售沒有使用或維修過的新車,消費者購買后發現系使用或維修過的汽車,銷售者不能證明已履行告知義務且得到消費者認可的,構成銷售欺詐,消費者要求銷售者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該款系2013年10月25日修改,修改前為第四十九條)

【基本案情】

2007年2月28日,原告張莉從被告北京合力華通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合力華通公司)購買上海通用雪佛蘭景程轎車一輛,價格138000元,雙方簽有《汽車銷售合同》。該合同第七條約定:“……賣方保證買方所購車輛為新車,在交付之前已作了必要的檢驗和清潔,車輛路程表的公里數為18公里且符合賣方提供給買方的隨車交付文件中所列的各項規格和指標……”。合同簽訂當日,張莉向合力華通公司交付了購車款138000元,同時支付了車輛購置稅12400元、一條龍服務費500元、保險費6060元。同日,合力華通公司將雪佛蘭景程轎車一輛交付張莉,張莉為該車辦理了機動車登記手續。2007年5月13日,張莉在將車輛送合力華通公司保養時,發現該車曾于2007年1月17日進行過維修。

審理中,合力華通公司表示張莉所購車輛確曾在運輸途中造成劃傷,于2007年1月17日進行過維修,維修項目包括右前葉子板噴漆、右前門噴漆、右后葉子板噴漆、右前門鈑金、右后葉子板鈑金、右前葉子板鈑金,維修中更換底大邊卡扣、油箱門及前葉子板燈總成。送修人系該公司業務員。合力華通公司稱,對于車輛曾進行維修之事已在銷售時明確告知張莉,并據此予以較大幅度優惠,該車銷售定價應為151900元,經協商后該車實際銷售價格為138000元,還贈送了部分裝飾。為證明上述事實,合力華通公司提供了車輛維修記錄及有張莉簽字的日期為2007年2月28日的車輛交接驗收單一份,在車輛交接驗收單備注一欄中注有“加1/4油,此車右側有鈑噴修復,按約定價格銷售”。合力華通公司表示該驗收單系該公司保存,張莉手中并無此單。對于合力華通公司提供的上述兩份證據,張莉表示對于車輛維修記錄沒有異議,車輛交接驗收單中的簽字確系其所簽,但合力華通公司在銷售時并未告知車輛曾有維修,其在簽字時備注一欄中沒有“此車右側有鈑噴修復,按約定價格銷售”字樣。

【裁判結果】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于2007年10月作出(2007)朝民初字第18230號民事判決:一、撤銷張莉與合力華通公司于2007年2月28日簽訂的《汽車銷售合同》;二、張莉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將其所購的雪佛蘭景程轎車退還合力華通公司;三、合力華通公司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退還張莉購車款十二萬四千二百元;四、合力華通公司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賠償張莉購置稅一萬二千四百元、服務費五百元、保險費六千零六十元;五、合力華通公司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加倍賠償張莉購車款十三萬八千元;六、駁回張莉其他訴訟請求。宣判后,合力華通公司提出上訴。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08年3月13日作出(2008)二中民終字第00453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原告張莉購買汽車系因生活需要自用,被告合力華通公司沒有證據證明張莉購買該車用于經營或其他非生活消費,故張莉購買汽車的行為屬于生活消費需要,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根據雙方簽訂的《汽車銷售合同》約定,合力華通公司交付張莉的車輛應為無維修記錄的新車,現所售車輛在交付前實際上經過維修,這是雙方共同認可的事實,故本案爭議的焦點為合力華通公司是否事先履行了告知義務。

車輛銷售價格的降低或優惠以及贈送車飾是銷售商常用的銷售策略,也是雙方當事人協商的結果,不能由此推斷出合力華通公司在告知張莉汽車存在瑕疵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降價和優惠。合力華通公司提交的有張莉簽名的車輛交接驗收單,因系合力華通公司單方保存,且備注一欄內容由該公司不同人員書寫,加之張莉對此不予認可,該驗收單不足以證明張莉對車輛以前維修過有所了解。故對合力華通公司抗辯稱其向張莉履行了瑕疵告知義務,不予采信,應認定合力華通公司在售車時隱瞞了車輛存在的瑕疵,有欺詐行為,應退車還款并增加賠償張莉的損失。

指導案例18號 中興通訊(杭州)有限責任公司訴王鵬勞動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13年11月8日發布)

【關鍵詞】

民事 勞動合同 單方解除

【裁判要點】

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等級考核中居于末位等次,不等同于“不能勝任工作”,不符合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用人單位不能據此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

【基本案情】

2005年7月,被告王鵬進入原告中興通訊(杭州)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訊)工作,勞動合同約定王鵬從事銷售工作,基本工資每月3840元。該公司的《員工績效管理辦法》規定:員工半年、年度績效考核分別為S、A、C1、C2四個等級,分別代表優秀、良好、價值觀不符、業績待改進;S、A、C(C1、C2)等級的比例分別為20%、70%、10%;不勝任工作原則上考核為C2。王鵬原在該公司分銷科從事銷售工作,2009年1月后因分銷科解散等原因,轉崗至華東區從事銷售工作。2008年下半年、2009年上半年及2010年下半年,王鵬的考核結果均為C2。中興通訊認為,王鵬不能勝任工作,經轉崗后,仍不能勝任工作,故在支付了部分經濟補償金的情況下解除了勞動合同。

2011年7月27日,王鵬提起勞動仲裁。同年10月8日,仲裁委作出裁決:中興通訊支付王鵬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余額36596.28元。中興通訊認為其不存在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故于同年11月1日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不予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余額。

【裁判結果】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6日作出(2011)杭濱民初字第885號民事判決:原告中興通訊(杭州)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一次性支付被告王鵬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余額36596.28元。宣判后,雙方均未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進行了明確限定。原告中興通訊以被告王鵬不勝任工作,經轉崗后仍不勝任工作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對此應負舉證責任。根據《員工績效管理辦法》的規定,“C(C1、C2)考核等級的比例為10%”,雖然王鵬曾經考核結果為C2,但是C2等級并不完全等同于“不能勝任工作”,中興通訊僅憑該限定考核等級比例的考核結果,不能證明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不符合據此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雖然2009年1月王鵬從分銷科轉崗,但是轉崗前后均從事銷售工作,并存在分銷科解散導致王鵬轉崗這一根本原因,故不能證明王鵬系因不能勝任工作而轉崗。因此,中興通訊主張王鵬不勝任工作,經轉崗后仍然不勝任工作的依據不足,存在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應當依法向王鵬支付經濟補償標準二倍的賠償金。

指導案例19號 趙春明等訴煙臺市福山區汽車運輸公司、衛德平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13年11月8日發布)

【關鍵詞】

民事 機動車交通事故 責任 套牌 連帶責任

【裁判要點】

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將機動車號牌出借他人套牌使用,或者明知他人套牌使用其機動車號牌不予制止,套牌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與套牌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條

【基本案情】

2008年11月25日5時30分許,被告林則東駕駛套牌的魯F41703貨車在同三高速公路某段行駛時,與同向行駛的被告周亞平駕駛的客車相撞,兩車沖下路基,客車翻滾致車內乘客馮永菊當場死亡。經交警部門認定,貨車司機林則東負主要責任,客車司機周亞平負次要責任,馮永菊不負事故責任。原告趙春明、趙某某、馮某某、侯某某分別系死者馮永菊的丈夫、兒子、父親和母親。

魯F41703號牌在車輛管理部門登記的貨車并非肇事貨車,該號牌登記貨車的所有人系被告煙臺市福山區汽車運輸公司(以下簡稱福山公司),實際所有人系被告衛德平,該貨車在被告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煙臺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永安保險公司)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

套牌使用魯F41703號牌的貨車(肇事貨車)實際所有人為被告衛廣輝,林則東系衛廣輝雇傭的司機。據車輛管理部門登記信息反映,魯F41703號牌登記貨車自2004年4月26日至2008年7月2日,先后15次被以損壞或滅失為由申請補領號牌和行駛證。2007年8月23日衛廣輝申請補領行駛證的申請表上有福山公司的簽章。事發后,福山公司曾派人到交警部門處理相關事宜。審理中,衛廣輝表示,衛德平對套牌事宜知情并收取套牌費,事發后衛廣輝還向衛德平借用魯F41703號牌登記貨車的保單去處理事故,保單仍在衛廣輝處。

發生事故的客車的登記所有人系被告朱榮明,但該車輛幾經轉手,現實際所有人系周亞平,朱榮明對該客車既不支配也未從該車運營中獲益。被告上海騰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飛公司)系周亞平的雇主,但事發時周亞平并非履行職務。該客車在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公司)投保了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

【裁判結果】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于2010年5月18日作出(2009)寶民一(民)初字第1128號民事判決:一、被告衛廣輝、林則東賠償四原告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死亡賠償金、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被扶養人生活費和律師費共計396863元;二、被告周亞平賠償四原告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死亡賠償金、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被扶養人生活費和律師費共計170084元;三、被告福山公司、衛德平對上述判決主文第一項的賠償義務承擔連帶責任;被告衛廣輝、林則東、周亞平對上述判決主文第一、二項的賠償義務互負連帶責任;四、駁回四原告的其余訴訟請求。宣判后,衛德平提起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8月5日作出(2010)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1353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根據本案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肇事貨車司機林則東負事故主要責任,而衛廣輝是肇事貨車的實際所有人,也是林則東的雇主,故衛廣輝和林則東應就本案事故損失連帶承擔主要賠償責任。永安保險公司承保的魯F41703貨車并非實際肇事貨車,其也不知道魯F41703機動車號牌被肇事貨車套牌,故永安保險公司對本案事故不承擔賠償責任。根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本案客車司機周亞平對事故負次要責任,周亞平也是該客車的實際所有人,故周亞平應對本案事故損失承擔次要賠償責任。朱榮明雖系該客車的登記所有人,但該客車已幾經轉手,朱榮明既不支配該車,也未從該車運營中獲益,故其對本案事故不承擔責任。周亞平雖受雇于騰飛公司,但本案事發時周亞平并非在為騰飛公司履行職務,故騰飛公司對本案亦不承擔責任。至于承保該客車的人保公司,因死者馮永菊系車內人員,依法不適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故人保公司對本案不承擔責任。另,衛廣輝和林則東一方、周亞平一方雖各自應承擔的責任比例有所不同,但車禍的發生系兩方的共同侵權行為所致,故衛廣輝、林則東對于周亞平的應負責任份額、周亞平對于衛廣輝、林則東的應負責任份額,均應互負連帶責任。

魯F41703貨車的登記所有人福山公司和實際所有人衛德平,明知衛廣輝等人套用自己的機動車號牌而不予阻止,且提供方便,縱容套牌貨車在公路上行駛,福山公司與衛德平的行為已屬于出借機動車號牌給他人使用的情形,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關機動車管理的法律規定。將機動車號牌出借他人套牌使用,將會縱容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的機動車通過套牌在道路上行駛,增加道路交通的危險性,危及公共安全。套牌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號牌出借人同樣存在過錯,對于肇事的套牌車一方應負的賠償責任,號牌出借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故福山公司和衛德平應對衛廣輝與林則東一方的賠償責任份額承擔連帶責任。

指導案例20號 深圳市斯瑞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訴深圳市坑梓自來水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泰藍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1]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13年11月8日發布)

【關鍵詞】

民事 知識產權 侵害 發明專利權 臨時保護期 后續行為

【裁判要點】

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的臨時保護期內制造、銷售、進口的被訴專利侵權產品不為專利法禁止的情況下,其后續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即使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也不視為侵害專利權,但專利權人可以依法要求臨時保護期內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六十九條

【基本案情】

深圳市斯瑞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瑞曼公司)于2006年1月19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發明專利,該專利于2006年7月19日公開,2009年1月21日授權公告,授權的發明名稱為“制備高純度二氧化氯的設備”,專利權人為斯瑞曼公司。該專利最近一次年費繳納時間為2008年11月28日。2008年10月20日,深圳市坑梓自來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坑梓自來水公司)與深圳市康泰藍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泰藍公司)簽訂《購銷合同》一份,坑梓自來水公司向康泰藍公司購買康泰藍二氧化氯發生器一套,價款26萬元。康泰藍公司已于2008年12月30日就上述產品銷售款要求稅務機關代開統一發票。在上述《購銷合同》中,約定坑梓自來水公司分期向康泰藍公司支付設備款項,康泰藍公司為坑梓自來水公司提供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技術支持及售后服務。

2009年3月16日,斯瑞曼公司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訴稱:其擁有名稱為“制備高純度二氧化氯的設備”的發明專利(簡稱涉案發明專利),康泰藍公司生產、銷售和坑梓自來水公司使用的二氧化氯生產設備落入涉案發明專利保護范圍。請求判令二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30萬元、承擔訴訟費等費用。在本案中,斯瑞曼公司沒有提出支付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的訴訟請求,在一審法院已作釋明的情況下,斯瑞曼公司仍堅持原訴訟請求。

【裁判結果】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1月6日作出(2009)深中法民三初字第94號民事判決:康泰藍公司停止侵權,康泰藍公司和坑梓自來水公司連帶賠償斯瑞曼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康泰藍公司、坑梓自來水公司均提起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15日作出(2010)粵高法民三終字第444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坑梓自來水公司不服二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20日作出(2011)民提字第259號民事判決:撤銷原一、二審判決,駁回斯瑞曼公司的訴訟請求。

【裁判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斯瑞曼公司在本案中沒有提出支付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的訴訟請求,因此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在于,坑梓自來水公司在涉案發明專利授權后使用其在涉案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向康泰藍公司購買的被訴專利侵權產品是否侵犯涉案發明專利權,康泰藍公司在涉案發明專利授權后為坑梓自來水公司使用被訴專利侵權產品提供售后服務是否侵犯涉案發明專利權。

對于侵犯專利權行為的認定,應當全面綜合考慮專利法的相關規定。根據本案被訴侵權行為時間,本案應當適用2000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專利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第十三條規定:“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第六十二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于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綜合考慮上述規定,專利法雖然規定了申請人可以要求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之前(即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即享有請求給付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的權利,但對于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實施其發明的行為并不享有請求停止實施的權利。因此,在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實施相關發明的,不屬于專利法禁止的行為。在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制造、銷售、進口被訴專利侵權產品不為專利法禁止的情況下,其后續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該產品的行為,即使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也應當得到允許。也就是說,專利權人無權禁止他人對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制造、銷售、進口的被訴專利侵權產品的后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當然,這并不否定專利權人根據專利法第十三條規定行使要求實施其發明者支付適當費用的權利。對于在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制造、銷售、進口的被訴專利侵權產品,在銷售者、使用者提供了合法來源的情況下,銷售者、使用者不應承擔支付適當費用的責任。

認定在發明專利授權后針對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內實施發明得到的產品的后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等實施行為不構成侵權,符合專利法的立法宗旨。一方面,專利制度的設計初衷是“以公開換保護”,且是在授權之后才能請求予以保護。對于發明專利申請來說,在公開日之前實施相關發明,不構成侵權,在公開日后也應當允許此前實施發明得到的產品的后續實施行為;在公開日到授權日之間,為發明專利申請提供的是臨時保護,在此期間實施相關發明,不為專利法所禁止,同樣也應當允許實施發明得到的產品在此期間之后的后續實施行為,但申請人在獲得專利權后有權要求在臨時保護期內實施其發明者支付適當費用。由于專利法沒有禁止發明專利授權前的實施行為,則專利授權前制造出來的產品的后續實施也不構成侵權。否則就違背了專利法的立法初衷,為尚未公開或者授權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保護。另一方面,專利法規定了先用權,雖然僅規定了先用權人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不視為侵權,沒有規定制造的相同產品或者使用相同方法制造的產品的后續實施行為是否構成侵權,但是不能因為專利法沒有明確規定就認定上述后續實施行為構成侵權,否則,專利法規定的先用權沒有任何意義。

本案中,康泰藍公司銷售被訴專利侵權產品是在涉案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內,該行為不為專利法所禁止。在此情況下,后續的坑梓自來水公司使用所購買的被訴專利侵權產品的行為也應當得到允許。因此,坑梓自來水公司后續的使用行為不侵犯涉案發明專利權。同理,康泰藍公司在涉案發明專利授權后為坑梓自來水公司使用被訴專利侵權產品提供售后服務也不侵犯涉案發明專利權。

指導案例21號 內蒙古秋實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訴呼和浩特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人防行政征收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13年11月8日發布)

【關鍵詞】

行政 人防 行政征收 防空地下室 易地建設費

【裁判要點】

建設單位違反人民防空法及有關規定,應當建設防空地下室而不建的,屬于不履行法定義務的違法行為。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的,不適用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關于“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規定。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條

【基本案情】

2008年9月10日,被告呼和浩特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以下簡稱呼市人防辦)向原告內蒙古秋實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秋實房地產公司)送達《限期辦理“結建”審批手續告知書》,告知秋實房地產公司新建的經濟適用住房“秋實第一城”住宅小區工程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第二十二條、《人民防空工程建設管理規定》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同時修建戰時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要求秋實房地產公司9月14日前到呼市人防辦辦理“結建”手續,并提交相關資料。2009年6月18日,呼市人防辦對秋實房地產公司作出呼人防征費字(001)號《呼和浩特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征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決定書》,決定對秋實房地產公司的“秋實第一城”項目征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172.46萬元。秋實房地產公司對“秋實第一城”項目應建防空地下室5518平方米而未建無異議,對呼市人防辦作出征費決定的程序合法無異議。

【裁判結果】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法院于2010年1月19日作出(2009)新行初字第26號行政判決:維持呼市人防辦作出的呼人防征費字(001)號《呼和浩特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征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決定書》。宣判后,秋實房地產公司提起上訴。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4月20日作出(2010)呼行終字第16號行政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第十六條規定“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舊住宅區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建設部等七部委《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項目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上述關于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免收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規定,雖然沒有明確其調整對象,但從立法本意來看,其指向的對象應是合法建設行為。人民防空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修建戰時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民防空工程建設管理規定》第四十八條規定“按照規定應當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因地質、地形等原因不宜修建的,或者規定應建面積小于民用建筑地面首層建筑面積的,經人民防空主管部門批準,可以不修建,但必須按照應修建防空地下室面積所需造價繳納易地建設費,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門就近易地修建”。即只有在法律法規規定不宜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情況下,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才可以不修建防空地下室,并適用免除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的有關規定。免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有關規定適用的對象不應包括違法建設行為,否則就會造成違法成本小于守法成本的情形,違反立法目的,不利于維護國防安全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秋實房地產公司對依法應當修建的防空地下室沒有修建,屬于不履行法定義務的違法行為,不能適用免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的有關優惠規定。

指導案例22號 魏永高、陳守志訴來安縣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批復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13年11月8日發布)

【關鍵詞】

行政訴訟 受案范圍 批復

【裁判要點】

地方人民政府對其所屬行政管理部門的請示作出的批復,一般屬于內部行政行為,不可對此提起訴訟。但行政管理部門直接將該批復付諸實施并對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了實際影響,行政相對人對該批復不服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

【基本案情】

2010年8月31日,安徽省來安縣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向來安縣人民政府報送《關于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請示》,請求收回該縣永陽東路與塔山中路部分地塊土地使用權。9月6日,來安縣人民政府作出《關于同意收回永陽東路與塔山中路部分地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批復》。來安縣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收到該批復后,沒有依法制作并向原土地使用權人送達收回土地使用權決定,而直接交由來安縣土地儲備中心付諸實施。魏永高、陳守志的房屋位于被收回使用權的土地范圍內,其對來安縣人民政府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復不服,提起行政復議。2011年9月20日,滁州市人民政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來安縣人民政府的批復。魏永高、陳守志仍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撤銷來安縣人民政府上述批復。

【裁判結果】

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23日作出(2011)滁行初字第6號行政裁定:駁回魏永高、陳守志的起訴。魏永高、陳守志提出上訴,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2年9月10日作出(2012)皖行終字第14號行政裁定:一、撤銷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滁行初字第6號行政裁定;二、指令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繼續審理本案。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根據《土地儲備管理辦法》和《安徽省國有土地儲備辦法》以收回方式儲備國有土地的程序規定,來安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來安縣人民政府作出批準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方案批復后,應當向原土地使用權人送達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通知。來安縣人民政府的批復屬于內部行政行為,不向相對人送達,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尚未產生實際影響,一般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但本案中,來安縣人民政府作出批復后,來安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沒有制作并送達對外發生效力的法律文書,即直接交來安縣土地儲備中心根據該批復實施拆遷補償安置行為,對原土地使用權人的權利義務產生了實際影響;原土地使用權人也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知道了該批復的內容,并對批復提起了行政復議,復議機關作出復議決定時也告知了訴權,該批復已實際執行并外化為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對該批復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1] 根據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部分指導性案例不再參照的通知》規定,為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際,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該指導性案例不再參照。但該指導性案例的裁判以及參照該指導性案例作出的裁判仍然有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龙岩市| 辉县市| 扎兰屯市| 荣昌县| 布尔津县| 玉龙| 福安市| 沧源| 沭阳县| 永城市| 鹤峰县| 湛江市| 北碚区| 礼泉县| 文山县| 石棉县| 北碚区| 萨嘎县| 江孜县| 永州市| 温州市| 磴口县| 洪江市| 唐河县| 拜泉县| 高雄县| 会宁县| 离岛区| 宜宾县| 祁门县| 呼图壁县| 神农架林区| 通州市| 宽城| 开化县| 越西县| 怀化市| 胶南市| 陇西县|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