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晉法學(第十六輯)
- 周子良主編
- 1440字
- 2025-05-14 16:15:50
法律演講
對法治文化的再認識[1]
王繼軍[2]
感謝仇拉鎖會長邀請我參加此次會議。會前拉鎖會長送給我《山西法治史話》第2期至第6期,我選擇性地拜讀了其中的一些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短小精悍,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山西法治歷史發展各個階段的特點。這個小冊子既具有可讀性,也具有資料性,是山西法治文化建設的一個很好的平臺。由此觸發了我今天發言的欲望。
我從事高等法學教育和兼職律師工作已四十多年。65歲以前,我對法治文化的認識是模糊的,65歲以后,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持續深入,特別是中共中央2021年發布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后,經過認真學習和長期思考,我對法治文化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法治文化的新認識和新體會。
第一,法治文化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絕不是法律知識的堆積,而是人類對自我的關懷。人類與自然界發生矛盾和沖突時,如在地震、洪水、疫情等面前,可以團結一致,達成共識,共同應對。但是人類在人與人之間(社會)發生矛盾和沖突后,很多矛盾和沖突難以調和,解決的最終辦法之一就是武力。那么法治“就是將人與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沖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圍內,使矛盾和沖突得到緩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論述)。縱觀古今中外,凡是講法治的國家就興旺昌盛,不講法治的國家,不是貧窮落后就是戰爭連綿。因此,法治文化不僅維護著社會秩序,更有利于防止戰爭和殺戮。
第二,我國法治文化建設的艱巨性。
從近代中西方法治文化發展的比較來看,我國的法治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前,資產階級的一些啟蒙家,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借助的是文藝復興平臺),其中主要的就是法治文化教育,使得西方資產階級革命進行得比較徹底,生產力獲得了空前發展,“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的論述)。而我國從辛亥革命開始,基本是先變革,然后再進行教育的脈絡。辛亥革命成功后,國民黨高層發現封建政權雖然推翻了,但民眾的思想觀念仍然停留在封建意識和舊的傳統之中,資產革命的歷史使命難以完成,由此觸發了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4年《憲法》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階段,十年后由于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我國又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開始加強法制建設,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規,但是實施效果不佳,由此開展了大規模的國家普法教育,至今已近40個年頭了(進入了八五普法階段)。由此可見,歷史的缺陷,使我國法治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經濟文化把我國做大了,法治文化建設將會把我國做強。
第三,法治文化的統領性。
法治文化涵蓋了法律知識、法律方法、法治(律)文化等。但是法律知識、法律方法、法治(律)文化,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既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它們,又不能將它們混同。法律知識解決的是法律是什么的問題;法律方法解決的是法律在實際適用中為什么的問題;法治文化解決的是未來還有什么的問題。法治(律)文化在法律知識、法律方法、法治(律)文化中,具有統領作用,它不僅促進著法律知識、法律方法的更新,而且還引領著未來的發展。因此,法治文化建設不僅關乎國家法治建設的今天,更是關系到法治建設的明天。
由于是即興發言,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原諒。
謝謝!
[1] 2022年1月16日在《山西法治史話》第六期發行座談會上的發言。
[2] 山西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法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