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不勞動者不得食,就連豹貓也一樣
- 漢末太平道
- 揮劍斬云夢
- 4090字
- 2025-05-10 21:35:14
莊里農民的土屋只有一丈高(2.31米),裝飾簡單樸素。四壁是土坯砌筑的泥墻,頂上覆蓋著厚厚的茅草,還有引導雨水流下的瓦片。那種正經的窗戶是沒有的,只有一面直欞窗,一扇木門,能夠透進些光來。
而屋內的陳設,也就是一個坐著的草席、一個睡覺的草塌、一個矮小的案幾、一個儲物的木箱,再加一個儲水的陶罐。這就是全部的家當了。
此刻,張承負就跪坐在草席上,提筆在案幾上寫完了信。隨后,他把寫信的黃紙折好,用一塊帶槽的小木片蓋住,再用緘即捆繩系緊,繩結處加蓋上一團黏土封泥,按了個手印。這就是“封緘”了,防止別人提前打開去看。嗯,這種密封,防君子不防小人。
“???這封信,還要封緘嗎?”
高道奴有些不解。他看了看神情認真的張承負,遲疑道。
“我的那位同鄉,應該是可靠的,無需這么提防…”
“不是防他,而是防那位劉君?!?
張承負笑了笑,沒多解釋。接著,他又取出一個木匣函盒,把封緘的信放在下面,伸出手道。
“沒賣出去的那冊符書呢?給我。”
“你要做什么?”
“送關君。”
“什么,送人?!這可是一百斛糧食,加十頭牛和牛車!”
“不。這符書值不了那么多,那是我太平道的面子值錢。把符書給我?!?
“…那也是五十貫…”
高道奴悻悻的念叨了兩句,還是拿出了那本沒賣的《太平經》。張承負接過符書,想了想,又從箱中取出兩頁自己寫的《太平新經》,夾在了最前面。然后,他把這冊書一卷,放到木匣中。最后在木匣的蓋子上,他又上了一道封泥。
“這么小心…這位關君很重要嗎?”
“很重要。若是能得他相助,我就可以報仇了。而把他請過來,也可以教你武藝。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人。他是位真正信義的俠士,可以托付性命?!?
張承負笑著說了兩句,把木匣遞給高道奴,叮囑道。
“把這個木匣送給你那同鄉,讓他轉呈給關君。就說是你請求指點武藝的信。趕緊騎馬去吧!快去快回!”
“行!”
高道奴點點頭,把木匣往懷里一揣,大步踏出門。很快,門外就響起馬的嘶鳴,拉長著遠去了。而張承負有些羨慕的,看著高道奴騎馬的背影,自語道。
“馬作飛快,三倍于奔跑。在這漢末的大時代,不會騎馬怎么能行呢?騎馬得學??!…”
“等道奴回來,讓他教教我。至于現在,還是繼續挖土吧!…”
馬作的盧飛快,鐵鍬揮舞不停。高道奴去了三日,回來時依舊英姿颯爽,滿面紅光,嘴上還沾著油。而張承負挖了三天土,干出了小二十方,滿頭滿臉都是土。兩人一見面,互相瞅了瞅,都有些想笑。
“送到了?”
“送到了!”
“又吃肉喝酒了?”
“嗯,肉好吃,酒也好喝!”
“既然吃飽了,就下來一起挖塘!玄力,把你的鐵鍬,給你高師,你換一把木頭的。對!他挖土厲害!”
“啊?”
張玄力哼哧哼哧的跑過來,把一把鐵鍬塞到“高師”手里。然后,他又跳下坡塘,哼哧哼哧的挖起土來。而高道奴握著鐵鍬,單手摸了摸下巴,吐槽道。
“在我同鄉那里,他一口一個青年才俊、少年英雄,又是請我喝酒,又是請我吃肉…而等我回來,你卻只會招呼我挖土?也不讓我歇息兩日?!?
“那究竟是喝酒吃肉好,還是挖土修坡塘好?”
“能不能兩個都選?”
“暫時還不行。只能選一個?!?
“算了,那還是挖土修坡塘吧!畢竟,喝酒吃肉雖然快活…但只有修坡塘,才是在救人!”
高道奴嘆了口氣,從河坎上跳下,與張承負并著肩。接著,兩人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熟練的挖起土來,就像兩個大號的土撥鼠。他一邊挖,一邊嘴里還不閑著。
“你說,那個關君,是個能和我們一起挖土的嗎?”
“嗯。有可能?!?
“那其他名聲在外的豪杰呢?”
“那就很少很少了。那些士族和豪強,絕大多數都不可能,彎下他們的腰,跳到這土坑里干活的。”
“哎!看你選的這道!罷了,就和你一起干吧…”
高道奴搖了搖頭,專心致志的挖起土來。勞動的口號在田野上響起,數以百計的丁壯孩童,都在努力的忙碌。同道的豪杰很少很少,可同道的百姓,卻很多很多~~
八月在農忙與干活中過去,流著汗水,飄著谷香。九月肅霜,深秋帶來了寒意,也到了準備冬衣的時候。而莊子里的婦女們,都從塘上下來,為童子們縫制起冬衣來:外面兩層麻布,里面塞上滿滿的稻草、蘆葦、麻絮。這就是農民們簡單的冬衣了。
至于世家大族們,則會穿狐裘、貂裘各種毛皮衣物。而更常見的則是絲綿衣,用蠶絲棉填充帛布。像是馬王堆中出產的絲棉衣,能達到3厘米厚,單是一件衣服所用的蠶絲與布帛,就價值萬錢。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教人悲傷啊,秋天的氣氛。大地蕭瑟啊,草木衰黃凋零?!?
在發黃的原野上,張承負哼唱著悲傷的《九辯》,身體一動不動。他努力騎在一匹黃馬的背上,駕馭著馬慢慢踱著步子。而旁邊的高道奴單手拉著韁繩,直接躺在了紅馬的背上,看著非常遼闊和深邃的秋天。
“承負,你再不騎快點,我就要睡著了?!?
“...那你睡吧!不能再快了,再快我就要掉下去了。這沒有馬鐙,馬跑起來的時候,你是怎么坐穩的?”
“馬鐙是什么?你是說一邊垂下的、方便上馬的繩套嗎?…”
高道奴撓了撓頭,僅僅憑著腰力,自然的從躺著變成了坐著。他看著張承負別扭的勁,笑著道。
“你不要和馬的力氣對著干!怎么坐穩?合著馬的拍子,就自然而然的穩了啊。你由著它的勁,上上下下,整個人松弛下來…看你這樣使勁控著馬,不知道有多累人!…”
“松下來?由著它的勁?”
張承負慢慢的渾身放松下來,而感受到背上煩人的家伙,終于松了控制它的巨力…胯下的黃馬立刻馬蹄飛躍,然后用力一甩!馬背上的張承負,頓時消失不見…
“呃?!…這家伙?!呸呸呸!”
張承負滿臉是泥,從地上爬了起來。好在沒有馬鐙,也不用擔心被卡住,然后被馬拖著走。他看著“一騎絕塵”的黃馬,手指捏的咯咯響。而旁邊的高道奴笑成了個搖晃的葫蘆,胯下的紅馬也跟著一跑一晃。
“哈哈哈,笑死我了!馬是最有靈性和聰明的!你這馬估計在心里,早就煩透你了!你得好好幫它刷身子,喂它好吃的鮮草和干豆,才能讓它信任親近你…”
“駕!駕!我先去幫你把馬牽回來!”
“行吧!那我繼續挖土去了!”
張承負拍了拍泥土,向河坎飛奔而去。每天半個時辰的騎馬練習,就到此結束。而他現在騎馬的速度,還不如腿著跑呢。至少他跑起來兩腳著地,能使上自己驚人的力氣,跑的比誰都快!
日升月落,河邊的坡塘就像沙灘上的沙雕,被無數雙忙碌的手與汗水,逐漸塑出了模樣。百畝的塘底已經挖完了大半,同樣開始夯筑起來。至少要夯實三層,弄出一尺以上的實心夯土層,才能保證儲存的水不會滲漏。
“砰!砰!砰!”
“嘿!喲!嘿!喲!”
木槌連天震響,就像在大地上敲擊出的鼓點。而眾人有節奏的口號,好似九州最古老的祭歌。這種集體協作的勞作,最是塑造人的精神。坡塘上無論是丁壯還是童子,都有了曬黑的臉龐,帶著一種堅韌的神態。
就這樣忙到了九月底,夏播種下的大豆小豆,也終于陸續成熟了。豆子的生長期明顯比粟米要短,三個多月就夠了。田地中到處飄著豆子的味道,帶著點香,帶著點甜。這種收獲的味道,很快就引來了灰色的斑鳩,引來了灰黑的田鼠,更引來了捕捉飛鳥與田鼠的豹貓。
“嗷嗚!…”
豹貓的叫聲頗為低沉,就像豹子一樣。張承負抱著收獲的豆子,聽到聲音望去,就看到一只足足一臂長的豹貓,豎著半臂長的尾巴,叼著一只田鼠,蹲伏在豆倉的周圍。它渾身布滿黑色斑點或玫瑰狀斑紋,面部有白色眼線,耳背黑色,活脫脫一只小號的豹子,充滿了野性的味道。
“貍,伏獸也,似貉而小…這種豹貓能夠驅鼠,可是糧倉周圍的益獸。看它瘦成這樣,確實是餓極了。旱災的年份,連豹貓都吃不飽…”
張承負放下豆子,笑著對周圍的童子講了幾句。隨后,他心癢難耐,輕步向前,對這豹貓喚道。
“好貓兒!不要動…等我靠近過來,摸一摸你…”
少年溫和的話語未落,兩腳猛地一蹬,身影忽的一個飛撲。他速度極快,出手又迅捷又凌厲!然后,他撲了個空,手中只抓了一簇貓毛。
“嗷!嗚!…”
豹貓吃痛的叫了兩聲,如電一般跳上糧倉的頂端,炸毛的盯著下面的少年,差點連嘴里的田鼠都丟了。張承負看了看手中的貓毛,尷尬的笑了笑,又對周圍的童子道。
“毛,眉發之屬及獸毛也!可以制筆,也可以御寒。嗯,若是能養上產毛的羊群,剃毛紡織成衣,或者填充在冬衣里…冬天就沒有那么寒冷了!…”
張承負笑著、說著,背起雙手,又一次藏起這具身體中的少年心性。他老神在在,講起說文解字,也在泥地上書寫起來。而今天要講的、最重要的一個詞,就是“豐穰”。
“豐,苞也。象草木豐盛之形?!?
“穰,谷多也。表谷粒眾多之實。”
“所謂‘豐穰’,就是外形之盛、內實之豐。年歲好、谷物飽滿、五谷豐登、倉廩充盈…這就是我們太平道最大的向往與追求!…”
說著,張承負頓了頓,指著堆積成小山的豆秸堆,臉上帶著盈盈的笑意。
“這是我們一起播種種下,一起鋤草,一起收割…一起勞動所獲得的收獲!所獲得的糧食!這些糧食,也會由我們一起分享,一起吃到肚子里。這就是耕作、收獲與養民!”
而后,張承負笑容一收。在晾曬的谷場前,在飄出的豆香中,他正色教導著童子們,也講述著他心中的黃天之道。
“播厥百谷,豐年多黍稷。只有勤于耕作,才可能得到豐年,糧食滿倉。耕而得食,是天命所應,是道之正用!《太平經》中說,天下太平之道,莫若使百姓得食…”
“那如何得食,如何分配收獲呢?我太平道的根本理念之一,就是‘勞動得食’,‘不勞者不得食’!就連豹貓也是一樣,要通過捕鼠來得食…”
“你們都要記住這句話,一頓一食,都是從田地中所得。辛苦勞作的人,就應該獲得回報!他們出產了糧食,就應該吃飽飯,而不是盡數被征走,供養不勞動的世家大族、官府官吏!這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連豹貓都不如,他們就是偷竊糧倉的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當今的世道,擁有田地的人不耕種,飽食終日的人不勞動,出力干活的無法保全,遵從道德的人陷入貧窮,這就是‘大亂之始’!而只有耕者得食、勞者有衣,人人付諸勞動,不做碩鼠貪暴橫奪,才是天下真正的‘太平’!…”
說完這些,張承負微微仰頭,與童子們一同看著西垂的日落,看著裝滿的谷倉,輕聲唱到。
“天清地明,黃天在上;吾種此豆,愿得豐秧。一鋤一粒,不負農桑;一苗一愿,愿有太康。老幼皆飽,眾愿歸黃;愿除碩鼠,太平流光!…”
“嗷!嗷嗚!…”
清歌唱起,伴著谷倉上的貓叫。這就是守護,守護著谷倉中的豐糧。而守護的責任,會落在誰人身上呢?谷倉外,童子們眼神閃亮,丁壯們曬豆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