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情棋局初布,賺錢路悄然開啟
- 重生93年,靠前世記憶逆天改命
- 燕返歸來
- 1425字
- 2025-04-16 13:42:38
青苗計劃”的通知下來沒兩天,鎮(zhèn)上議論紛紛。
林浩早就預料到了這一步——他們不會放過他,也不敢真壓下他,只能用這種看似“提拔”的名義拉攏、消化。
“你要不要去?”林母忐忑問。
林浩沒直接回答,而是看著那封邀請函,嘴角微揚。
“不去,是別人布的局;去了,才是我下的棋。”
—
三天后,他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襯衫,出現在鎮(zhèn)黨委會議室。
書記姜仁達親自接待,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年輕人,未來是你們的。”
張素蘭站在一旁,眼神復雜。
林浩卻忽然開口:“我這次來,是有兩個請求。”
“哦?”姜書記挑眉。
“第一,鎮(zhèn)里不是準備辦‘優(yōu)秀作文集’嗎?我愿意牽頭編審、組織印刷,推廣出去。”
“第二,村小學破舊不堪,我想借此機會,為孩子們籌點圖書、課桌。”
張素蘭皺眉:“你是來談條件的?”
林浩笑了:“不,您誤會了,我只是想,既然大家都盯著我,不如我也做點看得見的事。”
姜書記沉吟片刻,眼神閃過一絲贊許:“可以。但鎮(zhèn)里沒有經費。”
“那我自己想辦法。”
—
林浩說干就干。
他先找來鎮(zhèn)印刷社,打聽印刷成本,一本作文集成本0.9元,最多也就1.2元。
他聯系了江東師范大學的青年協(xié)會,說這是貧困鎮(zhèn)優(yōu)秀中學生的文章選集,對方很快同意:預定500本,單本3塊!
林浩一筆單子,凈賺900多塊。
他沒有把錢揣進自己口袋,而是轉頭買了一批二手圖書、課桌,送到村小學。
當天,廣播站再次插播新聞:
“青苗代表林浩,組織鎮(zhèn)作文集出版并助學小學,展示新時代青年擔當……”
—
林母拿著那張收據,幾次落淚。
“這不是幾百塊的事,是咱家第一次……能堂堂正正拿出來說的‘臉’。”
飯桌上,林浩卻隨口問:
“娘,當年咱家被頂替學籍那會兒,你記得是誰送禮了嗎?”
林母愣了一下,搖頭:“我爹媽是老實人,那年是你舅舅被牽連進‘投機倒把’,有人拿這事做文章。我記得……當時好像是村長牽線送了一袋黃鱔干。”
林浩瞇起眼。
“黃鱔干”?那個年代能弄來一整袋干貨,不是普通人能做成的事。
看來這根線,還要繼續(xù)查。
—
與此同時,王長根的身影,悄悄出現在鎮(zhèn)郊的老茶館里。
對面,一個戴著墨鏡的男人點了一根煙,語氣冷淡:
“你失算了,小子反咬一口,還驚動了市里。”
王長根咬牙:“我低估他了,這小子不止聰明,還有心計。”
“那你還敢回來?”
“我要翻案。”
他猛地一拍桌:“你知道張素蘭憑什么坐上評審席?她爹當年在教育局只是個科員,后來忽然提拔,全靠一樁人情——頂替林秀英后,她嫁給了姜仁達。”
墨鏡男吐出一口煙:“你這是打算,把他們夫婦一鍋端?”
王長根冷笑:“我要的不止是翻案,我要讓林浩,成為我翻盤的踏腳石。”
—
回到鎮(zhèn)上的林浩,這兩天卻多了不少拜訪者。
有村干部送米送雞,說是“感謝助學之舉”;
也有鎮(zhèn)小賣部老板悄悄說:“浩子,要不你也幫我小店出個主意?我也想做點新買賣。”
林浩明白,這是人心開始松動。
過去大家怕他是“出頭鳥”,現在看到他既有頭腦又有背景,自然想靠一靠、問一問。
—
他沒有推開。
相反,他從中挑出幾個家庭困難、卻肯干事的年輕人,召集開了個“小會議”。
“鎮(zhèn)里這陣子聚焦‘青苗’,風頭正好。咱們不如一起試點個‘代寫代印’小項目,幫那些要申請高中的初三生整理推薦材料、潤色作文。”
“我們寫,他們負責送。鎮(zhèn)里初三學生四百人,每份收五毛到一塊,就能賺四五百。”
有人問:“萬一鎮(zhèn)里不讓呢?”
林浩輕聲說了句:
“放心,我有人。”
—
章末。
林浩站在村小學后山的曬谷場上,看著夕陽下孩子們嬉鬧的身影。
他忽然想到一句話:
“不是所有逆襲,都要轟轟烈烈。有時,一筆、一書、一飯一蔬,就足夠讓命運開始改變。”
但他知道,這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