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是港島、灣省和內地三地娛樂圈發展較為均衡的一個年代。
港島是時尚前沿地,灣省是流行大本營。
以喜歡聽歌的朋友舉例:
在華語樂壇,內地雖不及港島的時尚和灣省的流行。
但有京城這個根據地,原創流行音樂也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
但是,在1997年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這種均衡即將進入一個洗牌過程。
傳統唱片業走向滑坡,內地經濟得到提升,港臺翻唱之風開始剎車。
樂壇的地域邊界不再明顯……種種因素,導致華語樂壇一場大洗牌在所難免。
而這場洗牌的結果,方冬升無比了解。
以原創為最強武器的新世紀臺灣音樂人異軍突起、以周董、王力紅、陶哲等為代表。
力壓港島和內地,唱起了21世紀華語樂壇的主角。
如果說方冬升要去臺娛,大概也會走一條音樂人的道路。
畢竟這是灣省公認的出道最快的捷徑,找幾個人隨隨便便搞個組合嘛。
就叫飛輪海吧,抄幾首歌火了之后,再去演電視劇。
就隨隨便便演個《流星花園》好了,瓊謠劇就不演了,否則會被后人指著鼻子罵腦子不正常。
然后單飛發展,開公司,泡女人。
智玲姐姐、郭碧亭,還有舒棋,過來給老子含!
“葛格,你在想什么?”
方冬升陷入美好暢想的時候,被小臺妹拉回了現實。
“寶島是個好地方,有機會我肯定會過去的?!?
“再過幾個月就是我十八歲生日了,你會來陪我一起過生日么?”
“這個嘛,到時候看我的工作安排吧,好不好?”
“那好吧。”
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小臺妹的心智到底比同齡人早熟,并沒有逼迫讓方冬升。
接下來的兩天,方冬升帶著小臺妹在羊城轉了一遍。
包括她心心念念的辣條,終于在最后一天晚上的小吃攤旁吃到嘴了。
有意思的是方冬升以為辣條早就存在了。
搞半天才發現,他記憶里的那種辣條,根本就沒有誕生。
現在大家伙吃的是辣條的前身醬干、辣干子。
用面粉和水為主要原料的辣條,要等到明天才能誕生。
當然,各地都有類似辣條的小吃,只是并未以此命名罷了。
“斯哈、斯哈~”
小臺妹吃的滿嘴流油,額頭上沁著細密的汗珠。
“好次、好次、就是有點辣?!?
站在小吃攤旁,小臺妹不顧形象的吸溜著嘴。
“等以后這種小吃出了包裝袋版本的,我就寄給你一些,呵呵……”
正說著話,方冬升的手機響了。
“方導,你現在方便通話么?”
聽到是李盟的聲音,方冬升一個激靈,應該是電影那邊有消息了。
“你好李廠長,有事兒您說?!?
“劇本我們已經上會研究了,大家都挺喜歡你的劇本,可以準備著手拍攝了。
不過……”
方冬升心里一咯噔。
“算了,明天早上你跟阿淦來一起趟廠里,有些話當面說比較好。”
“好,那我明天早上過去。”
……
“二十萬?!”
“80分鐘的長電影,二十萬的預算?
欺負人,東升咱們走,不拍了!”
第二天一早,方冬升和張淦仁早早的趕到珠影廠李盟的辦公室。
聽到李盟的話,張淦仁氣得當場在老登面前蹦迪,就差罵人了。
如果說之前的三十五萬還能勉強接受,但是現在二十萬拍電影……
李盟有些慚愧的站在那里。
之前他還在想《愛·回家》這么感人的劇本,三十五萬的預算太少。
會上再爭取一下,能不能從另外一部電影上多分配點過來。
搞個四十萬肯定沒問題!
結果不僅沒拿到那五萬,竟然還被對方吸走了十五萬!
看著暴跳如雷的女婿,李盟靜靜的站在那里:
“你江叔是下一任廠長候選人。”
“這和廠長候選人有什么關系……”
說到一半,張淦仁想到了什么,突然停下來,臉色陰沉:
“江棟梁把那十五萬的資金挪過去了?”
李盟點了點頭:
“從來就沒說過兩部電影是平均分預算資金,而且老江的人拍的還是部主旋律電影?!?
主旋律,珠影廠的拿手好戲。
更何況還是下任廠長的嫡系要拍,資金當然要往那邊傾斜。
之前方冬升就聽說國企內部斗爭激烈,沒想到居然讓自己攤上了。
李盟搖了搖頭,道:
“不過也有一點好處,之前廠里的導演們聽說找外人拍片子,心里不得勁兒。
雖然明面上沒說,但私底下沒少找廠長發牢騷。
這回聽到只有二十萬的預算,嘿,沒人敢提了?!?
李盟一直在注意方冬升的表情變化。
聽到預算變少時,他有些失望。
但僅僅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他就很快調整了情緒。
跟自家這個上躥下跳的狗女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哪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簡直就是班子會上的老家伙。
“李廠長,我有個想法您聽聽是否合理?!?
“你說?!?
“二十萬拍攝資金太少,為了拍好這部電影,我個人愿意注資十萬塊到電影里。
但是師出無名……就當是電影廠把《愛·回家》的國外版權賣給我,怎么樣?”
聞言,兩人都驚訝的看著他。
“東升,你有啥想不開的嘛,這么搞沒有任何意義!”
“阿淦說的對,十萬塊畢竟不是小數目,不值當。
咱們可以再換個其他的劇本,不一定非要往里砸錢?!?
1997年的十萬塊,放在普通人家里就是一筆巨款。
要知道現在的人們打工,一年省吃儉用都未必能攢一萬塊錢。
至于方冬升說的國外版權的事兒跟十萬塊錢比,簡直就不是事兒。
誰都知道拿獎之后好賣錢(國際大獎),但是你也得能獲獎??!
這玩意誰保證一定能獲得國際大獎,或者說票房大賣?
在李盟的眼里,方冬升現在就是脾氣上來在宣泄不滿。
你們珠影廠不給我錢,好,那我就自己砸錢!
剛才還夸你坐得住有城府,現在一看,還不如上躥下跳的狗女婿。
但是此時的方冬升卻是無比的冷靜,甚至有點想笑。
這可是堪稱韓國票房奇跡的電影,日本、新加坡無數觀眾為之落淚。
十萬塊錢買下它的國外版權,跟電影廠做個交割,不比之后《那人那山那狗》九萬塊賣掉版權值?
電影上映后就是,珠影廠想要的獎,哥們在國內給你拿。
至于國外票房……你們就甭想了。
白紙黑字咱們必須摟明白!
方冬升想了想問道:
“電影廠可以這樣操作嗎?”
“從來都沒有人這么做過,但是現在電影廠改制了,市場化運作,一切都能談?!?
見方冬升決定投資,張淦仁不再勸說,提出疑問:
“國外版權的事兒,江棟梁不會從中作梗吧?”
“他為什么這么做?”
“你是副廠長,他也是副廠長,你們不是競爭關系么?”
“就不存在競爭……反而我提出了這個要求后,他還會幫忙推進?!?
“為什么?”
“你、算了……你這輩子就只適合跟機器打交道?!?
方冬升看向李盟,為難道:
“就算是追投十萬塊,還是有些捉襟見肘,李廠長,您看珠影廠這邊的設備和人員……”
“對,不給錢,給人和設備總行吧,你們愛怎么斗怎么斗,電影是無辜的啊?!?
張淦仁猛地一下反應過來,看著老登急吼吼的說道。
“行行行,我肯定都會替你們爭取,不過膠卷……”
“我們自己買,16mm可以吧?”
“可以?!?
16mm可比35mm的膠卷省不少錢,再加上珠影廠的人員和設備支持。
30萬拍80分鐘的《愛·回家》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