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張潤 貊明偉 ?崔世宇編著
- 10268字
- 2025-05-14 16:34:26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1]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條文解讀
本條是關于立法目的的規定,有以下三個方面:
(1)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活動。房屋征收是政府行為,主體是政府。但房屋征收與補償不僅涉及政府,也涉及房屋被征收群眾和各種社會組織,并且征收活動歷時長、范圍廣、法律關系復雜,因此,有必要通過立法,對政府的征收行為,各方的權利義務等予以規范,從而保證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依法、有序地進行。這是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
(2)維護公共利益。政府只有在特定的公共利益需要的情況下才能動用公權力強制剝奪私人財產。房屋作為公民必要的、安身立命的財產,為了城市長期發展需要而進行征用,對其房屋財產的限制必須以公共利益需要為必要條件。當然,如果征收和補償是依法進行的,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就必須得到維護和保障。本條例力求實現公共利益與被征收人合法權益的平衡,在確保公共利益目標實現的同時,又切實維護被征收人合法權益。為此,條例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對公共利益的維護:一是明確公共利益的目的。二是列舉公共利益的情形。三是對被征收人設定若干配合義務。四是規定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程序。五是規定了阻礙合法征收補償工作行為的罰則。
(3)保證被征收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依法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是制定本條例的又一個核心內容。在房屋征收與補償過程中,只有切實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有改善,生活水平不降低,按照市場價格進行評估確定貨幣補償金額,即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金額,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同時對被征收人的搬遷、臨時安置和停產停業損失予以補償,保證被征收人所得補償在市場上能買到區位、面積類似的住房,并依法賦予被征收人征收補償方案和房屋征收評估辦法制定參與權、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選擇權、補償方式選擇權、回遷權以及相應的行政救濟權和司法救濟權才能最大限度維護好房屋被征收群眾的利益,才能將群眾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做到統籌兼顧,從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全國人民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二條 【適用范圍】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條文解讀
本條可以說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核心條款,不僅確立了本條例的適用范圍,明確了《條例》調整的房屋征收的事由(公共利益需要)、對象(征收對象為國有土地上的房屋,補償對象為房屋所有權人)等基本事項,更重要的是確立了因公共利益征收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公平補償原則。
征收房屋的前提 本條明確規定,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只能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這就明確了實施房屋征收的前提。該規定的主要依據:一是《憲法》[2]第13條第3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二是《民法典》第243條第1款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三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6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
征收方式 征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行政行為對財產予以剝奪并轉移所有權。從我國有關征收的法律來看,征收主要以行政行為的方式進行,我國基本上不存在以法律形式直接進行的征收。《條例》中對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房屋的征收行為,屬于行政行為。具體步驟是:(1)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作出征收決定。(2)市、縣政府確定的負責實施征收決定的房屋征收部門擬定補償方案。(3)公告征收決定和補償方案。(4)簽訂補償協議或者作出補償決定。
征收對象 本條例只適用于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不適用于集體土地征收,集體土地征收現主要由《土地管理法》調整。根據《憲法》和《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本條例適用于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活動,但不限于城市規劃區內。從法律上講,本條例應當只適用于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公房承租人的合法權益有所忽視,而是要區分不同情況,既依法維護好其合法權益,又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因此,本條例雖然沒有對承租人的補償作出規定,對公房承租人的補償問題,各地可以自行制定辦法,對私房承租人的問題,則應依據相關的法律規范來解決。
公平補償原則 征收和補償的對象是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條例強調了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要給予公平補償。公平補償,一方面是指補償與被征收財產價值相當,體現了政府征收雖然有強制性,但是在補償上不應讓為公共利益作出貢獻的被征收人吃虧;另一方面是指對全體被征收人應當適用統一的標準,體現被征收人之間的公平。公平補償的核心是為被征收財產提供的價值保障,不少于因財產被征收產生的實際損失。這種損失的發現,不是政府根據政策需要采取行政強制手段確定的,而是通過最為有效和公平的市場方式實現的。《條例》在第19條為公平補償確定了實質性的界定標準——“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當然,公平補償原則并不限于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根據《條例》規定,還包括搬遷和臨時安置的損失,以及經營性房屋的停產停業損失。除此之外,公平補償原則還體現在,對生活困難的被拆遷人,雖然給予完全補償但仍達不到城市居住水平且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實務應用
01.商業開發利益是否構成征收公益的判斷?[3]
部分商業開發項目的確包含部分公共利益的因素,有些商業利益項目間接產生的公共利益是不容忽視的,也是社會需要的。但《條例》之所以將非公共利益明確排除在征收范圍之外,主要是因為原《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不區分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拆遷,導致大量商業開發項目拆遷侵犯公民合法居住權益,形成激烈的矛盾對抗,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條例》是對舊拆遷制度非公共利益濫用現象的反向矯正考慮,現階段對商業利益是否具有公共利益因素,以及公共利益在商業利益中的構成比例,是否可以構成征收公益的判斷上,應當從嚴掌握,但也不能簡單否定。
界定的關鍵不在于征收行為直接受益人的法律地位(行政主體或者私營主體),而是征收追求的目標(征收目的)是否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質。如果公共福祉需要征收,即使產生有利于私人的效果,征收也具有適法性,尤其是在公共福祉的產生直接來自受益企業的活動時。例如,征收有利于私法組織形式的能源供應企業,而該企業為公眾提供電源、煤氣等,從而實現公共任務。如果公共福祉僅僅是企業活動的間接結果,而不是企業追求的直接目標,如作為征收目的的企業擴大主要服務于私人利益,但其附屬結果符合公共利益,如地區經濟結構的改善或者提供就業機會。對于此種利益需要,征收程序應當有更多相關公眾參與并享有相應的權利,同時,法院應當在個案中對征收目的進行適法性審查,審查的標準同樣是是否符合征收要求的公共利益。此種征收極易在被征收人和受益人(另一私人)之間造成不公平,所以立法者在法律上應當對此種征收的必要性、征收要件和預防補救措施加以盡可能嚴格和具體的規定。
02.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需要”?
本《條例》第8條列舉了六項符合“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的情形:國防和外交的需要;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案例指引
01.對被征收房屋的補償標準如何確定?[4]
2011年4月6日,泗水縣人民政府作出泗政發[2011]15號《泗水縣人民政府關于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征收的決定》 (以下簡稱《決定》),其征收補償方案規定,選擇貨幣補償的,被征收主房按照該地塊多層產權調換安置房的優惠價格補償;選擇產權調換的,安置房超出主房補償面積的部分由被征收人出資,超出10平方米以內的按優惠價結算房價,超出10平方米以外的部分按市場價格結算房價;被征收主房面積大于安置房面積的部分,按照安置房優惠價增加300元/m2標準給予貨幣補償。原告孔某豐的房屋在被征收范圍內,其不服該《決定》,提起行政訴訟。
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條例》第2條、第19條規定,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根據立法精神,對被征收房屋的補償,應參照就近區位新建商品房的價格,以被征收人在房屋被征收后居住條件、生活質量不降低為宜。本案中,優惠價格顯然低于市場價格,對被征收房屋的補償價格也明顯低于被征收人的出資購買價格。該征收補償方案的規定對被征收人顯失公平,違反了《條例》的相關規定。故判決:撤銷被告泗水縣人民政府作出的《決定》。宣判后,各方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
本案典型意義在于:《條例》第2條規定的對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原則,應貫穿于房屋征收與補償全過程。無論有關征收決定還是補償決定的訴訟,人民法院都要堅持程序審查與實體審查相結合,一旦發現補償方案確定的補償標準明顯低于法定的“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即便對于影響面大、涉及人數眾多的征收決定,該確認違法的要堅決確認違法,該撤銷的要堅決撤銷,以有力地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權益。
關聯參見
《憲法》第13條;《民法典》第243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6條
第三條 【基本原則】
房屋征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條文解讀
本條規定了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三個原則,即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而除此三個原則之外,房屋征收與補償應當遵守的原則還有在本《條例》第2條中規定的公平補償。為了突出公平補償這一原則,加重補償一定要公平的分量,在立法時特意將其放在了第2條。公平補償與上述三個原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貫穿于整個房屋征收與補償的工作中。
決策民主原則 決策民主原則是指行政機關通過預定的程序、規則和方式,確保決策能廣泛吸取各方意見、集中各方智慧、符合本地區實際、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制度設計和程序安排。當然,決策民主原則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制度、措施、條款作保證,否則就淪為空談。具體到房屋的征收和補償制度中就是市、縣級人民政府以及房屋征收部門在制定征收和補償方案前,必須對征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并予以公布,征求公眾意見,并且根據公眾意見進行調整和修改。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數被征收人不認同征收補償方案,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征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并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原則首先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在實施征收和補償活動中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順序和時限等程序性要求。例如,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征收決定涉及被征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同時,程序正當原則賦予被征收人在房屋征收決定、補償協議履行、補償決定等環節的行政救濟權和司法救濟權,主要包括:(1)在征收補償方案制定過程中的提出意見權和參與聽證權。(2)被征收人對評估機構的選擇權和委托權。(3)獲得救濟的權利。獲得救濟的權利是指被征收人認為征收和補償決定侵犯其合法權益時,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請求有關機關審查征收和補償決定的合法性。所有這些規定都是為了讓有關各方能有機會在過程中表達訴求、發表意見,而程序正當是實現這一目的重要保障,也是做好群眾工作,順利推進工作的重要條件。
結果公開原則 為了避免征收補償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以確保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條明確規定了結果公開的原則。按照該原則的要求,本條例規定了一系列具體的制度措施。例如,在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中,要求征收補償方案應當公布,征收補償方案征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應當公布,房屋征收決定應當公告,房屋的權屬等調查結果應當公布,補償決定應當公告,分戶補償情況應當公布,對征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審計結果應當公布等。這樣規定既有利于社會各界加強對政府征收與補償行為的監督,也有利于被征收人之間相互了解情況,防止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發生,也是相信群眾、把工作交給群眾、接受群眾評判,真正走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
實務應用
03.《條例》對征收程序作了哪些規定?如何體現公開透明和公眾參與?
征收程序是規范政府征收行為,維護被征收人合法權益,促使政府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障。《條例》規定征收補償方案應征求公眾意見;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數被征收人認為征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應當組織聽證并修改方案;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應當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征收決定涉及被征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被征收房屋的調查結果和分戶補償情況應當公布;被征收人對征收決定和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審計。
案例指引
02.政府房屋征收補償的程序正當性如何認定?[5]
2015年4月3日,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亭湖區政府)作出涉案青年路北側地塊建設項目房屋征收決定并予公告,同時公布了征收補償實施方案,確定亭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亭湖區住建局)為房屋征收部門。谷某梁、孟某林兩人的房屋位于征收范圍內。其后,亭湖區住建局公示了4家評估機構,并按法定方式予以確定。2015年4月21日,該局公示了分戶初步評估結果,并告知被征收人10日內可申請復估。后給兩人留置送達了《房屋分戶估價報告單》《裝飾裝潢評估明細表》《附屬物評估明細表》,兩人未書面申請復估。2016年7月26日,該局向兩人發出告知書,要求其選擇補償方式,逾期將提請亭湖區政府作出征收補償決定。兩人未在告知書指定期限內選擇,也未提交書面意見。2016年10月10日,亭湖區政府作出征收補償決定書,經公證后向兩人送達,且在征收范圍內公示。兩人不服,以亭湖區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上述征收補償決定書。
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亭湖區政府具有作出征收補償決定的法定職權。在征收補償過程中,亭湖區住建局在被征收人未協商選定評估機構的情況下,在公證機構的公證下于2015年4月15日通過抽簽方式依法確定某禾估價公司為評估機構。亭湖區政府根據谷某梁、孟某林的戶籍證明、房屋登記信息表等權屬證明材料,確定被征收房屋權屬、性質、用途及面積等,并將調查結果予以公示。涉案評估報告送達給谷某梁、孟某林后,其未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亭湖區政府依據分戶評估報告等材料,確定涉案房屋、裝飾裝潢、附屬物的價值,并據此確定補償金額,并無不當。征收部門其后書面告知兩人有權選擇補償方式。在兩人未在規定期限內選擇的情形下,亭湖區政府為充分保障其居住權,根據亭湖區住建局的報請,按照征收補償方案作出房屋征收補償決定,確定產權調換的補償方式進行安置,依法向其送達。被訴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故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一審宣判后,雙方均未上訴。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科學合理的程序可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陳述權和申辯權,促進實體公正。程序正當性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具有獨立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此既是黨的十九大對加強權力監督與運行機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發展到一定階段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需要。《條例》確立了征收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原則,并對評估機構選擇、評估過程運行、評估結果送達以及申請復估、申請鑒定等關鍵程序作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確規定。在房屋征收補償過程中,行政機關不僅要做到實體合法,還必須做到程序正當。本案中,人民法院結合被訴征收補償決定的形成過程,著重從評估機構的選定、評估事項的確定、評估報告的送達、評估異議以及補償方式的選擇等多個程序角度,分析了亭湖區政府征收全過程的程序正當性,進而肯定了安置補償方式與結果的合法性。既強調被征收人享有的應受法律保障的程序與實體權利,也支持了本案行政機關采取的一系列正確做法,有力地發揮了司法監督作用,對于確立相關領域的審查范圍和審查標準,維護公共利益具有示范意義。
第四條 【行政管轄】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征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征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條文解讀
行政管轄的三層含義 一是房屋征收與補償的主體是市、縣級人民政府;二是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由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征收部門組織實施;三是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實務應用
04.負責征收與補償工作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具體范圍和職責是什么?
市級人民政府,主要包括除直轄市以外的設區的市、直轄市所轄區、自治州人民政府等;縣級人民政府,主要包括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直轄市所轄區除外)、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等。按照《條例》的規定,設區的市及其所轄區的人民政府都有房屋征收權。這兩級人民政府在征收權限劃分上,各自承擔什么樣的職責,原則上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市、縣級人民政府的職責主要有:組織有關部門論證和公布征收補償方案,征求公眾意見;對征收補償方案的征求意見情況和修改情況進行公布,以及在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數人不同意的情況下舉行聽證會;對房屋征收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依法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并公布;制定房屋征收的補助和獎勵辦法;組織有關部門對征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筑進行調查、認證和處理;依法作出房屋征收補償決定等。
05.房屋征收部門設置的形式和職責是什么?
根據本《條例》的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房屋征收部門組織實施房屋征收補償工作。房屋征收部門設置的形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市、縣級人民政府設立專門的房屋征收部門;二是在現有的部門(如房地產管理部門、建設主管部門)中,確定一個部門作為房屋征收部門。
房屋征收部門的職責主要有:委托房屋征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征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并對委托實施的房屋征收與補償行為進行監督;擬定征收補償方案,并報市、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對征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筑面積等情況進行調查登記,并公布調查結果;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房屋征收范圍內的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相關手續;與被征收人簽訂補償協議;與被征收人在征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報請作出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依法建立房屋征收補償檔案,并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征收范圍內向被征收人公布。
關聯參見
《土地管理法》第5條、第67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7條
第五條 【房屋征收實施單位】
房屋征收部門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征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征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征收部門對房屋征收實施單位在委托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征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并對其行為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條文解讀
房屋征收實施單位 本條明確了房屋征收部門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征收補償的具體工作,且房屋征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其所需工作經費應當由政府財政予以保障。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加強對房屋征收實施單位的管理,對房屋征收實施單位的行為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房屋征收部門委托房屋征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征收補償的具體工作一般包括:協助進行調查、登記,協助編制征收補償方案,協助進行房屋征收與補償政策的宣傳、解釋,就征收補償的具體問題與被征收人協商,協助組織征求意見、聽證、論證、公示以及組織對被征收房屋的拆除等。
房屋征收部門應對房屋征收實施單位從事房屋征收業務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考核,房屋征收實施單位從事房屋征收業務的人員應能熟悉掌握與征收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其他業務知識等。
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加強對受委托的房屋征收實施單位的指導、監督和檢查,促使其掌握政策、熟悉業務、接受群眾監督、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征收行為、減少矛盾糾紛,保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
房屋征收部門對房屋征收實施單位在委托權限范圍內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房屋征收部門應與房屋征收實施單位簽訂委托合同,明確委托權限和范圍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加強對受委托單位的監督。
第六條 【主管部門】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條文解讀
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者和指導者 明確了由上級人民政府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層級監督制度和由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對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指導制度。
實務應用
06.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如何進行監督?
《條例》第6條第1款規定了上級人民政府的層級監督。其監督形式既包括主動進行的檢查、考核和個案監督,也包括依照本《條例》第7條規定對單位或者個人的舉報進行核實、處理,還包括對被征收人依照本《條例》第14條、第26條第3款規定提起的行政復議案件依法進行處理。
上級人民政府發現市、縣級人民政府的房屋征收與補償行為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第30條的規定對有關工作人員責令改正、通報批評、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于依照本《條例》第14條、第26條第3款規定提起的行政復議案件,復議機關應當依照《行政復議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07.主管部門怎樣加強對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根據《條例》第6條第2款的規定,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省級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指導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工作。承擔指導職責的主管部門應當全面了解管轄范圍內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情況,及時發現、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督促市、縣級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法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關聯參見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9條、第66條
第七條 【舉報與監察】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條文解讀
舉報人 舉報人可以是任何組織和個人,既包括被征收人和利害關系人,如被征收人的親屬、被征收房屋的抵押權人、被征收人所負債務的債權人,也包括與征收活動沒有利害關系的組織和個人。
舉報接受人 舉報接受人包括作出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房屋征收部門和財政、自然資源等其他有關部門以及審計、監察部門。舉報接收人在收到舉報后要先核實再處理,且要及時進行,同時應當對舉報事項、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等予以保密。監察機關對參與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察工作時要依法行使職權,不受其他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實務應用
08.舉報內容的范圍是什么?
舉報的內容既包括人民政府、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如違反規定作出房屋征收決定,違反規定給予補償,政府工作人員不履行職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補償費用等,也包括參與房屋征收與補償活動的有關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如采取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等,還包括被征收人的行為,如在房屋征收范圍確定后在房屋征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等。
09.監察機關在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中的職權有哪些?
各級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依照《監察法》對所有公職人員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條例》第7條第2款明確規定,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這既是監察機關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一項重要職責。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監察機關在工作中需要協助的,有關機關和單位應當根據監察機關的要求依法予以協助。
- 中國法院2021年度案例:借款擔保糾紛
- 行政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6
-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條文理解與案例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精釋與實務指南:合同編(上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讀
- 司法官僚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勞動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商事卷(第六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制度精義與條文評注(上冊)
- 法醫告訴你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釋義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民法典物權編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刑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