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出手就是開門紅
- 混在傳媒學院當大佬
- 阿拉燈神丁哥
- 2150字
- 2025-05-04 12:00:00
下午,趙華北選出了一組照片,改寫了一篇文章和一首詩歌,準備投給《軍訓簡報》編輯部。
照片題目《南山大學你好》,原創(chuàng)作品。
作者:新聞與傳播學院趙華北。
文章的名字叫《請回答2002!》,改編自1999年軍訓簡報《你好1999!》。
作者:新聞與傳播學院“小裁縫”。
抄襲的不好意思用真名,換個筆名。
詩歌的名字《蘋果香》,改編自1999年《軍訓簡報》刊登的《秋天的味道》。
作者:新聞與傳播學院“小蘋果”。
還是筆名。
并沒有發(fā)郵箱,拷貝到軟盤里,帶著軟盤拜訪《軍訓簡報》編輯部。
《軍訓簡報》編輯部設在校園保衛(wèi)處,位于后勤大樓一樓。
編輯部主任、校園保衛(wèi)處副處長武大斌正對著電腦,跟兩個學生編輯討論主圖的選擇。
兩個學生編輯都是大三,也是校園廣播站的學生記者,被臨時抽調過來幫助編輯《軍訓簡報》。
“武老師,我覺得還是文學院送過來的三張照片拍的好。
“這張《青春的汗水》,臉上的汗水看得清清楚楚;
“這一張《鏗鏘》也不錯,一排女兵踢正步,表情特別好;
“最有沖擊力的還是自下往上拍的這一張,角度新穎,題目起的也好:《成長的腳步》。”
武大斌皺著眉,三張圖片都可以用,但他都不算太滿意。
《青春的汗水》,女孩子長得不好看;
《鏗鏘》軟綿綿的,沒有拍出腳步鏗鏘的氣勢;
《成長的腳步》這一張最好,但是去年的《軍訓簡報》發(fā)過類似的照片,只是題目換了一下。
“去年叫《腳踏青春》,今年叫《成長的腳步》。
照片沒有進步,簡報就沒有超越。
“還有其他照片嗎?”
“有是有,都不是很好。”
“再看看郵箱里有沒有其他新圖片?”
“剛看過,沒有。”
武大斌抬腕看看手表,已經(jīng)4點多了,等下去就不能準點下班了。
“要不然就用那張《成長的腳步》吧,稿件也抓緊上版!”武大斌拍板,難免遺憾。
趙華北就是這個時候找上門來的,敲敲木門,探探頭:“老師,這是《軍訓簡報》編輯部吧?”
“是的”,武大斌見趙華北背著專業(yè)的相機包,多少產(chǎn)生了一點期待,“你是……”
“我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新生,我叫趙華北,來送一組照片和兩篇稿件。
“也不知道能不能入您的眼,請您給看看。”
趙華北很有禮貌,且不論照片和稿件質量怎么樣,說出話來讓人聽著舒服。
武大斌很受用:“請進請進,照片和稿件在哪里?”
很多學院投稿都是“刀耕火種”,手寫的稿件,過審的稿子還得由編輯打出來。
趙華北直接取出一個軟盤:“照片和稿件都在盤里。”
把軟盤交給武大斌,武大斌插入電腦,打開,里面有一個“投稿”的文件夾。
打開文件夾,里面有五張照片和兩個文檔,先復制到電腦桌面上。
然后點開第一張照片。
照片很大,像素很高,電腦的反應速度很慢,照片要一點一點打開。
等待的過程中,武大斌就跟趙華北聊天:“會用單反,照片的質量一定不錯。”
“沒有沒有,初學者,瞎拍。要是用不了的話,我回去再練。”
“有你這態(tài)度,就算這次拍不好將來也能拍好的。文學院有個大三的學生,是南山大學學生社團攝影社的社長,去年的《軍訓簡報》好幾期的主圖都是他拍的。
“今年又送來了照片,拍的很不錯,你可以跟他多交流、多請教,只要肯鉆研……哎喲?”
武大斌正在給趙華北“上課”,這時候照片打開了,一下子就吸引了武大斌。
“這張照片好啊,‘南山大學你好’,好!真好!”
武大斌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嘖嘖贊嘆。
兩名學生編輯聽了也趕緊過來看,同時“哇”了一聲。
“好創(chuàng)意!”
“主圖有了啊!”
趙華北還是怯生生的樣子:“老師,還行嗎?”
“行!太行了!明天第一期《軍訓簡報》的主圖就是它了。”
“后面還有幾張。”
“我看看。”
武大斌點開第二張,沒等圖片全部打開,武大斌更興奮了:“這張更好,‘立體’了!”
第三張:“哎呀!一張比一張好,這張同時起跳的,青春洋溢。”
第四張:“哎呀國旗,升華了呀!就是它了!就是它了!”
轉回身來,“那個你叫……”
“我叫趙華北,新聞與傳播學院。”
“圖片是你拍的?”
“我只是個初學者。”
“厲害,很棒,比攝影社的社長拍的還好,明天的主圖就是它了!以后要多拍!”
“老師,還有兩篇稿件,您給看看?”
“也是你寫的?”
“是的,用的筆名。”
“我看看。”
武大斌點開稿件:“《請回答2002》,這題目看著就高級……嗯,內容也好,你送過來的稿件就是好。
“而且是電子稿,省了我們的事!采用了!”
兩個學生編輯都在旁邊笑,心說武老師看趙華北順眼了,趙華北哪哪兒都好。
點開詩歌《蘋果香》,寫秋天、寫軍訓,還有少數(shù)民族元素,“用了!”
“武老師”,一名學生編輯提醒武大斌,“這一期的稿子夠了,最多能多發(fā)一篇。”
“不!兩篇都發(fā),把文學院的那篇《青春無悔》拿下來吧,沒什么意思,無病呻吟!”
隨即又問趙華北:“還有稿子嗎?”
“暫時沒了。”
“以后要多拍、多寫!這是我的名片,你也給我留個電話,有照片有稿子就往我這兒送!”
“好的好的,謝謝老師。”
趙華北收下名片,告辭離去。
想跟唐安若發(fā)一條消息匯報喜訊,想了想,沒發(fā)。
萬一出什么紕漏呢?
盼來的驚喜不驚喜,越盼望、越期待,等到明天《軍訓簡報》發(fā)出來的時候,都沒感覺了。
天降的驚喜才是真的驚喜,那叫意外之喜。
與趙華北恰恰相反,文學院那邊,攝影社的社長早已將自以為是的“好消息”告訴了文學院的輔導員嚴寒——
“編輯部的武老師對照片贊不絕口,明天的主圖是咱們的。
“您讓我送到編輯部的兩篇稿子也被采用了,放心吧!”
嚴寒很高興。
暗暗盤算著,主圖+兩篇稿子,《軍訓簡報》開門紅。
你唐安若還想“干掉文學院”,我看你怎么干掉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