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越發展饑荒越多
- 大國農業:靠種地實現財富自由
- 夢境之手
- 2076字
- 2025-05-14 09:41:41
三家有很多年沒有在一起這樣聚會了,上一次好像還是十年前吧!
劉慶余記得,那一年是奶奶從外地回來養老。劉冠華作為長子,老太太應該由劉慶余一家養。過年的時候,劉冠華就將三叔、四叔兩家叫了過來,大家一起過年。
但是第二年,老太太就非要鬧著去四叔家。于是,三家就鬧了起來。
在農村,有一個偏心的長輩,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下面幾個兄弟還不互相謙讓的話,肯定都會鬧翻的。
為了給老太太養老,劉冠華和劉冠宗要拿養老費。當時兩家都沒有錢,劉冠華就四處去借,從來不拖欠一分。劉冠宗借不到錢,就拿出一塊地給劉冠平種。
前兩年老太太去世,養老費自然就不需要給了。但是劉冠宗拿出來的那塊地,劉冠平卻不想還回來,兩家人鬧得很不愉快。
這都是窮鬧的!劉冠平要供兒子讀大學,自然要從各個地方弄錢。
現在種大棚蔬菜,今年還要跟著劉慶余種西瓜,劉冠平也就不再為錢而發愁了。所以,在劉冠宗回來之后,他就主動將那塊地還了回去。
所以,三家才能在一起過年。
大家吃吃喝喝,一起發紙一起守夜。吃完年夜飯之后,老人們各自去睡覺,三個小的就斗了一晚上地主。
大年初一,劉慶余睡到下午才醒。休息了半天,劉慶余繼續忙碌起來。
【完成任務:元宵節。獎勵西瓜種植經驗10年。】
元宵節剛過,劉慶余又接到了老方的電話。
“小劉啊!你不是想要包樹地嗎?我和林業那邊打聽了,你們村有兩坰地的樹要放(砍伐)。不過,包樹地的費用比較貴,一坰地就要兩萬。”
劉慶余聽到這話,頓時高興了起來。
“方叔,錢不是問題,只要能包到地就行。”
他手上還有一些余錢,是云上余輝給他發的工資。這筆錢他一直沒有動,就是怕啥時候急用錢。
“包地肯定沒有問題,林業那邊也愿意把地包給你。”
老方笑著說道,劉慶余現在可是市里的紅人,誰跟他沾上邊都能撈到點功績。林業那邊一直想要和劉慶余搭上關系,現在有機會又怎么能錯過呢!
至于樹地,包給誰不是包呢?劉慶余又不會少給一分錢。
“我現在就去市里,直接去林業還是去找你?”
老方:“你先來找我,我帶你過去。”
“好!”
兩人商議已定,劉慶余就叫上了劉慶飛,借了劉慶航的車,直奔市里。
林業那邊的人對劉慶余很歡迎,很快就簽訂了合同,然后給劉慶余一個賬號,讓他把錢打進去。
劉慶余到銀行,把錢打了過去,那塊樹地就算承包下來了。晚上他叫上老方還有林業的人一起吃飯,主要是聯絡一下感情,確保以后林業再放樹,樹地可以給他留著。每年林業放樹的面積不等,少則一坰兩坰,多則十坰八坰。
如果這些樹地劉慶余都能包下來,那么以后就不缺種西瓜的地了。
還是那句話,在農村想要賺大錢太難了。就算你有好的項目,也要有地才行。
農村人沒有啥大本事,但是趁機漲價卻如本能一般。你種我的地賺錢了,我就要漲價。西瓜地承包費暴漲就是這個道理,去年劉慶余包地還只有六千塊錢一坰,今年最高價已經漲到了一萬二了。
每晌地六千的時候,西瓜只要達到每斤兩毛五就能賺錢。而每晌地一萬二的時候,西瓜就要每斤四毛錢才能賺錢。
如果照這樣漲下去,種西瓜會越來越不賺錢。就算有云上余輝給八毛保底,也頂不了幾年。
所以,必須要有穩定的西瓜地來源。不然的話,西瓜就算再賺錢,也種不了幾年。
樹地是目前最穩定的西瓜地,只要維持好的人脈關系,最近幾年都不用擔心缺少西瓜地。
林地放樹還需要等一段時間,至少要開春才行。樹伐掉之后,還要將樹根摳出來,把地平整之后,要等上一些日子才能種西瓜。
好在今年劉慶余不需要搶時間種早熟西瓜,只要在7月之前,將西瓜種下去就行。
樹地沒下來了,劉慶余開始尋摸蓋大棚的地方了。
“爸,你問問老王家的房子賣不賣?我想把他家的院子買下來。”
老王家在劉慶余老舅家東側,家里老人已經沒了,兒女也不在這邊住。他家的地,就是劉冠華包下來的,而且還是一包到底的,到26年結束。他家的房子是土房,都快要塌了,一點都不值錢。劉慶余看中的是他家的前園子,有兩畝地不說,園子外面還有至少五畝的空地。
那塊空地以前是個大水坑,劉慶余小時候沒少在水坑旁邊玩。冬天的時候,水坑結冰,全村的小孩都在上面滑冰,可熱鬧了。
這些年因為降水不足,水坑已經干涸很多年了。東邊的部分已經被人種樹了,西邊因為是鹽堿地,所以沒有人開發。
劉慶余盯上了這塊地,因為這里足夠大,可以蓋好多個科學大棚。他之所以要買老王家的房子,一是因為老王家的園子夠大,可以再蓋幾棟科學大棚;二是將空地納入園子里面,以后可以一直種了。
園子屬于宅基地,就算第三輪土地承包重新分配土地,宅基地也是不會動的。當然,宅基地太大是不允許的,可是在東北農村,家家都超面積,也就沒人管了。
“行!”
劉冠華給老王家打了電話,很快就談好了價格。那個土房子肯定不值兩萬塊,但是園子值。老王家六個女兒,都嫁到了外地,就沒有準備回來。農村的資產能變現都盡量變現,省的打理,沒多少錢不說,還牽扯精力。
沒幾天,老王家的大女兒回來了一趟,簽了合同就拿錢走人。
劉慶余立即找了個鏟車,將土房子和院墻全部推倒,然后跑馬圈地,用鐵絲網柵欄,將園子和空地圈了起來。
用GPS測量了一下,足足有八畝地。按照劉慶余的策劃,可以建造16個科學大棚,造價大概在150萬左右。
嘶,這么多錢?
劉慶余都無語了,他發現了自己越發展,饑荒咋越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