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村娃進城!一場注定轟動的“教育出征”
- 重生93年,靠前世記憶逆天改命
- 燕返歸來
- 1633字
- 2025-04-22 22:58:58
春末,暖風吹綠了南山。
林浩帶著二十名學生,踏上了他們人生中第一次“進城學習交流”之路。
這場活動,是南山教育基金在市教育局支持下發起的試點項目:“城鄉教育對接周”,核心理念是讓偏遠山區學生感受城市教育氛圍、提升視野。
而林浩親自帶隊,不僅是主導人,更是第一負責人。
—
“林老師,我們真能進城上課嗎?”
“城里的學校有空調、有籃球場,還有圖書館是不是真的?”
孩子們圍著林浩,眼睛亮晶晶的,滿是期待。
林浩笑著點頭:“不僅能上,還要告訴他們,咱們南山的孩子,也不比任何人差!”
那一刻,他仿佛看見了曾經那個背著破書包,站在城市校門口怯生生的自己。
這一世,他要讓這些孩子,昂首走進去!
—
車隊緩緩駛進臨江市第三實驗小學。
那是一所重點公辦學校,設備先進、管理規范,尤其校長劉建華,是林浩前世一位極具遠見的教育者。
“林老師,歡迎!”劉建華親自迎接,態度熱情。
“您的那份鄉村教育提案我已經拜讀過,條理清晰、立意深遠,我們學校非常樂意成為試點單位?!?
—
城里的學生和老師一開始對南山來的孩子還有些距離。
“他們是不是不會用電腦?”
“聽說農村孩子數學都不好。”
“衣服都沒校服整齊……”
但幾堂課下來,情況變了。
南山的幾個孩子,在數學課上連連舉手回答,尤其那個叫小田的女孩,用土話卻講得頭頭是道,竟把城里的老師聽得點頭連連。
英語課上,一個男孩咬著舌頭磕磕絆絆念出完整對話,底下掌聲雷動。
“他們認真起來,比我們還拼?!?
城里學生私下說。
—
林浩坐在后排,看著這一幕,眼眶泛熱。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課堂體驗。
這是一次“打破標簽”的洗禮——山里娃不是差,只是沒人給過他們機會。
—
然而,正當林浩全心投入時,一封匿名舉報信出現在市教育局郵箱:
【舉報“南山教育基金”負責人林浩,涉嫌私用捐款,為母親在市區購買商品房并裝修】
落款是一張銀行轉賬截圖,模糊但帶有林母名字。
林浩正在學校輔導作業,接到了市局副主任的電話:“林老師,有人舉報你個人使用基金款項,我們需要你配合說明?!?
—
林浩腦子“嗡”一聲。
他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冷靜。
“趙敬文……你終于出手了?!?
那房子他確實買了,但錢,是他靠“教育短視頻”流量+小說簽約+基金合法收入一部分私人提成組合起來的,賬面清清楚楚,稅也補得明明白白。
但舉報信抓住了一個巧妙點:“母親名下買房”+“基金負責人”這兩個標簽一結合,就容易引導輿論風向。
這一招,太陰毒。
—
林浩沉住氣,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媽,有人查你銀行卡記錄了,以后別隨便透露任何信息?!?
林母愣住了:“我……我只是跟鄰居說咱買了套房,林浩給的首付……”
“媽,我不是怪你,我只是想說,以后你就是‘目標’了?!?
“咱家想翻身,就得經得起潑臟水?!?
—
市局來人,林浩配合提供了完整賬目,并附上“自媒體收入流水”。
對方看完也一愣:“林老師……你一個視頻居然賺了五萬?”
林浩淡淡一笑:“知識,也能賣錢,只要講得好。”
—
當晚,林浩坐在學校宿舍的天臺上,望著城市的萬家燈火。
許婧發來消息:【舉報信已經控制輿論,咱賬號粉絲在漲,支持你的人也多?!?
他回了一句:【趙敬文,不急。你扔一張牌,我就打翻你一桌子?!?
—
第二天,南山的孩子上臺做公開演講。
小田舉著話筒,聲音有些顫抖,卻依舊倔強地說:
“我家種玉米,爸爸腿不好,媽媽不識字。我以前想,像我這樣的孩子,能不能去大城市上學?”
“現在我知道,只要我愿意學,就有人帶我走出去?!?
“林老師說——只要咱不怕窮,咱就有出路。”
這一段話,被全場拍成視頻,迅速刷屏。
#鄉村孩子的城里夢
#我們不是來領憐憫的,我們是來爭位置的
網友評論爆炸:
【這才是真正的希望教育!】
【林老師牛,孩子更牛!】
【別讓這些天賦和努力,被生在山里浪費了!】
—
趙敬文在辦公室里,看到這條爆款視頻,臉色鐵青。
“怎么又成正面新聞了?”
“他怎么就每次都能翻回來?”
助理弱弱道:“林浩……他確實是正的?!?
“咱要不換個思路,不直接碰他,從……他周圍人下手?”
趙敬文盯著南山村“項目承建表”,忽然冷笑:
“你說他那群‘教育小組’,是不是每個人都真心不貪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