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老臣謀國
- 大明,我朱厚照七歲監(jiān)國
- 東府人
- 2445字
- 2025-05-13 20:13:22
徐溥比王恕要小,可徐溥卻顯得的更加蒼老。
“宗貫兄,我的身軀老邁精神不濟,連眼睛也不大好了。”
徐溥并沒有第一時間去看王恕給他的東西,反而像是個遇到兄長的弟弟一般,向王恕訴苦起來。
“快四十年,從景泰年間一直到現(xiàn)在,我也想過回家但我實在不愿是帶著天子怨懟而歸去的。”
徐溥貨渾濁的雙眼望著眼前的王恕,他指向一邊剛剛發(fā)出芽頭的柳樹又說道“我離家時候,母親就曾在一棵柳樹為我送行,母親告訴我要早些回家!”
“四十年沉浮如過眼云煙,母親走了我早就忘記了她的聲音,但我好想她。”徐溥臉上流露出的悲傷讓其他人感同身受,京城是繁華可終究不如自己的家。
“當今天子好像先帝,初登基時一個樣子,可后來也變了,變得令我不認識了!”
幾杯酒下肚,徐溥似乎有些醉了。
但王恕知道,他沒醉。
“時用,你我之間不必如此,這份冊子你看完了嗎!”
雖然政見不同但王恕與徐溥的感情是復(fù)雜的,后者官位顯名聲重,前者官名顯而名聲更重。
可以說他們是朋友,但政治意見上兩人截然不同,王恕激烈而徐溥保守。這種矛盾幾乎無法調(diào)和,但是兩人對于大明朝的心卻都是好的。
王恕拿給徐溥的小冊子是他自己這些日子與太子之間聊天的記錄,其中幾乎包涵著目前這個環(huán)境下朱厚照能夠表達出來的執(zhí)政理念。
徐溥看完了,對于他這樣飽學(xué)之士這樣通篇大白話根本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只是他并不認同其中某幾個觀點。
看著徐溥故意將冊子翻在了“文武分治”以及“改革學(xué)政”與“賦稅改革”之上,王恕能夠明白他的意思。
“你算是天子的老師,而老夫勉強也能算得上,但是時用也請你記住,你同時也是臣,還是具有百官之首之名的首輔!”
王恕將冊子收回然后繼續(xù)說道“所以注定你不能有立場,一旦有了立場,您或者內(nèi)閣便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聞言,徐溥只是輕笑了下。
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心里明白也就是了,王恕也還之以微笑。
隨后,王恕從懷中掏出一份題本。
“你提的致仕請求,陛下不同意,殿下也不同意!”
王恕的話耐人尋味,由不得徐溥不重視。他鄭重的接過題本看了起來,題本上并無內(nèi)閣的意見而且朱批之下,還有一行藍色墨寫著“致仕不行,轉(zhuǎn)任他職可以!”
“這……”
徐溥驚訝萬分,王恕卻是擺擺說道“老夫初見時,與你一樣的。可是……”
兩人同時笑了起來,然后再無他話,就著景色下酒,兩個老頭竟然各自都醉了。
臨走的時候,王恕的情緒也達頂點,他對徐溥喊著“時用,永不加賦,永不加賦啊!大明何其幸也有如此國本,大明啊,正青春!”
馬車的徐溥抱著那本小冊子,倚靠著兒子的肩膀“大明啊,正青春。大明啊……正……青……春……”
醉意洶涌而來的時候,宦海浮沉四十多年的老人,淚水借著醉意洶涌。
腦海里都是幾十年前那盞燈下的少年,奉天殿里意義風發(fā)的青年,朝冠之下胸懷激烈的進士郎!
“大明啊,正青春!”
多好的話,多美的未來。朱厚照看著王恕醉酒之下?lián)]毫而寫的六個字!心中對于真正的理想主義有了最好的理解,身體可以老邁信念亙古不變。
四月中旬,望日大朝上。
內(nèi)閣首輔徐溥的請辭疏被通過,大明朝的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但這一頁不是日歷的前一張,而是檔案的第一頁。
徐溥在辭去內(nèi)閣首輔一職后,被天子火速任為評政院首席。
朝會上,公布這個新機構(gòu)的時候。
所有人都是措手不及,但是因為王恕還有現(xiàn)任內(nèi)閣的推動。以評議、評判、評比為主旨的評政院很快得到通過。
日后,但凡在官員致仕之后都會根據(jù)自身意愿加入評政院。評政院無具體品級但是給予評政院學(xué)士的頭銜,具體工作就是幫著皇帝查缺補漏。看著朝臣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
評政院的結(jié)果,沒有任何法律以及行政上的實際效力。就是說你貪污了,被評政院知道了,他們沒權(quán)力抓你只能罵你。
在哪兒罵?當然是皇明日報還有錦報了。
大明的冗官不是說大明的官員很多造成職位不夠,而是一個事兩個個官甚至四五個官去管轄造成的。
所以,哪怕弘治皇帝和朱厚照現(xiàn)在再設(shè)七八個新部門,官員還是可以補充的。
大明的制度,不可謂不完美。美國的三權(quán)分立人們捧了一百多年,大明朝的地方三司分治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關(guān)于權(quán)力,只有被權(quán)力約束過的人才最懂。
衡王的事被壓制下來,設(shè)計皇家實在不好明說。但是對于德江張家,朱厚照就沒有顧忌了。
京城嚴打最終在四月還剩五天的時候到達了最高潮,警務(wù)局幾乎將整個城中說得上號的地痞、流氓、青皮還有什么騙子小偷全部逮到了大牢之中。
親軍府更是在這場嚴打活動之中出盡風頭,除了水漲船高的警務(wù)局。親軍府也因為協(xié)助抓捕各種逃犯,讓人們知道原來大明朝精銳的“禁軍”還存在在這個世上。
因為順天府的特殊性,所以它完全可以獨立走完很多司法程序。新任的順天府尹陳壽也是個動作迅速的人,數(shù)以千計的犯人在五天之內(nèi)被順天府判定完畢。
上報刑部之后,這些人全部押送城外宮莊服苦役。也正因為他們的加入,順天府今明兩年的徭役全免。
陳壽由此在順天府的工作很好開展,這位以東宮欽定而空降的順天府尹以及警務(wù)局正錢承宗等人成為了京城之中那些不服管教之人的噩夢!
東宮典服局也終于將最終定版的警察公服做了出來,上衣下褲配無翅警字標翼善冠,通體青黑色,肩膀有警銜,褲縫處衣袖中間都有金色紋繡。
起初朱厚照想過大檐帽,最后放棄了。因為上衣下褲一時很難被所有人接受,同時明人的發(fā)髻實在不適用于大檐帽。
京城的治安算是大體得到控制,而朱厚照的精力也放在了親軍府上。治安可以通過手段加強,但是關(guān)于城市安全還得靠軍隊來解決。
不管是紫禁城還是整個京城,都需要重點加強。
京城的兵不少,甚至說太多了。
多到連弘治皇帝本人,還有五軍府與兵部都算不清。算是一本積累百年的爛賬,想要理清楚已經(jīng)沒有多大的可能了。
所以,在弘治皇帝問起的時候。朱厚照的建議是一塊牌子兩個單位。
什么意思呢?
就是原先的如三大營、十二團營、親軍、京衛(wèi)全部保留,不要輕易談撤更不要多此一舉設(shè)計新軍。
屬于鴨子睜眼,大可不必了。
你設(shè)新軍不倫不類不說,文官們還一個勁的說你違反祖宗制度。既然如此,我就也用祖宗制度來對付你。
祖宗可沒說過文官可以掌兵,祖宗還說了皇帝的話就是圣旨。
文官嘛說起來好像很難以對付,可是仔細想想也不難,你拿著他那一套對付他們,夠用了!
如何充分利用目前京城所有的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