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住幸福:婚戀與傳承守護指南
- 廣州市律師協會編
- 6字
- 2025-05-14 16:37:37
上編 婚姻家庭
第一章 搞懂結婚的門道
一、結婚的要件
1.結婚需要什么條件?
(1)雙方應當完全自愿。[1]完全自愿,就意味著當事人沒有受到脅迫,比如被拐賣的婦女結婚并非出于自愿,這種婚姻是可以撤銷的。完全自愿,還意味著當事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能夠表達結婚的意愿。一般而言,雙方達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屬于有民事行為能力,但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而影響到行為能力的,則無法結婚。
(2)必須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
(3)必須符合一夫一妻。一夫一妻要求結婚的當事人必須單身無配偶,有配偶者不得與他人再登記結婚,否則構成重婚。[2]
(4)雙方必須是一男一女的自然人。我們國家目前不認可同性婚姻。
(5)結婚的男女沒有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關系。
(6)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符合法律認可的事實婚姻除外。
第一個至第五個條件,被稱為“結婚的實質要件”,第六個條件,屬于“結婚的形式要件”。我們特別強調這個概念,是因為后續的一些法律規定里偶爾會涉及“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的說法。若沒有這方面的鋪墊,會影響到讀者的理解。
2.只辦婚禮未領結婚證算不算夫妻?
事實婚姻曾在我國存在。由于歷史原因或者受傳統習俗影響,有些人認為,只要舉行了婚禮,親朋好友認可,就是夫妻了,辦不辦結婚登記影響不大。但實際上,只舉行了婚禮未領結婚證算不算夫妻是以時間為界的。1994年2月1日之前,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1994年2月1日之后,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只能按同居關系處理。[3]
怎么理解呢?我們舉兩個例子就會馬上明白了。
張三(男)和李四(女),在1993年10月1日舉行了婚禮,此時張三23周歲,李四22周歲。隨后,他們就以夫妻名義一直共同生活,還生育了兩個孩子。我們假設他們都滿足前面所講到的五個實質要件。那么,法律就認可他們是事實婚姻,具有夫妻關系。
如果1993年10月1日舉行婚禮的時候,張三只有21周歲,李四只有19周歲呢?那么就要看他們在1994年2月1日之前是不是分別滿22周歲和20周歲了。符合法定年齡了,則依然可以視為夫妻;如果還沒滿法定年齡,那就按同居關系處理。
按事實婚姻處理和按同居關系處理區別是很大的,尤其在財產方面。例如,女方一直做家庭主婦,男方一直在外工作,生活了十幾年。萬一鬧“離婚了”,假如按同居關系處理,女方未必能分到一半的財產。同理,男方如果意外死亡,女方也無法繼承男方的遺產。
那么,究竟有沒有辦法解決呢?我國的法律允許補辦結婚登記。[4]張三和李四補辦了結婚登記后,他們的婚姻是從他們均滿結婚年齡那天起算的,即符合結婚實質要件時。這樣一來,這十幾年積累的財產又可以按照夫妻共有財產處理了。
當然,當前很多需要結婚或近些年結婚的讀者,根本不可能遇到事實婚姻。沒有領取結婚證,就沒有夫妻關系。結婚證的登記日期,才是夫妻關系開始的時間。理解這點很重要!因為,這是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的分水嶺,也很大程度地影響財產的性質。比如,領了結婚證再收彩禮嫁妝,這些錢都是婚后收到的。若干年后,一般很難證明是彩禮和嫁妝,這些婚后收到的贈與,會默認為對雙方的贈與,變成共同財產。
二、結婚的程序
3.可以在哪里的民政局辦理登記結婚?
在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分兩種情形[5]:
(1)內地居民之間登記結婚的,應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民政局登記結婚。既可以在男方戶口所在地民政局登記結婚,也可以在女方戶口所在地民政局登記結婚。
(2)內地居民與港澳臺、華僑或外國人結婚的,只能在內地居民一方戶口所在地的民政局登記結婚。
4.辦理結婚登記需要什么材料?
根據《婚姻登記條例》第五條的規定,內地居民、港澳臺、華僑、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登記結婚各需材料有所不同。
內地居民應當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1)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2)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
港澳臺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1)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2)經居住地公證機構公證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聲明。
華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1)本人的有效護照;(2)居住國公證機構或者有權機關出具的、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證明,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出具的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證明。
外國人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1)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國際旅行證件;(2)所在國公證機構或者有權機關出具的、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該國駐華使(領)館認證的本人無配偶的證明,或者所在國駐華使(領)館出具的本人無配偶的證明。
5.父母不同意子女結婚,把戶口簿收起來了,怎么辦理結婚證?
現實中,有些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把戶口簿收起來了。要解決這個問題非常棘手。因為戶口簿是結婚登記的必備資料,《婚姻登記條例》和《婚姻登記工作規范》要求的都是“戶口簿”。如果窗口人員機械地按照規程辦事,一定要求戶口簿,從法律技術上說,自己恰好是戶主,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作為戶主,完全可以在公安機關掛失并補辦新的戶口簿。
筆者咨詢過一些民政局的業務窗口,有的民政局可以接受公安機關開具的戶籍證明。至于戶籍證明上的內容要求,大家務必要問清楚民政局的業務窗口。某區民政局辦事人員還特別強調,戶籍證明的信息要和戶口頁的資料一樣,而不是人口信息查詢表,也不能是戶籍檔案資料。問題是,公安機關早有文件規定不再出具戶籍證明。所以,問題就變得非常棘手,需要跟公安機關的業務窗口進行溝通。
結婚畢竟涉及兩個家庭關系的處理。解鈴還須系鈴人,父母究竟為什么反對這段婚姻?他們作為婚姻的過來人,有一定的人生經驗。子女不妨與其保持有效的溝通,讓他們列出問題所在,然后理性地對待。經過理性和有效的溝通,相信大家能作出合理的選擇和安排。
6.辦理結婚證,能不能委托他人代辦?
人在國外,因故不能回國,問能不能委托他人代辦離婚,這兩年很常見,而問能不能委托他人辦理結婚的卻非常少。結婚這么大的事情,能不能委托他人去辦理呢?
根據《婚姻登記條例》第四條的規定,結婚必須雙方親自辦理,不能委托他人代辦,其宗旨在于保障當事人系完全自愿結婚。
為什么一定要親自辦理呢?因為結婚是需要完全自愿的。如果可以委托別人辦理,那么委托書該怎么做呢?怎么能保證委托書是真的?有人可能會問,那公證過的委托書,行不行呢?是真實的了吧,不會造假吧?沒錯,公證過的委托書是真的。但有時間去辦公證,為什么不直接去民政局呢?這樣不更麻煩嗎?況且,感情不可能是一直不變的。辦公證委托的時候想結婚,但當一方拿著另一方的委托書到民政局時,又如何證明這一刻另一方是想結婚的呢?唯一的辦法,只能是雙方當事人都到民政局表明其結婚意愿。
沒有親自到場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當事人是可以申請撤銷登記的。因為這個登記不合法,違反登記程序。當然,民政局一般也不會憑委托書就給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
不過,當事人因為有隱情,弄虛作假,冒名頂替辦理結婚的,就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委托”了。比如,妹妹因未到法定婚齡,偷拿姐姐的身份證、戶口簿去登記結婚。婚后,妹妹和丈夫以夫妻名義生活一起。此時,結婚證上的夫妻為姐姐和所謂的“妹夫”。顯然,這種情況下姐姐可以起訴撤銷結婚登記。
最后還有一種“委托”形式。本來是姐姐結婚,但沒空去辦理結婚,委托妹妹持姐姐的身份證與男方前往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結婚證登記的夫妻為男方和姐姐。事后,姐姐和男方公開舉行婚禮,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有使用結婚證辦理買房、申報子女戶口等行為,表明結婚是真實意愿,且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沒有親自前往民政局辦理登記,并不屬于婚姻無效的法定情形。因此,不能否定該婚姻關系的效力。[6]
盡管這不屬于無效婚姻,但由于登記程序不合法,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方式提出撤銷婚姻登記,但在實際情形下也可能會因為超過訴訟時效而無法撤銷結婚證。
當然,即使被撤銷結婚登記,雙方依然可以去補辦結婚登記,婚姻關系會追溯到其具備結婚實質要件的時候。也就是說,這類“委托”辦理的瑕疵,是可以補救的。
因此,我們建議當事人應該嚴格按照婚姻登記程序,雙方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登記。
7.人在海外,必須回國辦理結婚證嗎?
人在海外,不一定必須回國辦理結婚證。當事人可以選擇:
(1)在中國駐該國使領館登記結婚。當然,在這里辦理結婚登記,需要該國本身接受和承認。當事人可以先到有關使領館咨詢該項業務。
(2)在國外的婚姻登記機構辦理結婚登記。每個國家辦理登記結婚的手續和條件,可能會有所不同。按照該國的法律辦理了結婚登記,再前往駐該國的使領館辦理公證認證。公證認證后的結婚證件,可以在中國境內使用,無須回國再辦理結婚證。當然,公證認證也是有相應條件的,比如不違反我國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及公共利益。
8.與外國人結婚,能在國內辦理登記嗎?
《婚姻登記條例》第四條第二款規定:“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在中國內地結婚的,內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華僑在中國內地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內地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因此,與外國人結婚,可以在國內辦理結婚登記。雙方可以到內地居民戶口所在地的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
9.已經在國外結婚了,是否需要回國辦理結婚證?
中國公民在國外,可能會和中國公民結婚,也有可能和外國公民結婚。有些當事人會咨詢,在國外領的結婚證,回中國能不能用?要不要在民政局再辦一次結婚登記?
這里面涉及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中國駐國外的使領館辦理結婚登記。這嚴格上來說,不屬于在國外結婚,因為使領館在法律上屬于我國領土。雙方辦理了結婚證后,可以直接回中國使用。
第二種是雙方在國外的婚姻登記機關領取結婚證。這種結婚證是由國外的政府部門頒發的。要在中國使用,需要持該結婚證前往中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辦理認證和公證。該認證公證文件,可以在中國使用,證明雙方有合法的夫妻關系,無須再回國辦理結婚登記。[7]
10.先后在國外和國內登記結婚,以哪個結婚時間為準?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大使館的認證公證程序,在國外辦理了結婚證后,又在中國國內辦理了一個結婚證,于是他們手上就有了兩個結婚證。
在離婚的時候,就會涉及婚姻關系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問題。這個時間會關系到夫妻共同財產和債務的認定,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婚姻關系成立的時間,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判斷:
(1)以先登記的合法婚姻的時間為準。
比如,2007年在法國辦理結婚證,2010年在中國辦理結婚證。離婚的時候,只要在法國領取的結婚證經過中國使領館認證、公證,即可證明該結婚證是真實、合法的,婚姻關系就要從2007年起算。
(2)先登記的婚姻不合法,則以后登記的為準。
每個國家要承認國外締結婚姻時,都會考慮是否違反本國的公共利益或基本原則。一方面,結婚證在使領館辦理認證時,使領館會做審查;另一方面,在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也會有審查。如果先登記的婚姻違反我國公共利益或基本原則,那么我國法院在審理該離婚案時,會以后登記的婚姻時間為準。
三、“瑕疵”婚姻
11.無效婚姻有哪些?
無效婚姻,是指當事人婚姻的成立,因違反結婚的實質要件而不具有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無效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婚姻無效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睹穹ǖ洹返谝磺Я阄迨粭l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三)未到法定婚齡。”
根據《民法典》總則編的規定,無效的婚姻應該還包括與無行為能力人辦理的結婚登記。但由于無行為能力人在辦理婚姻登記時,工作人員有相關的詢問程序,一般可以識別出來。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在辦理婚姻登記時并未發病,應視為其辦理婚姻登記時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與無效婚姻類似的是可撤銷的婚姻,最終的效果都是婚姻自始無效。但它們之間在實際運用中會產生許多不同的影響,尤其在分割財產和繼承遺產等方面。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問題中回答。
12.可撤銷的婚姻有哪些?
可撤銷的婚姻,包括“受到脅迫而締結的婚姻”和“婚前隱瞞重大疾病”兩種情形。
(1)脅迫婚姻可以撤銷。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的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2)隱瞞重大疾病的可撤銷婚姻。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條的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在結婚前沒有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被隱瞞方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究竟哪些才是婚前應當告知的重大疾病?
從結婚長期共同生活、相互扶持的目的看,“重大疾病”通常是指治療費用巨大且在較長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8]我們可以參考以下方式確定:
(1)《母嬰保健法》中認為暫時不適宜結婚的疾病,均屬于婚前應當告知的重大疾病,包括: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需要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指定的傳染病,例如艾滋病、淋病、梅毒及其他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傳染病。有關精神病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和其他重型精神病和不能、不宜生育的精神病。[9]
(2)可參考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重大疾病范圍。畢竟該類疾病客觀上需要巨大的治療費,也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3)對于其他疾病,法院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需要結合雙方結婚時的年齡和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來判定。
婚姻被撤銷后和婚姻被宣告無效后,夫妻雙方都自始沒有婚姻關系。但有所不同的是,可撤銷的婚姻的主動權在無過錯方;無效的婚姻主動權并不在無過錯方,不僅夫妻雙方都可以申請宣告無效,利害關系人也可以申請。
比如,婚后發現對方有重大疾病,但被隱瞞的一方未必會申請撤銷婚姻,因為可能還有很深的感情。如果隱瞞疾病的一方或其他人也有權申請撤銷婚姻,那就對無過錯的一方很不公平了。
又比如,雙方結婚幾年后,丈夫的收入較高,積累了比較多的夫妻財產,但很不幸地猝死了。經過尸檢和調查,發現丈夫在以前就患有某個比較嚴重的疾病,且有以前的治療記錄。此時,如果其他繼承人可以申請撤銷婚姻,那么配偶就不再享有法定的繼承權。
13.一方婚前患有精神病,婚姻是否必然無效?
(1)《民法典》實施前,婚姻法規定的婚姻無效包含“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的情形。
我國《母嬰保健法》第九條及《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第十四條均將“發病期間的精神病”列為“暫緩結婚者”,原衛生部頒布的《異常情況的分類指導標準(試行)》亦將“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和其他精神病發病期間”列為“暫緩結婚者”而非“禁止結婚者”。
因此,如果婚前患有精神病,結婚時治愈了,則婚姻仍然有效。
(2)《民法典》規定的婚姻無效的情形不包含“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的情形。因此《民法典》實施后,婚前是否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不是婚姻是否有效的條件。但如果精神病人在登記結婚時尚未治愈,其嚴重程度導致其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無法理解結婚的含義,無法作出自愿結婚的意思表示,缺乏結婚的必要條件,則婚姻無效。
如果辦理結婚時并未發病或其患病程度較輕,能表達自愿結婚的意思,則婚姻仍然有效。然而,如果其隱瞞病情,配偶可以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一年之內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14.結婚時未達法定婚齡,婚姻是否必然無效?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當事人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確認婚姻無效,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在提起訴訟時已經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p>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達到法定結婚年齡是結婚的實質要件,未達到法定年齡的婚姻無效。但是,結婚時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在提起確認婚姻無效訴訟時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則婚姻有效。
15.一方婚前智力障礙,婚姻是否必然無效?
目前《民法典》只規定三種無效婚姻的情形,并未包括婚前智力障礙。但要判斷是否有效,還需要從辦理結婚登記時,當事人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方面來考慮。這就需要事后的鑒定。
原衛生部頒布的《異常情況的分類指導標準(試行)》附件三有關影響婚育的幾種疾病的診斷要點,將精神發育遲滯或稱精神發育不全,遲滯或智力低下分為三類:
第一類:重度智力低下(白癡),智商在25至30以下,相當于嬰兒智力,不會說話,只能發音,感情反應基于原始本能狀態,生活不能自理,無防衛能力。禁止結婚。
第二類:中度智力低下(癡愚),占20%左右。智商在25至50,培養教育后只會簡單生活用語,詞匯貧乏,連貫性差,教育后有簡單數的概念和簡單勞動,生活半自理,很難進行學習??梢越Y婚,不能生育。
第三類:輕度智力低下(愚魯),約占75%。智商在50至70,發病率3‰,發音較前清楚,培養后可學會連貫用語,思維能力差,分不清主次,計能有困難,能從事簡單勞動,生活能自理??梢越Y婚,不宜生育。
參考上述標準,只有“第一類”才可能是完全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會導致婚姻無效。
16.被父母“逼婚”的,能撤銷婚姻嗎?
雖然《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規定,一方受到脅迫而結婚的,可以申請撤銷婚姻。但日常生活中,有些子女所說的“逼婚”多種多樣,是否屬于法律上的脅迫,需要從以下兩方面看待。
(1)要看父母的“逼婚”行為是否達到法律上的威脅和強迫,導致婚姻中的一方當事人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而締結婚姻的后果。如果父母逼婚只是口頭上的催促和普通要求,子女雖然不大想結婚,則不構成撤銷婚姻的法定條件。
(2)如果父母以當事人或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使其產生恐懼心理,最終違背真實意愿結婚,則構成法律上的“脅迫”,當事人可申請撤銷婚姻。[10]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受脅迫一方可以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另一方無權申請撤銷婚姻,且撤銷婚姻有時間限制,即應當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如果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應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且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17.因“欺詐”或“重大誤解”而結婚的,究竟能不能撤銷婚姻?
筆者在代理婚姻案件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奇葩”的婚姻。比如:
(1)有代理人訴說:“婚前男方和我說自己有五套房屋,但結婚后才發現一套都沒有。這完全是欺騙嘛!如果我知道是這樣的,我肯定不和他結婚啊。”
(2)因為女方做生意,住豪宅、開豪車,男方以為遇到“富婆”。結婚之后,女方不僅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經濟好處,還經常和他借錢。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了后,他才知道這位“富婆”負債累累,豪宅是租的,豪車是貸款買的。男方責問女方是騙子,女方卻說:我從來沒說過自己是“富婆”吧?是你自己以為的,不是我說的。
歸根結底,上面的這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欺詐”或“重大誤解”。在民法典立法的過程中,有觀點認為遇到“欺詐”和“重大誤解”,這種婚姻是可以撤銷的。但這種觀點最終沒有被采納,主要是認為無論結婚的動機是什么,但雙方是自愿、真實結婚的。婚姻中總有這些、那些情況是法官沒有辦法了解清楚的。實務中,也很難把握尺度。[11]
因此,如果一方隱瞞年齡或禁止結婚的血緣關系,可以申請宣告婚姻無效;如果只是隱瞞了其他情況或對配偶的一些情況了解不足、有重大誤解的,只能通過離婚解決,而不能撤銷婚姻。
四、“瑕疵”婚姻的救濟程序
18.哪些人可以提起撤銷婚姻的訴訟?
現實中,隱瞞重大疾病的一方有時也會希望撤銷婚姻。因為,他掌握更多的證據,比起訴離婚來得快一些。那么,在符合撤銷婚姻的情形下,究竟誰才有權利主張撤銷婚姻呢?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12]及第一千零五十三條[13]明確規定在受脅迫和隱瞞重大疾病的情況下,受脅迫一方或被隱瞞重大疾病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銷婚姻的訴訟。這是民事訴訟中撤銷婚姻的做法。此外,還有一種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撤銷婚姻的做法。準確來說,這不是撤銷婚姻,而是撤銷婚姻登記的行政行為。
現實中,一方偽造使用他人的身份辦理婚姻登記。那么,被冒用身份的人該怎么辦呢?被冒用身份的人,并沒有真實的婚姻關系,不能通過正常的離婚民事程序來解除雙方的婚姻關系,故其只能在知道之日起60天內提出撤銷婚姻登記的行政復議或訴訟,而法院則會支持撤銷婚姻的訴求。當然,民政局發現這類情況,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注銷婚姻登記。
可提起撤銷婚姻之訴的主要是存在以下情形的個人:
(1)被脅迫、限制人身自由的一方,可以申請撤銷婚姻;另一方不可以。
(2)隱瞞重大疾病的一方不能申請撤銷,但另一方可以申請撤銷。
(3)被冒用身份信息登記結婚的當事人,可以起訴民政局撤銷婚姻登記或向所在轄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19.哪些人可以提起確認婚姻無效的訴訟?
正如撤銷婚姻的動機一樣,有些人基于利益的考慮,比如財產的繼承,而提起確認婚姻無效之訴。此時,哪些人可以提出婚姻無效的訴訟呢?
根據《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九條[14]規定,有權請求確認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
(1)婚姻當事人,即夫妻任一方均可主張婚姻無效。
(2)相關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因婚姻無效的事由而有所不同:以重婚為由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以未到法定婚齡為由的,為未到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
在民法意義上,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而基層組織一般指的是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20.任何時候都可以請求撤銷婚姻嗎?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15]及第一千零五十三條[16]規定,受脅迫婚姻的撤銷情形以及隱瞞重大疾病的可撤銷婚姻情形中,請求撤銷婚姻有時間限制,法律明確為一年的除斥期間,且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其中,因受脅迫而結婚的,受脅迫一方應當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一方婚前隱瞞重大疾病,另一方主張撤銷婚姻的,自知道或應當知道被隱瞞之日起一年內主張撤銷婚姻。
21.任何時候都可以請求確認婚姻無效嗎?
一般情況下,由于婚姻的存續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其中一方主張請求確認婚姻無效可隨時主張。對于夫妻一方或雙方死亡后,生存一方或者利害關系人請求確認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但如果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在提起訴訟時已經消失的,則法院不予支持。比如,結婚登記的時候女方只有18歲,本人虛報了年齡。2年后,女方滿20周歲,此時男方才起訴法院請求確認婚姻無效,那么法院就會駁回男方的請求。
22.夫妻一方或雙方死亡的,生存一方或利害關系人可否申請確認婚姻無效?
可以?!睹穹ǖ浠橐黾彝ゾ幍慕忉專ㄒ唬返谑臈l規定,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死亡后,生存一方或者利害關系人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條的規定請求確認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夫妻一方或雙方死亡,其婚姻關系已自然解除。但在一些糾紛案件中,夫妻二人的婚姻是否有效,將影響繼承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繼承權、債權等權益的實現。故在司法實踐中,即便夫妻一方或雙方死亡,仍有其他利害關系人或生存一方向法院申請確認婚姻無效。
據此,夫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及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確認婚姻無效。夫妻雙方死亡的,利害關系人可申請確認婚姻無效。
23.利害關系人請求法院確認婚姻無效的,誰為原告,誰為被告?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十五條規定:“利害關系人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條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婚姻無效的,利害關系人為原告,婚姻關系當事人雙方為被告。夫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為被告?!?/p>
(1)夫妻均生存時,主張婚姻無效的利害關系人為原告,婚姻關系當事人雙方為被告。例如,張三在2005年和李四在A縣城登記結婚,張三外出打工后認識了王五,并與之在B市登記結婚。李四知道后,起訴法院主張張三和王五的婚姻無效。此時,原告是李四,被告是張三和王五。
(2)夫妻一方死亡的,主張婚姻無效的利害關系人為原告,生存一方為被告。在上述的例子里,如果張三因工傷意外死亡,留下了一筆遺產和工傷賠償款,李四向法院起訴主張張三和王五的婚姻無效。此時,原告是李四,被告是王五。
24.法院受理確認婚姻無效的案件后,原告可否申請撤訴?
原告起訴請求宣告婚姻無效后,不可以撤訴?!睹穹ǖ浠橐黾彝ゾ幍慕忉專ㄒ唬返谑粭l規定:“人民法院受理請求確認婚姻無效案件后,原告申請撤訴的,不予準許。對婚姻效力的審理不適用調解,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可以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另行制作調解書;未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一并作出判決?!?/p>
25.被他人冒用身份登記結婚,該如何處理?
在現實中,有些人突然發現自己在若干年前已經莫名其妙地辦理了婚姻登記。例如,男方周某和女方張某打算結婚,但女方還沒到法定結婚年齡,沒辦法辦理結婚登記。于是,女方偽造了一個身份證,身份證上的名字和身份證號恰好為李某,頭像則為女方自己。后來,女方對外一直使用這個虛假的身份生活。之后,公安機關發現她使用假身份證的情形,此時李某才知道自己被結婚了。
顯然,李某既無法向法院請求宣告婚姻無效,因為不屬于婚姻無效的法定情形——重婚、未到法定年齡、具有禁止結婚的近親屬關系。李某也無法起訴離婚,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結婚的意愿,不具備結婚的實質要件。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李某就無法回歸正常生活。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p>
顯然,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路徑。根據《婚姻登記條例》第四條的規定,民政局的婚姻登記顯然不符合程序——李某沒有親自到場,沒有詢問當事人的意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事人應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被冒用身份結婚之日起60天內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F實生活中,有的當事人直接提起婚姻無效的訴訟,在等待或糾纏的過程中,白白錯過了60天的訴訟時效。等到其醒悟過來,為時已晚。最終,問題要么得不到解決,要么只能指望民政局主動糾錯。
26.結婚證錯誤登記為他人,本人的婚姻是否有效?
現實中,有些時候婚姻登記部門工作人員失誤,把夫妻一方的身份信息錯誤登記為第三人。比如,張三和李四登記結婚,結婚證上的身份信息雖名字均為張三、李四,但李四的身份證號寫錯了,而錯誤的身份證號恰恰指向王五。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張三和李四是夫妻,還是張三和王五是夫妻?
顯然,張三和李四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是實質上的夫妻,但證件上卻無法完全體現出來。而王五則是莫名其妙被結婚的那位受害人。對于王五的解決辦法,可以參照上述問題的回答來處理?,F在的問題是,張三和李四怎么辦?
張三和李四具有結婚的實質要件——本人自愿結婚、符合結婚年齡、沒有禁止結婚的情形等,但沒有形式要件——結婚證。這個問題是民政局工作人員的操作錯誤造成的。當事人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糾正或變更。如果婚姻登記機關拒絕糾正的,應及時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請求婚姻登記機關履行職責。
27.撤銷婚姻或婚姻無效后,財產和子女該怎么處理?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條[17]規定,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在婚姻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后,財產的處置按以下方式處理:(1)原則上同居期間取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除非能證明為個人財產。[18](2)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先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如果當事人在同居期間對財產的歸屬有約定的,要依據當事人的約定分割當事人同居期間的財產。(3)如果當事人對同居期間財產的歸屬沒有約定,又達不成協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予以分割。(4)因重婚導致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能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即如要多分因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財產給無過錯方,不得侵害重婚一方合法婚姻中配偶的財產權益。
例如,甲有配偶又在異地與乙登記結婚,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分割甲乙在無效婚姻期間所得財產時,需要追加第一個合法婚姻中的配偶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關于子女撫養問題,法院可進行調解或調解不成后予以判決,未撫養子女一方應給付撫養費以及享有對子女的探視權,且子女對父母的財產享有繼承權。
28.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無過錯方可否要求賠償?
可以。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以保護無過錯方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在無效婚姻中:(1)未滿結婚年齡,偽造資料或明知出生登記的年齡虛大,卻沒告知另一方,偽造資料或隱瞞的一方有過錯。如果雙方都知道未滿結婚年齡,那么雙方都有過錯。(2)有禁止結婚的血緣關系,雙方都知道的,視為雙方有過錯;一方知情卻隱瞞對方的,隱瞞方有過錯。(3)出現重婚的,隱瞞已婚狀況的一方有過錯,雙方均明知的,則雙方有過錯。
在可撤銷婚姻中,顯然脅迫和隱瞞重大疾病的一方屬于過錯方。
五、婚前事宜
29.收取彩禮是違法的嗎?
一方面,一些農村地區的天價彩禮愈演愈烈,結婚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大眾的法律意識逐步提高。由于《民法典》出現“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19]的表述,那么彩禮的合法性也就得到廣泛關注了。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正常、合理的彩禮并不違法。首先,彩禮是我國婚嫁的傳統習俗,是男女雙方在結婚前,男方為了與女方締結婚姻關系自愿給女方的禮金。其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規定了彩禮返還條件,從側面證明彩禮的合法性。
可是,大眾依然會有疑惑,一方面《民法典》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另一方面司法解釋又承認彩禮。這不是很矛盾嗎?
其實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并不是什么新的規定,1950年、1980年通過的《婚姻法》和2020年通過的《民法典》都有此規定。實際上,彩禮屬于歷史的產物,常常和包辦婚姻、買賣婚姻、借婚姻索取財物交織在一起。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要結合實際情況,了解婚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識別這種婚姻的實質。[20]所以,司法解釋才規定結婚后沒有共同生活的,需要返還彩禮。因為女方很可能沒有真實的結婚意愿,而是索取財產的工具。司法解釋還規定,因給彩禮而導致生活困難的,應返還彩禮,這也是對過高的彩禮的一種價值評判。
30.什么情況下需要返還彩禮?
法律對彩禮的返還有明確嚴格的條件,并不能隨意要求返還。[21]
(1)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女方或女方父母收取彩禮后,無論基于什么原因悔婚,抑或男方悔婚,最終的結果都是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此時,男方主張要求返還彩禮,法院原則上予以支持。
然而,司法實踐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雙方辦了婚禮共同生活時間比較長,甚至生育了子女,但沒有領取結婚證。在這期間,收取的彩禮可能會部分或全部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果僅因為沒有辦理結婚登記,就要求女方返還全部彩禮,容易導致不公平。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會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彩禮數額并結合當地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是否返還及具體返還的數額。
例如,在2020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婚姻家庭典型案例中,唐某(男)與張某(女)于2016年1月經人介紹相識,六天后訂立婚約,不滿一個月即舉辦婚宴并共同生活,同年年底生育一子,次年3月開始分居。其間,唐家給付張家彩禮82.6萬元、黃金3兩等物品,還辦了18桌婚宴,給了128條香煙。張家則以木質家具(價值19.8萬元)、床上用品等物品作為陪嫁。因雙方和好無望,唐某及其父母以負債支付彩禮為由,起訴張某及其父母,要求返還彩禮82.6萬元。
一審法院認為,綜合考慮唐某與張某共同生活的時間、已生育一子的事實、彩禮的數額及使用情況、雙方的經濟狀況等因素,酌情判令張家向唐家返還彩禮33.04萬元。二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了解到當地早婚、閃婚的陪嫁物品忌由女方取回的風俗,以及孩子由張某撫養的事實,綜合考慮張家陪嫁折抵、唐某應支付一定撫養費等因素,經調解雙方一致同意由張家向唐家返還彩禮18萬元。[22]
(2)雖辦理結婚登記,但雙方未共同生活,離婚時可主張返還彩禮。
男女雙方登記結婚后,在法律上已經形成合法的夫妻關系。但如果男女雙方一直沒有共同生活,即沒有發生夫妻之間應有的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經歷,那對男女雙方而言,仍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夫妻關系。而且,這樣的規定可以避免在收取一方彩禮且辦理結婚登記后并不與另一方共同生活或一走了之的騙錢行為。
(3)婚前給付彩禮,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離婚時可主張返還彩禮。
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這里的生活困難指的是絕對困難——依靠自己已無法維持當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31.婚前發現對方出軌,悔婚需要返還彩禮嗎?
顯然,這符合彩禮應當返還的情形。此時,雙方僅是男女朋友關系。這種身份關系不受法律保護。訂婚后一方出軌,在道德層面受到譴責;在法律層面上,另一方仍須退回彩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收取彩禮后,雙方同居共同生活時間較長,而收取的彩禮已實際用于共同生活期間的開支,這部分金額會在彩禮返還金額中予以扣除。舉證責任由收取彩禮的一方來承擔。如果沒辦法完全證明所有開支金額,法院會結合男女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長短、當地的生活開支水平對返還的數額進行酌定。
32.婚前被家暴流產,悔婚需要返還彩禮嗎?
如前文所述,未辦理結婚登記的,給付彩禮一方有權主張返還彩禮。但如果因為收到彩禮的一方被家暴、流產,而部分彩禮已用于共同生活或治療的,返還的彩禮數額可以酌情減少。但受害方可根據暴力行為及造成損傷的程度,向法院主張要求身體、精神損害賠償及支付相應的醫療費。
33.雙方生活多年,但沒有領取結婚證,需要返還彩禮嗎?
我們以1994年2月1日為界,區分兩種情況來看。
在1994年2月1日前男女雙方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屬于法律認可的事實婚姻。在兩人確立婚姻關系之后多年仍一直保持共同生活,顯然不符合法律所規定的返還彩禮的條件。
在1994年2月1日后,男女雙方才開始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不具有法律認可的夫妻關系。盡管如此,這類“夫妻”已共同生活多年,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已生育子女。一般而言,收取的彩禮已實際用于共同生活之中,并無返還的必要。當然,如果雙方近兩三年才舉行婚禮、收取彩禮并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那么法院依然會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考慮彩禮是否需要返還以及返還的數額。
34.戀愛期間收到對方的錢財,分手時需要返還嗎?
戀愛期間收取戀人給予的財物,在分手時是否需要返還,需要根據所給予財物的不同法律關系來分析。一般而言,有以下三種法律關系:
(1)感情聯絡的贈與
戀愛期間,一方為表達愛意和聯絡感情,送給對方財物。那么分手時,無須返還財物。戀愛期間的各種紀念日、節日、生日發生的小額轉賬、紅包、禮物,被認定為贈與的可能性較大。具有特殊含義的轉賬金額,如金額為520元、1314元的紅包等,一般認為屬于感情聯絡性質的贈與,接受方無須返還財產。
(2)借貸
戀人之間也可能存在借貸行為,那在分手時,出借方很可能要求返還?,F實中,因為雙方是戀人,金錢往來時一般比較隨意。即使明知道是借貸,一般也不會打借條。一旦分手,金錢的糾葛很可能就隨之而來。
目前,此類糾紛在司法實務中爭議較大。有些時候,主張為出借的一方需要證明是借貸;有些時候,主張為贈與的一方需要證明是贈與。舉證責任由誰承擔,往往決定案件的勝負。
因此,無論是提供資金的一方,還是接受資金的一方,請務必在一開始就明確資金性質。若為借款關系,則明確借款金額、還款期限、有無利息等;若為贈與,也能免去后續爭議。
(3)彩禮或以結婚為條件的贈與
顯然,若為彩禮或以結婚為條件的贈與,則要遵循彩禮的返還規則。
實務中,有些大額財產并非隨風俗而給付的彩禮,明顯超出感情聯絡的范圍。我們要具體看給付財產時兩人所處的關系,給付財物是否以結婚為條件,以及財物的價值、類型等。有時候,法院還要結合給付方的家庭經濟水平,考慮確定給付的財物是否屬于彩禮或以結婚為條件的贈與。
總而言之,在戀愛的時候,不要因為感情好而忽視這類法律風險。在收到財物后,在微信里多問一句“這是送給我的嗎?”,就能消除很多隱患。日后這些聊天記錄,或許能證明“給付財物”的性質。
35.戀愛期間的花費,在分手時需要平攤嗎?
戀愛期間,不可避免會產生共同消費,比如吃飯、住宿、游玩等期間的花費等。這些花費屬于交往過程中的正常開支,屬于雙方共同的消費。在無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分手時一方無權以此為由要求對方返還。
盡管如此,在一些新聞報道中,我們依然看到一方在分手后,起訴法院要求另一方返還戀愛中的一些共同消費支出。為了盡快擺脫這些糾纏,在調解中一方愿意返還另一方一些款項。但這并不意味著有相應的法律依據。
36.如何了解對方的婚史?
目前,我國的婚姻登記部門尚未全國聯網。盡管如此,一些省份仍可以在線查詢婚姻狀況(只可查自己,不可查別人)。大家可以嘗試讓戀人查詢一下所在省份的婚姻登記情況,以核實對方的婚姻狀況。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用支付寶查詢自身婚姻狀況的方法。
(1)打開支付寶,在支付寶搜尋“國家政務服務”,點一下“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小程序并進入。
(2)在小程序首頁,將左上角的定位調整到戶籍所在地,比如廣東省。
(3)點登錄,登錄完之后,下滑至“我的證照”,點擊“添加證照”。
(4)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結婚證”。如果是已婚,將會看到“授權關聯”的字樣,授權之后便可以看到電子結婚證;如果是未婚,看到的是“您暫無可關聯的卡”的字樣。
查詢電子離婚證的過程也大致相同。
但即使通過這個方法把所有省份的登記情況都進行了查詢,也并不能百分之百放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多留意。除了主動詢問對方的婚史情況以外,也要多接觸對方的家人、朋友、同學等,多參與到對方的生活中,可以通過第三人更加了解對方的情況。
37.有配偶一方隱瞞已婚情況和他人結婚,他人是否構成重婚?
重婚罪是故意犯罪,不是過失犯罪。[23]有配偶的一方,又與他人結婚的,顯然屬于故意而為之,構成重婚罪。其對他人隱瞞婚姻狀況,他人顯然不是明知的,沒有犯罪故意,不構成重婚罪。但需要注意的是,后來知道其有配偶而繼續對外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后續的行為屬于“明知而為之”,會構成重婚罪。
38.有配偶一方隱瞞已婚狀況和他人交往,他人是否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由于婚姻信息屬于公民的個人隱私,并不會開放供公眾查詢。那別有用心的人就可能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瞞天過海,隱瞞自己的婚育情況與他人交往,因此“被小三”的情形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存在的。
根據常理,受害方必然受到精神損害。這究竟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這種精神損害究竟是基于侵害了什么樣的權利而產生的?是違反了什么義務而導致的?
法律倒是明確規定了夫妻之間的忠實義務。因此,違反夫妻忠實義務到一定程度,無過錯方在離婚時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同理,法律有沒有規定談戀愛必須坦誠、忠誠?有沒有法律上的披露義務?
顯然,我們在現行的法律中找不到明確的規定。因此,實務中很難確切地說明隱瞞婚育情況的一方,具體侵害了相對方什么權利,或違反了什么樣的義務。這種精神損害賠償,在理論與司法實踐中均存在較大的爭議。盡管難,但并不意味著司法實踐中沒有支持的案例。
例如,在某起案件中,女方多次詢問男方的婚姻狀況,男方堅定表示自己是未婚,并要與女方結婚。這令女方誤以為是以婚姻為目的戀愛。女方在此錯誤認識的基礎上與男方發生性關系,并導致人工流產。本案經一審、二審法院審查認定,認為男方的行為是侵害了女方的一般人格權,未將女方視為平等、具有人格尊嚴的民事主體,最終判決男方需支付女方精神撫慰金5萬元。
這起案件中有兩個比較重要的關鍵點:一是男方在女方多次明確詢問確認是否已婚時,仍堅定地否認自己已婚。這種行為具有明顯的欺騙性。二是在雙方明確以結婚為目的,但在交往過程中,女方曾因為男方的欺騙而最終選擇人工流產。這給女方的身心均帶來了較大的實際損害。
39.交往多年,對方出軌,可以主張青春賠償金嗎?
在實務中,我們偶爾會接到這樣的咨詢:情侶分手時,一方希望另一方對自己的青春損失進行一定經濟上的補償。但無論是否有青春損失,我們非常遺憾地告訴你,答案是不可以。因為“青春賠償金”并非法律概念,在我國法律中并不存在什么“青春賠償金”的說法。因此,要求索賠“青春賠償金”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同時,法律并不保護男女朋友關系。所以,無論男女雙方是基于什么原因分手,一方都不存在索要賠償金的權利基礎,無論這個賠償金是青春損失,還是精神損害。
40.分手時索取錢財,是否會構成敲詐勒索?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行為人使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勒索財物,這是敲詐勒索罪最主要的特點。威脅和要挾,是指通過對被害人及其親屬精神上的強制,使其在心理上造成恐懼,產生壓力。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以將要實行暴力、揭發隱私、毀壞名譽相威脅等。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暗示。
因此,如果索要分手費時采取以上的非法手段去索要不受法律保護的財物,該行為可能涉嫌敲詐勒索罪。但是,如果是單純地索要分手費,沒有通過非法的恐嚇等威脅手段的,那是不會構成敲詐勒索罪的。
需要提醒的是,索要分手費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但如果分手時一方自愿給付的,那法律也不會干涉。
41.戀愛期間,女方是否有權單方中止妊娠?
曾有一名男士咨詢過筆者這個問題。該男士離異后和一位女士談戀愛,后女朋友意外懷孕,但女朋友因故想要打掉胎兒。因此想要咨詢能不能阻止她打胎?能不能要賠償?
《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婦女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子女的自由。而《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二十三條也規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婚姻關系里,女性都可以單獨決定是否中止妊娠,更何況他和女朋友就沒有任何人身關系。
42.如何解除同居關系?
同居雙方沒有法律上的人身關系,當事人只需要自行分居,無須去法院解除。但如果在同居期間,有生育子女或形成共同財產的,雙方協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訴處理子女撫養及財產分割問題。
43.解除同居關系時,財產如何處理?
一般認為,只有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才能按一般共有處理。比如,雙方把收入放在一起管理、花銷;雙方共同經營某個店鋪;共同出資購買房屋;等等。雙方對取得財產的投入和出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分割的比例。
在同居財產糾紛中,轉賬的出資容易證明,但無形的投入或現金投入,難以證明。況且,在共同生活中,總有一方把錢多花在生活上,另一方花在其他方面如購房上。當房產只登記在一方名下,另一方無出資證明就會很被動。
因此,對于正在同居或即將同居的雙方,宜通過書面協議對生活開支的承擔及購置大件財物的權屬及份額進行約定。這既可以避免雙方因為經濟問題約定不明而產生的爭吵,也可以降低日后產生財物爭議的風險。
一方同居前形成的財產,另一方無出資,那么該財產就是一方的個人財產。雙方在同居期間形成的財產,也并不理所當然地屬于共同財產,原則上要按約定認定份額。在無約定的情況下,一般按出資比例認定份額。
在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實施之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尚未被廢止。在此之前同居并形成的財產,可以按照該司法解釋來確定。該司法解釋第十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所謂一般共有,在《物權法》《民法總則》以及《民法典》陸續實施后,其實就是沒有共同共有身份關系之間的人形成的共有財產。原則上,這些同居期間共同所得形成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處理。
結婚基礎法律知識思維導圖

接上圖

接上圖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條:結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
[2]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三)未到法定婚齡。
[3]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以下簡稱《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七條規定:“未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提起訴訟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依據本解釋第三條規定處理。”
[4]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六條:男女雙方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條規定補辦結婚登記的,婚姻關系的效力從雙方均符合民法典所規定的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算。
[5] 《婚姻登記條例》第四條:內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在中國內地結婚的,內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華僑在中國內地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內地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6]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7] 參見《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對中國公民的境外結婚證件認證問題的復函》(廳辦函〔1997〕63號)。
[8]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100頁。
[9] 參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第十四條和原衛生部頒布的《異常情況的分類指導標準(試行)》。
[10] 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廢止)第十條第一款:婚姻法第十一條所稱的“脅迫”,是指行為人以給另一方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愿結婚的情況。
[11]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91—92頁。
[12]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第一款: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13]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條第一款: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14]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九條:“有權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條規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請求確認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其中,利害關系人包括:(一)以重婚為由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二)以未到法定婚齡為由的,為未到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三)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p>
[15]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16]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條第二款: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17]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條第一款: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關于父母子女的規定。
[18]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二十二條: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除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以外,按共同共有處理。
[19]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第一款: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20] 參考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民事審判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143頁。
[21]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五條: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適用前款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22] 2020年度江蘇婚姻家庭典型案例之五。
[23] 《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