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安全生產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潘環環編著
- 3011字
- 2025-05-14 16:35: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法律適用提示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栋踩a法》[1]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2002年6月29日通過,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對該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正。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對該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正。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對該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正?,F行《安全生產法》共七章,119條。
2021年《安全生產法》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完善工作原則要求
一是明確規定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法律上貫徹落實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加強黨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作用。二是進一步強調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三是增加規定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厘清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的關系,明確應急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其他行業主管部門、黨委和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責任。
(二)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一是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大對安全生產資金、物資、技術、人員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二是強化有關負責人的法律責任。明確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完善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范圍。三是強化安全生產預防措施。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風險分級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四是加大對從業人員關懷。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關注從業人員的身體、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嚴格落實崗位安全生產責任,防范從業人員行為異常導致事故發生。五是完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明確規定屬于國家規定的高危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六是明確新業態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要求平臺經濟等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業、領域的特點,建立健全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履行有關安全生產義務。此外,針對餐飲等行業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燃氣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危險物品有關建設項目施工單位非法轉讓施工資質、違法分包轉包等突出問題,作出專門規定。
(三)加強監督管理力度
一是完善政府監督管理職責。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監管能力建設,所需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國務院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民航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完善安全風險評估與論證機制,對相關生產經營單位實施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以及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風景區等,應當明確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有關工作機構及其職責,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力量建設,依法履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職責。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編制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公開并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加強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規定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牽頭建立全國統一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國務院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民航等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相關行業、領域、地區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通過推行網上安全信息采集、安全監管和監測預警,提升監管的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通過相關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三是完善事故調查后的評估制度。要求負責事故調查處理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批復事故調查報告后1年內,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并及時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對不履行職責導致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沒有落實的有關單位和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四是增加安全生產公益訴訟制度。規定因安全生產違法行為造成重大事故隱患或者導致重大事故的,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提起公益訴訟。
(四)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一是提高罰款額度。在已有罰款規定的基礎上,提高對各類違法行為的罰款數額。二是新設按日連續處罰制度。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有關規定,被責令改正且受到罰款處罰,拒不改正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自作出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三是加大對嚴重違法生產經營單位的關閉力度,依法吊銷有關證照,對有關負責人實施職業禁入。生產經營單位存在嚴重違法情形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提請地方人民政府予以關閉,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吊銷其有關證照,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5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情節嚴重的,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職責的機構租借資質、掛靠、出具虛假報告的機構及其直接責任人員,吊銷其相應資質和資格,5年內不得從事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等工作;情節嚴重的,實行終身行業和職業禁入。四是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力度。規定有關部門和機構應當對存在失信行為的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從業人員采取加大執法檢查頻次、暫停項目審批、上調有關保險費率、行業或者職業禁入等聯合懲戒措施,并向社會公示。五是加大社會監督力度。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行政處罰信息的及時歸集、共享、應用和公開,對生產經營單位作出處罰決定后7個工作日內在監督管理部門公示系統予以公開曝光,強化對違法失信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從業人員的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安全生產誠信水平。
《安全生產法》適用廣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的單位都要遵守《安全生產法》及其相關規定,相關單位的從業人員也要依據其生產作業并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安全生產法也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礦山安全法》《建筑法》《煤炭法》《職業病防治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刑法》等有關生產安全及勞動保護的規定,也是安全生產法律規定的一部分。
此外,我國還就安全生產條件的保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安全事故救援與調查處理、安全生產法律責任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如《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對于保障安全生產條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處理安全事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為便于閱讀,本書中相關法律文件名稱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都予以省略。
- 房地產開發企業合規管理及法律風險防范
-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及實用指南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土地糾紛(含林地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配套解讀:含司法解釋
- 新編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法律規范指引·上冊(第二版)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治安管理處罰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國際公法案例選
- 噪聲污染與健康維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配套解讀:含司法解釋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刑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解讀(上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釋義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刑事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解讀(下冊)
- 民法典及司法解釋匯編:含指導案例(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