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看到一篇微博,博主回去看望自己的奶奶,奶奶拉著他的手說:要大膽些。我對于這個大膽真的深有感觸,我向來不是一個太大膽的人,倒不是因為真的不大膽,而且因為家庭的緣故,骨子里多少有點自卑在的。
初中的時候開始住校,被校園暴力踹了兩腳也只能忍忍算了,全班人看著一個混混來教室毆打一個同學,沒人敢出手阻止,半夜被高年級的無賴學生偷錢也只能假裝睡著不敢反抗,高中時沒勇氣表白,大學時跟宿舍的同學起沖突又不敢下手。。。這些東西都被我統(tǒng)一歸為缺乏勇氣的故事,其實也不是缺乏勇氣,是缺乏承擔后果的勇氣,這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太懂事的后果,不想給家里惹麻煩。
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我,總覺得憋著一股氣,性格倒是因為高中時的放飛自我計劃,讓性格從內(nèi)向轉(zhuǎn)變到了外向,為什么叫放飛自我計劃呢,初中過的實在太壓抑了,高中時也許是青春期發(fā)育的原因,有種莫明的快樂感,終于成了一個外向自在的人。
這種性格表面上看沒什么問題,但我后來發(fā)現(xiàn)我總會陷入一種認知錯誤的困境中,以致于總是錯過很多機會,比如2010年正值做淘寶店鋪,我也跟著同學做電鋪,結(jié)果沒做一段時間就因為資金問題不了了之,如果我當時能多一點勇氣,也許就做下來了?再比如某個喜歡的人,或者某場演出如果能勇敢一點,或許就能收獲更多,誰知道呢。后來大三還沒畢業(yè)的時候,因為考試都已經(jīng)考完,就提前離校去了深圳,那個大學的女朋友一直跟著我,她確實是我見過最喜歡我的人,她也是個很勇敢的人,但我其實在無數(shù)個節(jié)點上反復自我懷疑,我知道我們不合適,但一直糾結(jié)著,無法鼓足勇氣說分手,被別人的付出深深的捆綁著,后來聽到歌詞里面唱:感情最怕的其實就是拖著。而我時常在感情里面扮演一個被動者的角色,總被感情拖累著。后來想想,我的感性才是最大的弱點,它總是把我拖進人情世故里,不合適的人為什么要一直拖著消耗彼此呢,感情里面太需要理性了,永遠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發(fā)現(xiàn)這個人在某個時間點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你接受不了,或者發(fā)現(xiàn)他的某種物質(zhì)你無法忍受,你不能跟這樣的人過一生,那就勇敢的提分手,拋棄圣母情節(jié),不要總想著能拯救別人,也別想著要改變別人,沒意義。
后來我從深圳去了上海,我覺得這個是陷入了勇氣綜合癥,即:因為害怕自己沒勇氣,而頻繁做一些看起來很勇敢的事情。再后來又去了杭州,又去了武漢,也去過蘇州和東莞、天津,就這么漂來漂去的肆意浪費著青春年華,眼看著以前看不上的朋友們老老實實上學上班,最后在喜歡的城市生根發(fā)芽,說不羨慕都是假的,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我想得到失去的那些。
講的有點太亂了,勇氣這個事情還有一點就是表現(xiàn)在投資上,以前我花錢很小心,總是買便宜的東西,投資買點股票也只敢買了幾千塊的,高檔的酒店不敢去,高檔的餐廳也不敢去,花錢畏畏縮縮的,后來當我投資BTC虧了5w之后,瞬間就清醒了,好像對錢沒那么在乎了,不過我倒是希望不是每個人對錢的認知都是從虧了一大筆錢開始。該花的錢就去花,該去的高檔酒店、高檔餐廳想去就去,你不去你永遠無法體驗到那種生活是怎么樣的,無法對這個世界有更立體的認知,永遠困在消費認知里面。
其實有時候想想,人生來一趟也就不過幾十年的光景,沒人會那么在意你,你不是所有人的主角,沒人在意你今天身上摔了一身泥,也沒人在意你的鞋子破了幾個洞,他們看過笑過,過兩天也就忘了,丟人的事誰沒干過呢,尷尬的事誰沒有呢,哪個人的糗事不能寫一本書的,別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尷尬了就說句尷尬了,丟人了就大大方方的笑幾聲,直播的時候別怯場,上臺講話就給我撐起場面,沒人在意你丟人,自信點,來點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