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蜀道金雕裂長空,汴京玉甕醞新秋
-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 蓮花妙手
- 2064字
- 2025-06-24 14:07:08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尋源·酒魄涅槃
第199章·蜀道金雕裂長空,汴京玉甕醞新秋
一、劍南霜刃
蜀道之險在《圣墟》中本為虛影,而今卻化作噬人獠牙。夜幕籠罩下,李白腳踏青蓮劍懸于絕壁,劍刃在月光下泛著冷冽的幽光。下方千丈深淵蒸騰著猩紅霧氣——那是吐蕃妖僧以血咒催生的“赤瘴“,所過之處松柏枯朽如骨,樹皮剝落露出慘白的木質,巖縫滲出的酒泉盡染劇毒,暗紅的液體順著山石蜿蜒而下,在地面聚成散發(fā)腐臭的水洼。
“好個禿鷲,竟將酒魄煉成腐毒!“劉伶倒掛在懸崖老松上,松枝被壓得吱呀作響。他腰間巫鈴叮當震響,每一聲都帶著詭異的韻律。猛灌一口腰間葫蘆,濃烈的酒氣四溢,酒液潑灑處,赤瘴竟發(fā)出嘶嘶尖嘯,如活物般退散三寸,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
妖僧盤坐對面孤峰,黑袍翻涌如活物,布料上的符文閃爍著暗紅的光。他掌心托著一尊頭骨酒器,骷髏空洞的眼窩里跳動著幽藍火焰:“李太白,你詩劍再利,能斬斷吐蕃十萬雪山釀的恨意么?“話音未落,崖底赤瘴驟然凝成九條血蟒,鱗片泛著妖異的紫光,張著布滿獠牙的巨口裂空撲來!
李白長笑震落山石,聲浪在峽谷間回蕩:“君不見——“青蓮劍挽出霜雪般的弧光,《蜀道難》詩句凌空具現(xiàn):
-“地崩山摧壯士死“化作巨斧劈碎三條血蟒,蟒血如雨點般灑落,將山石染成暗紅;
-“天梯石棧相鉤連“凝為青銅鎖鏈纏住妖僧雙足,鎖鏈表面刻滿古老的符文,閃爍著金色光芒。
劍鋒所指,孤峰轟然崩塌!碎石如雨點般墜落,激起漫天煙塵。然而,妖僧的身影卻在塵霧中消失不見......
二、錦城秋醅
同一輪秋月照進汴京樊樓,月光如水,灑在雕梁畫棟之上。蘇軾指尖從青瓷酒甕邊沿掠過,觸感冰涼而濕潤。甕中“金波酒“泛著蜜糖光澤,卻隱隱透出鐵銹氣。他蹙眉舀起半勺,酒液在月色下析出縷縷黑絲,如同毒蛇般在碗中扭動:“水脈被污了。“他的聲音低沉而凝重,帶著一絲憂慮。
李清照執(zhí)銀簪探入酒甕,簪頭鑲嵌的巴蛇瞳石驟放幽光,光芒中閃過詭異的符文。“西郊三十里,有吐蕃商隊埋骨之地。“她腕間玉鐲輕響,鐲內(nèi)浮出微縮的汴京地圖——城西地下脈絡已染成污紫色,宛如一條腐爛的血管,在地圖上蜿蜒。
柜臺后忽傳來朗笑。頭戴幞頭的說書人拍案而起,手中醒木刻著敦煌飛天紋,紋路間卻滲出暗紅的液體。“蘇學士可知?吐蕃人掘井百丈,埋下‘雪煞陰泉’,專克中原溫酒!“滿堂酒客哄鬧中,李清照瞳孔微縮:說書人袍角露出半截金線密宗的梵文刺青,刺青在燭光下閃爍著妖異的光芒......
三、金雕銜詩
蜀道戰(zhàn)局陡變!
妖僧碎裂的軀殼中沖出一只金雕,翼展遮天蔽月,羽毛泛著金屬般的光澤。利爪撕開《蜀道難》詩障,喙間噴吐的冰焰竟將李白劍光凍成琥珀,劍刃上結滿冰晶,折射出詭異的七彩光芒。
“北冥魔鵬的子嗣!“陶淵明甩出《桃花源記》殘頁,桃瓣紛飛間,桃花結界撞上冰焰瞬間枯萎。金雕長唳如萬鬼同哭,聲波震得山石簌簌滾落,翅羽抖落無數(shù)冰晶,每顆冰晶里都封存著吐蕃武士的怨魂,怨魂在冰晶中扭曲掙扎,發(fā)出凄厲的哀嚎。
劉伶突然拋起酒葫蘆。葫蘆炸裂,涌出漢墓陪葬的千年烈酒,酒氣凝成三頭六臂的醉神幻影,幻影周身纏繞著金色的酒霧:“杜康老兒賜酒——醒骨真人!“幻影巨掌拍向金雕,掌紋竟是《酒德頌》全文,文字閃爍著古樸的光芒。
金雕左翼應聲折斷,鮮血如瀑布般灑落。一根鎏金羽毛飄落深淵,羽毛在空中旋轉,散發(fā)出微弱的光芒......
四、甕底藏春
汴京地窖陰冷如墓,墻壁上布滿青苔,地面凝結著水珠。蘇軾撫過石壁滲水的青苔,指尖傳來潮濕的觸感。忽以指為筆疾書,黃州所創(chuàng)的《真一酒方》凌空燃燒,火焰呈現(xiàn)出奇異的青藍色,字跡烙進陶甕!甕中金波酒沸騰如熔金,黑絲在酒液中扭曲掙扎,發(fā)出刺耳的尖嘯。
“酒魄為陽,雪煞為陰。“李清照將青銅酒樽按入甕底,樽身的夔龍紋微微發(fā)燙。“當以商周巫覡的‘血醴同歸’之術破之!“銀簪劃破手腕,血珠墜入酒液剎那,樽身夔龍紋睜開了眼睛,龍目閃爍著赤紅的光芒。
地窖入口轟然炸裂,碎石飛濺。假說書人黑袍鼓脹,掌心雪煞凝成冰矛,冰矛表面刻滿猙獰的符文。“李清照!你以詞魂養(yǎng)樽龍,不怕遭……“話音戛然而止。
甕中騰起赤金酒龍,龍角正是蘇軾烙下的《真一酒方》,龍身纏繞著金色的火焰。冰矛寸寸碎裂,酒龍穿透說書人胸膛時,他腰間密宗法輪“咔嚓“裂開,涌出汩汩清泉——正是金明池失落的活水之源,清泉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香氣,瞬間驅散了地窖中的寒意。
尾聲·詞劍共潮生
蜀道月下,李白劍尖挑起那根鎏金雕羽。羽毛突然震顫,傳出蘇軾在汴京地窖的吟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聲音清晰而悠遠,帶著一絲釋然。
青蓮劍驀地清鳴應和,劍脊浮現(xiàn)汴京酒龍破煞的畫面,光影閃爍,宛如夢境。
“子瞻?“李白愕然收劍入鞘,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千里外汴梁城中,蘇軾從酒甕取出青銅樽,樽內(nèi)余酒映出李白斬雕的劍光,光芒在酒液中搖曳。他蘸酒在樊樓粉墻題下新詞,末句墨跡淋漓:
“劍南霜雪汴梁秋,一羽穿空照九州——原是詩酒兩風流!“字跡蒼勁有力,在月光下熠熠生輝。
陶淵明拾起凋落的桃花,瓣上不知何時沾了金羽碎光,閃爍著神秘的色彩。“唐魄宋魂終相聞,該去喝一杯了。“他喃喃自語,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而在遠方,新的危機,正在黑暗中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