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青山避難
- 重生之楊貴妃翻身當女皇
- 月落江潭
- 2783字
- 2025-05-18 09:12:12
第72章 青山避難
楊玉環深知,父親在衙門被針對,定是李瑁之事引發的連鎖反應。
她獨自一人在房中,愁眉不展,苦思冥想了許久,卻依舊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對策。
這幾日,宋知瑤因忙于其他事務,一直抽不開身。今日事情剛一辦妥,她便心急火燎地馬不停蹄趕到楊府。
楊玉環一看到宋知瑤的身影,就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主心骨一般,眼眶瞬間泛紅,急忙拉住她的手,聲音帶著一絲焦急與無助:
“知瑤,我該如何是好?我真的不想再入宮。”
重生之事,楊玉環只對宋知瑤一人傾訴過。她心里清楚,唐玄宗聽聞李瑁為她鬧得不可開交,肯定已經開始著手調查自己了。
一旦調查展開,以唐玄宗的性子,很可能會宣她入宮覲見。若真到了那一步,她極有可能又要像上一世一樣,身不由己地被迫入宮,重蹈歷史的悲劇。
宋知瑤看著楊玉環焦急的模樣,心中滿是心疼。她輕輕拍了拍楊玉環的手,安撫道:
“阿環,你先別急,咱們一起想辦法。既然知道了緣由,就總有應對之策。”
說著,她拉著楊玉環在榻上坐下,兩人陷入了沉思。
突然,宋知瑤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絕妙的主意,她看著楊玉環,認真且急切地說:
“阿環,我們去青山!青山可是我拜師學藝的地方,那兒山清水秀,與世隔絕,有許多隱世高人。我們去那兒暫避風頭,說不定能找到應對之策。而且,憑借我和師門的關系,還能給你提供庇護。”
楊玉環微微皺眉,面露猶豫:
“去青山?可父親這邊怎么辦?而且,這一走會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引發更多猜疑?”
宋知瑤明白楊玉環的擔憂,她緊緊握住楊玉環的手,眼神堅定:
“我理解你的顧慮。但留在京城,你隨時都可能被唐玄宗盯上,太危險了。去青山,我們可以暗中給楊伯父傳信,讓他知曉我們的情況。至于猜疑,只要安排妥當,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應該不會有問題。到了青山,說不定還能遇到貴人,幫我們化解這場危機。”
楊玉環思索良久,覺得這或許是當下唯一的生機。她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決然:
“好,知瑤,就聽你的,我們去青山。一切都要小心謹慎。”
宋知瑤用力點頭
當楊玄琰聽聞楊玉環要去青山時,心中頓時疑云密布。他看著女兒,目光中滿是關切與探究,緩緩說道:
“環兒,你定是又有什么事情瞞著阿爹阿娘。”
楊玉環心中一緊,她深知父親心思細膩,自己的計劃怕是瞞不過他。猶豫片刻后,她決定還是向父親透露部分實情。
“爹爹,如今李瑁對女兒糾纏不休,女兒擔心此事會給楊家帶來更多麻煩。知瑤說青山那邊有她師門照應,去那兒暫避一陣,或許能讓事情平息下來。”
楊玉環輕聲說道,眼中滿是憂慮與無奈。
楊玄琰眉頭緊鎖,思索片刻后說道:
“環兒,為父明白你的擔憂。只是這青山路途遙遠,你一個女兒家前去,為父實在放心不下。而且,你這一走,萬一被有心人利用,恐怕會生出更多事端。”
楊玉環趕忙說道:
“爹爹,您放心,知瑤會與我一同前去,她武藝高強,定能護我周全。至于這邊,我們也會安排妥當,不會讓人看出破綻。”
楊玄琰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中雖仍有顧慮,但也明白女兒此舉或許是無奈之舉。他長嘆一聲,說道:
“罷了,既然你已下定決心,為父也不再阻攔。只是你此去,一定要萬事小心,有什么事及時派人傳信回來。”
楊玉環眼眶泛紅,感激地說道:
“謝謝爹爹,女兒定會小心。您和母親在家也要保重身體。”
楊玄琰點了點頭,叮囑道:
“到了青山,記得代我向知瑤的師門問好。還有,切不可因一時的困境而消沉,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
楊玉環應了一聲,心中暗暗發誓,此去青山,定要找到化解危機的辦法,絕不讓家人再為自己擔憂。
次日清晨,天色還未大亮,京城的街道尚籠罩在一層淡淡的薄霧之中。楊玉環與宋知瑤便已收拾妥當,準備踏上前往青山的路途。
兩人皆身著素色布衣,打扮得如同尋常人家的女子,低調而又質樸,絲毫不見往日的華麗。
江黎昌得知宋知瑤剛回京城又要匆匆返回青山,心中滿是疑惑。
他早早便趕到宋知瑤的住處,想要問個究竟。見到宋知瑤后,他滿臉關切地問道:
“師妹,你為何如此匆忙又要回青山?這京城之中還有諸多事務,你怎能說走就走?”
宋知瑤看著江黎昌,眼中閃過一絲厭惡。一想到江黎昌接近自己不過是有利可圖,她心中便涌起一陣反感。她冷冷地說道:
“我回青山自有我的緣由,與你無關。你無需多問。”
江黎昌被宋知瑤的態度弄得有些尷尬,但他仍不死心,說道:
“師妹,我實在放心不下你。此去青山路途遙遠,萬一有什么危險……不如我陪你一同前往吧,也好有個照應。”
宋知瑤想也沒想,直接拒絕道:
“不必了。我與阿環一同前去,有她相伴,還有我師門的照應,不會有事。你還是留在京城,做好自己的事吧。”
江黎昌還欲再說些什么,宋知瑤卻已轉過身去,不再看他。她與楊玉環對視一眼,兩人默契地提起行囊,朝著城門方向走去。江黎昌望著她們遠去的背影,心中滿是失落與不解。
宋知瑤深知,此次與楊玉環回青山,是為了避開京城中因李瑁而起的這場風波。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以免再生事端。
她暗暗發誓,此去青山,定要想盡辦法幫助楊玉環擺脫困境,絕不讓她重蹈前世的悲劇。
而江黎昌,這個心懷不軌之人,她定要與之保持距離,不再讓他有可乘之機。
兩人一路無語,只是腳步匆匆。隨著朝陽緩緩升起,她們的身影漸漸融入那片金色的光輝之中,向著青山的方向漸行漸遠……
高力士腳步匆匆,踏入御書房,在唐玄宗面前恭敬地俯身,低聲稟報道:
“皇上,剛收到消息,那楊玉環與她的一位閨中好友,昨日啟程前往青山了。”
唐玄宗聽聞,正批閱奏章的手微微一頓,眼中瞬間閃過一絲狐疑。
青山雖說是個山清水秀、文人雅士常去游歷的地方,但在這敏感時刻,楊玉環突然前往,著實讓他心生疑慮。他微微皺眉,沉思片刻。
然而,轉念一想,這或許本就是一件平常之事。女子結伴出游,前往青山這樣的名勝之處,也并無不妥。
而且,楊玉環離開京城,說不定能讓李瑁就此斷了念想,不再為她如此癡迷,攪得王府和宮廷都不得安寧。
如此想著,唐玄宗輕輕擺了擺手,神色恢復平靜,說道:
“罷了,既然是尋常出游,便由她去吧。只要李瑁能就此收心,不再為了一個女子如此胡鬧,也算是好事一樁。”
高力士應了一聲“是”,便悄然退下。而唐玄宗則重新將注意力放回奏章之上,只是那偶爾蹙起的眉頭,似乎還在暗示著他心底那一絲尚未完全消散的疑慮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半個月悄然流逝。邊疆的營地在風沙中顯得格外肅穆,士兵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巡邏等各項任務。
這天,一名親信如往常一樣在營地周邊巡邏。突然,他敏銳地察覺到遠處沙塵揚起,隱約可見一個人騎馬正急速向這邊靠近。親信心中一緊,立刻轉身,快馬加鞭趕回營地,去給林肆忠稟告。
林肆忠正在營帳內研究作戰地圖,聽聞親信來報,眉頭微皺,當即放下手中事務,迅速從營帳中走了出來。
隨著那人的身影越來越清晰,林肆忠看清了來人,正是他特意留在京城,負責保護楊玉環安危的副將趙剛。
只見趙剛滿臉疲憊,發絲凌亂,嘴唇干裂,整個人狼狽不堪。他的坐騎也氣喘吁吁,顯然是經過了長途奔波。
林肆忠心中猛地一沉,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趙剛為了盡快把消息送達,一路上必定不敢有絲毫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