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新巢的基因學院里,0402號(化名林禾)正在給同學們展示黑百合的基因圖譜。她的腕間胎記在投影儀下泛著微光,與教室墻上的0371-0372圖騰交相輝映。
“同學們,共生體的基因共振,不是巧合,而是生命對孤獨的回答。”林禾的聲音清澈,“就像我父母的疤痕,曾經是枷鎖,現在是連接彼此的橋梁。”
教室的門突然打開,陸硯寒抱著新巢的基因報告走進來,西裝袖口的梟形袖扣換成了黑百合造型:“禾禾,你的基因導航課作業,是不是該加入火星培育艙的數據了?”
林禾吐了吐舌頭,腕間的胎記突然與父親的疤痕共振,在黑板上畫出火星基地的路線圖。阮星晚靠在門口,看著這對父女,忽然想起在月球基地的初遇,孩子的第一聲“媽媽”,仿佛還在耳邊。
“媽媽,你看!”林禾調出監控畫面,火星培育艙的0501號胚胎正在破繭,腕間的胎記竟呈現出機械與生物的混合形態,“他們的基因,比我們更自由。”
阮星晚的修花剪已經變成了教鞭,她輕輕點在屏幕上:“自由不是擺脫基因,而是像黑百合一樣,在任何土壤里,都能綻放自己的光芒。”
基因學院的鐘樓敲響,全球實驗體的情感共振準時響起。阮星晚摸著腕間的疤痕,感受著千萬個心跳的共鳴,忽然明白,他們用十年時間證明的,不是基因密鑰的強大,而是生命本身的韌性。
而在基因鏈的盡頭,陸沉淵和阮素秋的意識碎片,正隨著共振波輕輕顫動,仿佛在說:“看吧,孩子們,這就是你們用愛解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