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合作社擴大規模
- 大國農業:靠種地實現財富自由
- 夢境之手
- 2049字
- 2025-05-02 09:50:30
“這么著急嗎?”劉爽非常意外,這時間太緊了,不知道她老公能不能辦到。
劉慶余:“這一茬菜馬上就要收了,我們等著羊糞下肥呢!”
合作社最早收菜是11月20號,最晚收菜也不過12月15號,所以不急不行啊!
劉爽猶豫了一下,“行,我和我老公說,讓他盡快給你發貨。”
劉慶余說道:“老妹,你把你家地址發給我,我給你發一份采購合同。”
合作社的性質屬于企業,不管是采購還是銷售,合同可以作為走賬的佐證。關于錢的事情,自然是佐證越多越好。目前合作社不需要繳稅,卻不代表著永遠都不需要繳稅,有些習慣要在一開始就要養成。
合同走的加快件,劉爽兩天就接到了。她讓老公簽完字,立即將合同郵寄了回來。
她老公那邊已經收購了不少羊糞,正在聯系車送過來。找的車是一組一掛(大車拉兩個車廂,后車廂是掛上去),只能走國道。500多公里,白天至少要走上10多個小時。所以,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大車會在晚上走,以節省時間。
25號,第一車羊糞就送了過來。一組一掛的兩個車廂,能裝40噸左右的羊糞。100噸羊糞聽著很多,但是也不過兩車半的量。羊糞是現成的,只要能雇到車,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送過來。
孫海(劉爽的老公)跟車過來了,這是他第二次來新立村,第一次還是和劉爽結婚的時候。
見到劉慶余,孫海非常熱情,“余哥,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劉慶余笑著攬著他的肩膀,走到一邊去說話。
兩人其實都忘記對方長啥樣了,都是對比了綠泡泡頭像,才能認出來。
那邊卸完車之后,有人帶著一組一掛去泡地秤,然后將數據告訴了劉慶余。劉慶余將數據發給了劉蕾,“小蕾,算一下多少錢,然后給你姑父打過去。”
劉蕾這段時間都在市里,因為吳三每天都會過來收菜,她要在錢打過來的之后,第一時間給賣菜的成員轉賬。為此,劉慶余特意批了一筆錢,讓劉蕾在市里租了一個帶休息室的門臉作為辦公室。
聽到錢到賬,孫海就更加熱情了。雖然這一趟他只能賺800塊錢,但如果劉慶余說的6000噸是真的,那他可就發財了。
劉慶余自然知道孫海跟車過來是驗證真偽的,于是就帶著他在村里轉了一圈。
“現在整個新立村有一百個大棚在種菜,每年能夠種五茬菜,每茬一個大棚就要5噸的羊糞……”
“這還是第一批,還有不少人在觀望,等這些大棚賺錢了,整個新立村估計都要加入合作社。到時候,至少有300個大棚,如果外面打工的人再回來,400個大棚都有可能……”
孫海一邊聽著一邊默默算著賬,一個大棚一年就要25噸的羊糞,300個大棚就是7500噸,400個大棚就是10000噸。嘶——劉慶余說的6000噸,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
如果新立村的蔬菜一直種下去,那他豈不是可以年年多收入十多萬塊錢?七八年下來,他也能身家百萬了啊!
想到這里,孫海下定決心,一定要緊緊抓住這門生意,不能讓它跑了。
有孫海保證羊糞的情況下,合作社的肥料危機算是解除了。不過系統任務還沒有完成,可能需要孫海將350噸的缺口堵上才行。
將孫海送走之后,劉慶余就將目光放在了收菜上。
因為大棚的數量太多,劉慶余也無法保證所有的菜都能像自家大棚長得那么好。所以,吳三在品相差一些的菜的時候,價格就往下壓了壓。
這讓種菜的成員很不滿,和吳三吵了起來。
吳三懶得和他吵,直接給劉慶余打來了電話。
劉慶余到場之后,直接說道:“當初合作社成立的時候,我就說過要監控菜的品質。你這菜的確差一些,價錢降個一毛兩毛的很正常。就算降價了,也比其他地方賣的多。如果不行的話,你可以去其他地方打聽打聽,如果有人敢說他的菜比你的高,差多少我給你補多少。”
那人也不吵了,低著頭尷尬的說道:“老弟,剛剛是我的不對。”
劉慶余的語氣也緩和了過來,“大哥,我知道你也想多賣點錢。但咱們是農民,看似是在賣菜,其實賣的是種菜的手藝。只有你種的菜長得好,才能賣上價格。合作社賣菜的價格已經是全東北最高價了,所以咱們也要知足。想要賣上好價格,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手藝。”
“我聽老弟的,下一茬菜我肯定好好種。”
事情解決完了,吳三跟著劉慶余走出大棚。
“大侄兒,你現在的威望可以啊!”
“還行,主要是大家給面子。”
吳三笑了笑,“你這就謙虛了啊!不過,不得不說成立合作社這步棋,讓你給走對了。一個大棚差不多是三千多斤的菜,公司能盈利一千五。這一百五六十個大棚,就是二十多萬,單賣菜一年就是一百多萬!如果明年西瓜再有這樣的收入,那咱們可就發了。刨除了運營成本,咱們每個人都能分到四五十萬。”
對于吳三來說,四五十萬也是一筆不菲的財富了。他每年也就三十萬左右的存利潤,如果年頭不好的話,說不定連二十萬都賺不到。
“也不能這么算!”劉慶余笑著說道:“公司遲早會擴大規模的,運營成本肯定會增加很多。”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吳三哈哈一笑,他對目前的狀況很滿意。
當合作社成員的第一茬蔬菜開始賣錢之后,全村的目光都就放在了合作社上。昨天張家賣了兩萬多,今天劉家賣了三萬多,明天王家也能賣一萬多……
合作社的成員都在大棚里面忙活著,賣完菜的忙著培植沃土,準備種下一茬。沒賣菜的,也在將品相不好的菜拔掉,免得影響整體價格。
沒加入合作社的人都在眼饞,已經有人按捺不住了,找到劉慶余想要加入合作社。
隨著找來的人越來越多,劉慶余知道可以擴大合作社的規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