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一幕的纜車在拍攝場景地不好呈現,所以使用的綠布加后期,在演員方面省了一大筆錢,倒是可以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后期當中來了。
一個北影學生所扮演的謝小盟,穿著花襯衫,梳著一個藝術感般的頭型,假扮著文藝青年。
他斜靠著車廂,故作深沉地扶了一下眼鏡,猥瑣般的偷瞄著對面的美女。
科班出身的北影學生,但是把這一幕演得惟妙惟肖。
他故作正經的猥瑣和油膩感,顯出極大的反差,用方言說道。
“每當我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城市的時候,我就強烈地感覺到。”
“等他說到一半,對面的女演員就已經皺起的眉頭。
而謝小盟卻鈍感力十足,依舊在自我發揮道:
“城市是母體,而我們就生活在她的子宮里面。”
還沒等他說完,對面的女演員直接一腳踩在他的腳面上。
“流氓!”
“哎喲!”
謝小盟臉痛到幾乎扭曲起來,群演見狀也哄笑起來。
鏡頭也隨之搖晃起來,等到后期模擬出纜車的搖晃后,將會形成同步,模擬真實節奏感。
隨著一聲痛苦的慘叫之后,鏡頭也隨之切換。
第二幕開始。
慘叫聲遠遠傳出去,郭陶所飾演的演員包世宏也是一聲驚叫,然后撞上了一輛寶馬,戲劇性的反差對實際上這兩個小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
路遠坐在監視器的畫面前,眼中看著一幕幕場景在他的面前浮現。
猶如文字版的東西真實活靈活現被他所創造出來,成為了現實世界當中的一幕場景。
這種奇異的感覺讓他充滿了興奮。
劇本早就存在于他的腦海當中,變成了他的骨和血,所以在正式開拍之后,他頓時就進入了導演的角色。
無論是什么樣的場景,他只需要動一動腦就能夠承上啟下,把控住每一個細節。
這種記憶近乎于肌肉記憶。
哪怕是作為執行導演的寧浩看到這一幕也有些驚嘆。
路遠在他的眼中就是一個新人導演,寫出來了一個好的劇本,并且拿到了一筆大投資,想把它拍成電影。
這是每一個新人導演的必經之路。
他也走過。
但是路遠在正式開拍之后,對現場的掌控力卻讓他極其驚訝。
這是一個優秀的導演必備的能力。
每一幕畫面早就存在了導演的腦海當中,甚至清洗到了把控每一個演員的動作和細微表情。
如果不是對劇本熟悉到了極致,是絕對做不到的。
換句話來說,這種人就是天生的導演。
他們只是把腦海中的畫面用另外一個方式拍攝出來了而已。
這種還原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技能。
但是能夠做到的百中無一。
但他在路遠的身上看到了這種能力,雖然還很生澀,但卻也證明他未來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他把目光投入到場景的拍攝當中去。
這種多線敘事再加上荒誕而又黑色幽默的喜劇,讓他處處充滿著熟悉感。
這種熟悉感更像是一種認同感。
就像是他之前一直苦苦追求自己的風格,卻在路遠的身上看到了實現。
就像有一個人先一步占據了風格并且申請了專利,雖然讓他難受,但卻又處處充滿著共鳴。
這種強烈的矛盾讓他也產生了很是違和的的割裂感。
他看著路遠就像是在照鏡子一樣。
在這一瞬間,他有一種想逃離的沖動。
作為一個有藝術追求的導演,培養出自己的風格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況且他倒也不想一輩子做執行導演。
哪怕路遠給了他一樣的導演權利。
所以他的內心也很是矛盾。
路遠看著他不斷變幻的臉色,自然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不就是覺得矛盾嗎?
寧皓作為最強的新銳導演,肯定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但他根本不在乎。
只要這部電影拍下去,寧皓就會感到一種不可思議。
一個人可以打敗別人。
但卻打敗不了自己。
同時寧皓也是他想要網羅到的一個人才。
雙導演制也不是不可以。
甚至自己還可以給他當導演。
他再給自己加一個頭銜叫總導演,這個問題太容易解決了。
他所看過的電影不計其數。
大陸、歐美、日韓比比皆是。
若是論導演才能,他肯定是比不過寧皓的,但是論起眼光,擁有著二十多年經歷的他,誰也比不了。
就像一個古人的想象力再強,他也不可能想象到二十世紀有飛機有火箭。
這就叫降維打擊!
時間一天天過去。
拍攝的進度也越來越快。
路遠逐漸熟悉了導演組的進程之后,越來越得心應手,一切全部都在掌控之中。
他更主要的就是負責全盤的導演工作,具體全部都由寧皓去實行,他往往能給自己很多驚喜。
雖然他的心中很矛盾,但是導演才能卻不是蓋的,不僅能夠完全貫徹他的想法,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臨場發揮,最后執行到位。
這為他省了很多的事。
楊宓在戲中的角色扮演道哥女友菁菁,她在劇中的臺詞雖然并不算多,但是卻是剛好將幾條線連起來。
作為這個角色的她想要扮演好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但楊宓在劇中晃著兩條大長腿頂著一個波浪頭發,游走在劇中的每一處,散發著極致的魅惑。
特別是她臉上散發出來的冷幽默表情,甚至比臺詞還更具有殺傷力,讓人忍俊不禁。
雖然她的出身不算差,家庭條件很好,但是演起潑辣和市井感,確實絲毫不差,甚至比很多演員都要好。
這種看穿一切的冷艷感,就像是為她量身定做的一般。
路遠為了給她奠定女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給她加了一些臺詞,最后也沒有讓他失望,這些臺詞發揮得都很穩定。
60多個場景,多個角度的冷幽默不斷交織將這部電影的黑色幽默感發揮到了極致。
路遠按照原作的黑色幽默基調,并不是一派祥和的結局。
而是以多線荒誕感和因果感來收尾。
真翡翠被當成假貨。
小人物永遠被嘲弄。
生理健康被解決,但是依舊存在心理陰影的主角。
永遠在逃亡的黑皮。
失真報道的媒體。
看似圓滿大結局,但是處處都充滿了階級諷刺。
這一部分路遠一點都沒有改動,這才是這部電影的精髓,少了這部分,那就不完整了。
最終經過三十天的拍攝之后。
電影終于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