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九鼎問醴
-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 蓮花妙手
- 2117字
- 2025-05-08 15:49:07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尋源·酒魂初誕
第68章·九鼎問醴
1
商王武丁的祭壇上,九尊青銅鼎巍然矗立,鼎內的酒糟泛著詭異的青綠色,表面升騰著細密的氣泡,仿佛有無數冤魂在其中掙扎。杜康緩步上前,指尖輕輕劃過鼎沿,沾染的汁液瞬間凝結成霜,寒意順著指尖蔓延至全身。遠處烏蒙山的陰影如巨獸匍匐,將整個祭壇籠罩在血色暮靄中,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腥甜氣息。
李清照俯身湊近鼎口,剛一嗅聞,便猛地掩住口鼻:“這酒曲里混了人牲的血。“她的聲音帶著難以抑制的顫抖,目光掃過祭壇四周散落的鎖鏈與刑具。蘇軾聞言,掀開鼎側懸掛的鹿皮,下方成堆的龜甲赫然顯現,裂紋中滲出暗紅黏液,每一道裂痕都精準對應著星圖方位。“不是人血,“他神色凝重,“是巫覡用甲骨占卜時滲出的‘靈髓’。這些龜甲承載著通天的預言,卻也成了釀造邪物的媒介。“
儀狄從祭壇高處緩步走下,骨制面具上的饕餮紋在火光中扭曲蠕動,宛如活物。“商王要的不是酒,是能通天的媒介。“她抬手一揮,九尊巨鼎轟然震顫,鼎身銘文浮現出赤水河的脈絡,宛如流淌的鮮血。“明日夏至,若釀不出‘窺天醴’,你我皆為鼎中祭品。“她的聲音冰冷如刀,回蕩在寂靜的祭壇上。
2
子夜,萬籟俱寂。劉伶提著青銅卣,腳步虛浮卻又透著幾分警覺,潛入酒窖。酒窖內,陶甕排列成北斗陣,甕口封著浸過黑狗血的符紙,散發著刺鼻的氣味。他掀開第三只甕,瞳孔驟然收縮——甕底沉著半具孩童骸骨,骨縫間生滿酒紅色的菌絲,正隨著呼吸般的節奏緩緩蠕動。“杜康老兒騙我!“他猛灌一口空葫蘆,醉眼卻陡然清明,“這哪是釀酒,分明在養蠱!“
暗處突然傳來金鐵交鳴之聲。李白青蓮劍出鞘三寸,劍光映出墻角蜷縮的巫童。那孩子雙耳被銅環貫穿,傷口處爬滿與甕中相同的菌絲,蒼白的臉上滿是痛苦與恐懼。“他們……把‘酒魄’種在我們身上。“巫童啞聲咳嗽,噴出的血沫里竟帶著麥芽發酵的酸氣,令人作嘔。
就在此時,陶淵明的桃花瓣如雪花般飄入地窖。花瓣觸地即燃,燒出焦黑的卜辭:“九鼎為爐,人牲為柴,釀醴者當祭于酉時。“火光搖曳間,眾人意識到,一場生死較量即將來臨。
3
祭壇中央的巨鼎突然沸騰,如同一座噴發的火山。酒糟與血水混合的液體劇烈翻涌,散發出令人窒息的惡臭。杜康玄袍鼓蕩,將一捧赤水河泥撒入鼎中。泥漿與酒糟接觸的剎那,鼎內沖出血色光柱,直沖云霄,云層被撕開裂縫,竟露出《圣墟》世界赤水河畔的郎酒莊園虛影。那個熟悉的場景與眼前的殷商祭壇重疊,時空在此刻扭曲。
“就是現在!“杜康暴喝,“引星力入酒!“李清照的金簪凌空劃出《漱玉詞》殘句,銀輝閃爍,化作符文灌入鼎內;蘇軾拋出漢代酒榷令竹簡,律法條文如鎖鏈般纏住光柱;劉伶摘下巫童耳環擲入鼎中,菌絲瘋長成赤紅藤蔓,順著光柱攀爬而上……
鼎內液體驟然凝固,化作一塊剔透的琥珀,內封著杜康在《圣墟》世界擲杯的剪影。“原來如此。“李白劍指琥珀,眼中閃過一絲明悟,“這‘窺天醴’竟是時空的錨點。“
4
黎明時分,商王武丁的戰車碾碎晨霧,隆隆駛來。武丁手持玉鉞,立于祭壇下,身后三千人牲匍匐如蛆蟲,場面觸目驚心。“仙師,該獻祭了。“他咧嘴一笑,露出嵌著綠松石的牙齒,眼中閃爍著瘋狂的光芒。儀狄骨面具下的瞳孔縮成豎線:“陛下要的,究竟是通天……還是弒神?“
話音未落,九鼎突然倒轉,鼎口對準杜康眾人。鼎內琥珀迸裂,沖出《圣墟》世界的血色蛟龍——正是序章中阻攔鹿車的守界者!蛟龍獨目射出紫焰,所到之處,祭壇瞬間被燒成琉璃態,李清照的青銅酒樽在高溫中汽化,化為飛灰。
“赤水河在上古……竟是囚龍之牢!“杜康撕開玄袍,露出胸膛上由酒符組成的鎖鏈紋身,“劉伶,酒葫蘆!“他的聲音中帶著決絕與悲壯。
5
劉伶大喝一聲,擲出的葫蘆迎風暴漲,化作青銅巨壺,將蛟龍牢牢罩住。壺身《酒德頌》符文亮起,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蘇軾立即將竹簡殘片按在壺底,朗聲道:“以漢律鎮妖,以唐詩歌詠,以宋詞釀魂——封!“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蛟龍在壺內瘋狂咆哮,震得壺壁浮現裂紋。李白躍上壺頂,青蓮劍蘸著李清照的鮮血,奮筆寫下《將進酒》末句“與爾同銷萬古愁“。劍鋒所過之處,詩句化作金色光芒,將壺身的裂紋一一填平。
陶淵明在此刻展開《桃花源記》,剎那間,祭壇四周升起桃林虛影,粉色的花瓣隨風飄舞。武丁的人牲大軍觸及桃瓣,紛紛化作酒糟癱軟在地,發出痛苦的呻吟。“商周之酒魄,當歸位了。“陶淵明拈起一片桃花,輕輕放入壺中,眼中滿是悲憫。
6
經過一番激烈的搏斗,蛟龍最終被封入李清照的青銅樽。樽內酒液泛起漣漪,映出赤水河底蟄伏的九條龍脈——正是五千年后郎酒莊園的窖池方位。杜康拾起一片蛟龍鱗,鱗上天然銘刻著曲藥發酵的秘紋,不禁感嘆:“原來商巫的‘窺天醴’,就是后世醬酒的‘回沙工藝’雛形……“
儀狄悄然消失于桃林深處,只留下燃燒的骨面具,在風中漸漸化為灰燼。劉伶踢了踢化為酒糟的商王武丁,不屑地問道:“這廝怎么辦?“
“他會長眠在史書里,“蘇軾翻開《史記》殘卷,武丁的名字緩緩淡去,“而真實的酒魄,該由凡人自己書寫。“眾人望向東方漸白的天空,知道這場跨越時空的酒魄之戰,只是漫長征途的一個起點。
祭壇上,九尊青銅鼎依舊矗立,見證著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而赤水河的濤聲,將繼續訴說著酒魂的傳奇,等待著下一段故事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