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梓潼外公子得新人,營帳內黃權立新謀
書名: 誰還不是個漢室宗親了?作者名: 愚昧的山羊本章字數: 2064字更新時間: 2025-06-17 08:00:00
隨著張任收兵回梓潼,劉賢也在梓潼城外安營扎寨。
待到安頓完成之后,馬謖前來面見劉賢。
“公子,今日那張任一番推脫之言,將所有罪責全部推在黃權身上。
我當時就在黃權身邊,我能感覺到黃權心中的憤恨。
現下正是收服他的時候。”
聽到馬謖的建言,劉賢表示贊同,于是同馬謖一并,前去黃權的營帳中。
由于黃權之前的半妥協狀態,劉賢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苛,只在營帳外有一伍士兵駐守。
而營帳中是黃權的私人空間,并無士兵看管。
劉賢來到營帳外,伍長抱拳行禮。
伍長的聲音隔著帳簾傳入內間,讓正在看書的黃權放下了手中的《孟子》。
劉賢與馬謖一同入內。
黃權看著兩人,語氣不佳地說道:“兩位是來看我笑話的?”
“公衡說笑了,我與公子怎會來看你笑話。”
馬謖上前打著哈哈。
這些日子,馬謖與黃權建立了一定的交情。
黃權是益州名士,而馬謖的才名在荊州也有一些。
兩人相互之間能說的上話,現在彼此之間也算是熟人了。
“不是?我今日的局面不就是劉公子你造成的嗎?”
黃權的惱怒溢于言表,他根本沒管馬謖,反而一直盯著劉賢。
今日劉賢連續地發問,直接將黃權給釘在了益州的恥辱柱上,怎能不讓黃權生氣?
“公衡所言差矣。
今日我說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面對黃權的目光,劉賢沒有躲閃,反而直視他的眼睛。
“是真的,但是...”
黃權剛要反駁,但劉賢沒給他機會。
劉賢搶過話來,接著說道:“是真的就行。
所以我并沒有欺騙張任對嗎?
后面的一切都是張任基于他的理解做出的反應,我唯一做的就是把一些事實告訴他。
你不去怨恨張任,反而來怨恨我,豈不是本末倒置?”
劉賢的用詞很準確,一些事實。
“可...”
黃權仍要辯駁,不過這次換成馬謖來搶話了。
“公衡啊,咱們兩人也相處了一月有余,你的才華我是知道的。
我不光知道,還在公子面前舉薦了你。
你如此一個大才,卻被劉璋派來搞這些陰謀詭計。
公衡,你有沒有想過。
就算是此計成了,到時候面對荊州的怒火,你猜劉璋會不會把你交出去,來換取荊州牧的和平。”
馬謖話語中的設想不是空穴來風。
以黃權對劉璋的了解,或者對益州大族的了解。
但凡一個黃權能解決的問題,這些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失,一定會把自己交出去。
劉賢和馬謖兩人看著思考的黃權,對視一眼,彼此都清楚,今日來的目的已經成了大半。
不怕你是聰明人,就怕你不思考。
聰明人想的才復雜,尤其是在劉璋這個不能給予手下信任的主君這里。
看著思考了一會兒的黃權,劉賢覺得差不多了,向馬謖使了一個眼色,讓他繼續發力。
馬謖會意。
“公衡,拋開那些設想,回歸今日的現實。
那張任此時肯定已經將你的消息傳遞到成都,你說劉璋會不會順水推舟?”
馬謖循循善誘,一步一步加重黃權的懷疑。
黃權本就是被俘之人,即便劉賢對他的看管不重,但是他心中的安全感定是很少。
再加上之前劉賢在白水關時對黃權的剖析,已經撕開了黃權的部分遮羞布。
今日過后,黃權在劉璋眼里只能也必須是個叛徒,才能使得劉璋本身的聲名不失。
想到此處,黃權心中有了謀算。
既然在所有人眼中我黃公衡已經是叛徒了,那我為何不索性真的做這叛徒?
要不然我既污了清名,還沒有獲得相應的好處,那不是得不償失?
投劉一念起,黃權的念頭的通達了。
只見黃權起身,想要向外走。
他過于焦急,以至于腳被案幾絆了一下,案幾上的《孟子》掉在了地上。
黃權沒有管別的,他不顧腳上的疼痛,對劉賢下拜。
“黃權已經沒有容身之所,今日請求歸附公子,盼望公子不嫌權微末之才,收留于我!”
看著下拜的黃權,劉賢上前,拉起他。
“公衡投我,此乃我之幸事。
若不是在軍中,當浮一大白啊!”
劉賢很是高興。
如果張松的強項是地方上的地理,那么黃權的強項就是熟悉益州高層之間的關系。
這兩個人加在一起,那么益州對于劉賢來說就相當于中門大開,不設防了。
黃權既然已經投降,那他在劉賢這里就要證明一下自己的價值了。
今日與張任列陣對壘的時候,黃權在場。
除了張任之外,黃權也見到了幾個熟悉的面孔。
黃權開口說道:“公子,今日跟在張任身后的幾員將領我皆熟識,其中有一人可以做些文章。”
劉賢露出笑容,沒想到黃權剛投降就給了自己一個驚喜。
“不知是何人,有何文章可做?”
劉賢問道。
“今日跟隨張任身后,有我的一個熟人。
此人名叫鄧賢,是我在巴西當郡吏時期結識的好友。
當初他去討滅投降的賨人的時候,被賨人首領杜濩打敗。
是我在龐郡守面前為其說話,才使他沒有受到什么懲罰,有了戴罪立功的機會。”
黃權說出了自己與鄧賢之間的淵源。
聽到黃權與鄧賢的這段過往,劉賢點了點頭。
要是如此看來,這鄧賢沒準真的能為自己所用。
“那公衡想要如何去游說鄧賢呢?”
劉賢繼續問道。
黃權重新坐回書案前,也不管地上的《孟子》,立馬開始磨墨,準備書寫。
黃權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信函,之后又涂抹不少,最后將其裝入信封內。
他把這信交給劉賢,“公子,有此信在,即使鄧賢不想為公子效力,也不得不為公子效力了。”
劉賢懂了,這黃權是在向曹操學習,以抹書來離間張任與鄧賢。
這就是劉賢占據漢中的好處所在,益州的消息沒有那么靈通,自然也就不知道幾月前涼州發生的故事。
“好,公衡此計定能成功。”
劉賢與馬謖準備離開。
馬謖臨走之前,撿起了地上的《孟子》,將它放回書案上。
好巧不巧,其上正是滕文公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