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早上十點多。
陸堯喂完魚就回村。
村里陸陸續續傳來鞭炮聲,有的家里傳來新年歌,新年的氣氛越來越濃。
陸堯大學打寒假工時曾在外面過年,一點新年氣氛都沒有,以后打死也不在外面過年。
盡管農村的年味也沒小時候濃,至少可以放鞭炮。
沒有鞭炮聲的過年算什么過年。
年三十開始到十五元宵節,每天還有大大小小的傳統節目可以欣賞。
兩個哥哥已經把各自家門的對聯貼好。
雞鴨鵝魚昨天已殺好,以前最忙的日子返而成了最清閑的日子。
“大哥。”
陸堯走進一樓客廳,陸紀超正在拌糯米粉,做錫圓。
錫圓跟湯圓的區別就是不包餡料,材料只有兩樣,糯米粉和水。
有的人也喜歡添加艾草或粄紅之類的,看起來喜氣。
陸堯家還是喜歡吃原汁原味的。
煮錫圓時可以加入喜歡的配料,一般的人加雞雜鴨雜,蔥葉,芹菜等。
“爸,大伯,小叔。”
五個侄子侄女瘋玩回來,個個滿頭大汗。
“你們誰先洗澡,洗好就可以吃錫圓。”
王娟在廚房喊一對兒女。
“我先。”
妹妹道。
“出那么多汗,休息一會再洗澡。”
陸堯道。
五兄妹一起看電視。
兩兄弟閑聊了一會,陸堯上二樓。
“生仔未必就系福/要娶新抱要分屋/老屋飛入些外來雁/雞同鴨講眼碌碌/眼碌碌…”
剛走到走廊,客廳就傳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歌聲。
客廳里,陸紀群邊拌糯米粉邊看電視劇。
他可是此劇的忠實粉絲,四千三百多集追完不說,還在網上重刷。
王秀容和林小青在廚房忙碌。
“爸呢?”
陸堯問。
“在老宅。”
“他拿對聯上去了,你去看看,順便叫三姐弟回來洗澡。”
陸紀群道。
“他們在一樓。”
陸堯轉身下樓。
陸堯的老宅在陸沖家后面,也是依山而建。
三間帶天臺的瓦屋,加起來一百五十多平方,門前還有一個小曬谷場,就是汽車不能出入,不然也不會留給陸堯家。
陸立德正在撕舊對聯。
他的手機放在客廳的茶幾上,正唱著氣勢昂揚的紅歌。
陸堯也沒說話,把手機放在八仙桌上,拿出對聯攤在茶幾上,涂上漿糊,站在長椅上貼對聯。
父輩買的對聯都是白頭對聯。
白頭對聯是為了緬懷在抗戰中犧牲的先烈,紅色部分則代表著喜慶和好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輕人喜歡在網上購物,買對聯和燈籠喜歡與時俱進,追新逐異。
白頭對聯在他們眼里是落后之物,早該拋棄,貼它會被人笑話。
父子倆各干各的,要用到東西時才會開口說一句。
貼好對聯,放完鞭炮回去,正好可以吃錫圓。
“新年快樂!”
吃完錫圓,陸常安和陸常玉兄妹就上樓來拜年討紅包。
一下子就收到五個百元大紅包,笑的合不攏嘴。
“我也要紅包。”
陸常春正在手機里給長輩拜年聊天,見了也嚷著要紅包。
“羞羞羞,二哥都出來工作了還要紅包。”
五個弟弟妹妹一起取笑他。
“我還沒娶老婆,當然可以收紅包。”
陸常春反駁。
“爺爺給錢你小叔,讓他給你發紅包。”
陸立德拿了張紅牛遞給小兒子。
“你們拿去買煙花摔炮。”
陸堯接過,遞給陸常安。
“謝謝小叔。”
五兄妹高興的往外跑。
“我去小叔他們家喝茶。”
陸堯給大侄子發了個兩百元紅包,跟父母說了聲就下樓。
農村多人情世故。
爺爺奶奶在小叔家,自然先去小叔家拜年。
在小叔家坐了半個小時,給兩個老人和小叔的孫女發了一個紅包,就去大伯家。
然后二伯四叔家,都是只坐半個小時左右。
又和陸沖去其他的堂叔伯家喝茶閑聊,四點多侄子已打音語電話來催準吃飯。
年三十團圓飯在大哥家吃。
在家排行最小,又沒結婚,還是有不少好處,至少過年這幾天可以到處浪,哥嫂會下廚,電話來催了,回到家就有豐盛的飯菜在等著。
陸沖就不一樣,他在家只能他下廚,三四點就開始忙了。
陸堯回到家,客廳里擺了兩張桌。
父親和兩個哥哥坐一桌,其他的人都擠到另一張桌吃火鍋。
以前過年沒吃火鍋的習慣,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
家里的長輩吃不慣火鍋,年輕人都喜歡吃火鍋。
現在的人又不缺吃的,年年的團圓飯菜肴都差不多,讓人沒什么食欲。
有一年,陸堯搞了次火鍋,母親,兩個嫂子和六個侄子侄女都愛上了吃火鍋,天氣稍微寒冷就吃火鍋。
除了火鍋底料,其他的菜肉都是當天最新鮮的。
大年三十,很多村都有人現殺豬牛羊,家主會在鄉群里提前通知,幾點鐘在哪里殺。
價格比專賣店和超市的便宜點,又新鮮又好吃,很快就被人一搶而光,慢去的只能聞毛屎味。
青菜自家田里吃都吃不完,稍微老點的就扔池塘喂魚。
陸堯沒去湊熱鬧,父子四人坐一桌。
白切雞。鹵鴨肉。醬油鵝。
白灼蝦。清蒸福壽魚。
粉絲蒸鮑魚。
雞煲。咸魚茄子煲。
西芹腰果。釀豆干角。
香芋扣肉。梅菜扣肉。
荷蘭豆炒臘腸。
白灼菜心。清炒菜心。
蛤蜊豆腐湯。
……
父子四人都會喝酒。
上了年紀后,陸立德很少喝酒,只有重要的場合才喝點。
陸紀超酒量最差,跟陸沖差不多。
陸紀群酒量稍好一點。
陸堯的酒量是被李云波和張偉逼出來的,現在更不用說。
父子四人也不貪杯,小酌怡情。
畢竟,晚上還有親友來喝茶聊天,家里要有個男人做代表。
陸堯吃飽后就去找陸沖喝茶。
陸沖家過年只有兩兄弟陪父母一起吃團圓飯。
陸健自從技校畢業后,不回家過年的次數比在家過年的次數還多。
他們家最熱鬧的日子是父母的生日和大年初二,那時女兒女婿們會帶著孩子回娘家。
大年三十要守夜,還有下半場節目,陸沖不敢貪杯,小酌半杯。
兩人邊喝茶邊刷手機,在各個群里吹牛,搶紅包。
陸堯會在家族群,小學同學群和他創建的村二群發紅包。
至于其他群偶爾冒泡一下,又很快潛水。
陸立興夫婦倆各拿著手機在跟女兒外孫們拜年聊天。
客廳的電視播放著春晚,不過沒人觀看,權當背景,家里顯得沒那么冷清。
陸常平也回來吃年夜飯。
他們家一向都較晚吃飯,估計他們吃飽了兩人才去找他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