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工程項目合同管理全流程手冊
- 秦占飛
- 1738字
- 2025-05-14 16:06:23
自序
一、中國工程企業國際化經營概述
早在21世紀初,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建設工程市場的興旺及國內工程企業發展的強勁勢頭,越來越多的中國工程企業跨出國門,走向國際工程市場舞臺,投入國際工程的建設當中。在此前后,一些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在非洲、中東及南美地區等國際工程市場開啟了國際工程建設的嘗試和探索,國際化經營實現了初步的成果。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5年,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回應。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中國工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步伐走得越來越快,區域化和規模化優勢越來越明顯,但與此同時隨著國際工程市場的激烈競爭,國際工程承攬的利潤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工程企業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尤其是法律風險日益突出,一些大型國際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總承包模式的一種)工程項目出現了工程拖期和效益下滑,甚至發生虧損或巨額虧損。因此中國工程企業如何提升自己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實力,在國際工程市場大舞臺上競相角逐,實踐-總結-提升-再實踐,積極主動迎接挑戰,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國際化經營路子走得又穩又準,成為一個重大的實踐課題。
二、國際工程項目法律風險管理綜述
國際工程項目,尤其是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實踐,對工程企業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能力和實力的要求。以往我國工程企業,僅僅依靠項目成本控制和施工技術優勢,以實現項目效益的傳統項目管理模式和理念被挑戰。
現代國際工程總承包管理市場的實踐證明,工程企業不僅要擁有一流的施工技術,精細的工程總承包設計、采購、施工和試運及配合業主開車投產的項目管理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具備融資的渠道,協助融資的有效手段和途徑;要具備依法合規經營的意識和理念,健全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要具備防控國際工程項目法律風險的能力和水平,這樣才能使自身具備為業主提供工程總承包管理服務的能力,在國際工程日益競爭的強林中立于不敗之地,持續健康發展。
工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會越來越多,法律風險防控和應對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隨著工程企業境外業務的不斷擴展和深入,所面臨的項目執行法律風險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一方面,境外業務點多面廣,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域開展業務對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同,將面臨政治、經濟、安全、環保及法律等方面的風險;另一方面,面對的業主或承包商不同,項目執行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也不盡相同,合同模式也不盡相同,所面臨的項目執行法律風險也是千變萬化。此外,我國工程企業執行境外項目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依然不高,合同履約及契約精神尚未完全形成,重大法律風險識別、應對和措施不盡到位,項目執行全過程管理能力還比較薄弱,尤其是項目變更、索賠及反索賠能力不強,法律糾紛處置水平不高,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工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綜合效益水平的實現。
三、“一帶一路”走出去倡議的響應與落實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將充分依靠我國與有關國家之間現有的雙邊和多邊機制。借助現有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寬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為工程企業拓寬國際化經營的路徑,實現國際工程區域化、規模化、全球化等創造了發展的大機遇,也為我國工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上和經濟上的保障。
因此,在響應“走出去”倡議方面,我國工程企業應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做好國際化經營的長遠規劃和區域布局,結合企業實際現狀,編制國際工程市場開發計劃,并按照計劃分步實施,逐步走出一條創新發展、融合共生、合作共贏的國際化經營路子;在落實“走出去”倡議方面,我國工程企業應當順應國際工程市場的發展趨勢,發揮企業的優勢,改進自身的弱勢,練好企業內功,建立健全一套國際工程項目的市場開發和執行體系,并加強體系的有效運行,不斷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提升國際工程項目執行過程中的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助力企業不斷開拓和創新,依法合規誠信經營,開創出工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