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論出兵劉度否決,商對策孔明出計
- 誰還不是個漢室宗親了?
- 愚昧的山羊
- 2021字
- 2025-06-02 08:00:00
想到此處,張松又向劉度拜倒。
“州牧大人,既然左將軍正在為您討伐逆賊,在下也不能強人所難。
不過漢中的米賊確實是我主的心腹大患,那在下斗膽,想向您換一人借調到我益州,不知可否?”
“哦,使者說來聽聽。”
劉度習慣性拿了個手帕想要擦汗,但是剛拿起來,卻發現自己沒流汗。
“荊州牧公子可謂大才,在下與其一路交談,被其才氣打動。
若是公子肯入川,那我主定然欣喜不已。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公子論起來還是我主劉璋的族弟,大家都是一家人。”
在這幾日的交友與暗示下,還有劉備不能去的前提下,張松終于改換策略,選擇邀請劉賢前往益州。
劉賢嘴角翹起一個弧度,一切盡在掌握。
接下來...
“不行!”
劉度一聽張松想要劉賢前去討伐張魯,直接就是一個拒絕。
作為劉賢的父親,劉賢之前一次離開荊州去江東的事情一直記在劉度心中。
畢竟江東那次劉賢差點就回不來了,這讓劉度面對現在這個相似的情況,選擇不讓劉賢去冒險。
劉賢的笑容凝固在了臉上,他千算萬算也沒算到劉度的態度。
劉賢笑容回收,搶在張松之前開口說道:“父親,為何不行,現在天下難得還有益州牧這樣的漢室宗親牧守一方。
若是能為其排憂解難,那是增加我漢室的力量啊。
再者說了,那張魯之所以占據漢中,只是占了那關隘堅固的優勢罷了。
其人充其量只是一個裝神弄鬼的道士罷了,父親有何不放心的。”
劉賢怕張松聽到劉度拒絕之后,直接選擇放棄,趕緊搶先開口。
可劉度是鐵了心了,他不想自己的兒子再受什么危險了。
“那也不行,之前江東那里出了那檔子事,你若是再出事,我可怎么辦?”
劉度態度堅決,不讓一絲一毫。
劉賢見一時半會說服不了劉度,便向龐統使了一個眼色。
龐統會意,上前說道:“今日子喬初至,不宜過多談論正事,咱們飲酒,如何?”
有了龐統打圓場,事情被暫時擱置下,大家開始了飲宴。
宴會結束后,龐統親自送張松回驛館。
他隨著張松入內,與他說道:“今日之事子喬兄應當看到了。
公子是同意前往,只是州牧有所不愿。”
張松點頭,他當然看的出來。
“可州牧如果不愿,縱使公子有意,也無濟于事啊。”
張松可不知道劉賢與劉度之間的關系,還用尋常人家父子關系來套進這兩人身上。
龐統卻寬慰著張松,“倒也不是沒有回旋的余地。
還請子喬等待些時日,我自有辦法讓州牧答應。”
張松追問龐統的方法,龐統笑而不答,口稱秘密。
張松不再追問,左右不過是多等幾日時間,自己身為使者,在荊州這里的待遇可比自己在益州時強上不少。
龐統穩住張松之后,便來找了劉賢。
“公子可有主意讓州牧回心轉意?”
原來龐統沒有什么計策,他這么做只是為了讓張松安心。
劉賢能明白劉度不讓他去的原因,可是如何針對這個原因來做出些改變呢,劉賢暫時沒有頭緒。
“公子,諸葛從事回來了。”
正當兩人商議的時候,下人來稟,諸葛亮從江東吊唁而歸。
“快請!”
劉賢趕緊讓下人把諸葛亮請進來。
這下好了,諸葛亮回來了。
可是劉賢這番急切的表現讓龐統有些吃味,畢竟自己是先來的。
諸葛亮風塵仆仆,回來之后直接到了劉賢這里。
“公子,士元也在。
我這回來不久就聽到了今日州牧的決斷。
我猜公子定是想去益州,只是不知如何能讓州牧同意吧?”
諸葛亮與劉賢和龐統見禮。
劉賢把諸葛亮迎進來,“確是如此。
曹仁現在死守襄樊,輕易不能破之。
孫權那里還需讓他牽制曹操淮南之兵。
交州那里,有左將軍帶著關、張二位將軍絕對夠用,拿下交州只是時間問題。
思來想去,也只有益州方向能夠用兵擴張。
況且周瑜剛死,魯肅繼位,我若不在,一時半刻之間孫權也不會對荊州用兵。
再者有王威、蘇飛二人在,我軍控制水路,那曹仁也沒有南侵之力。
荊州已經休養了一年,政通人和,土地重新煥發生機,五溪蠻人也逐漸融入當地,與漢民之間的矛盾也少了不少。
此時不正是天賜良機,供我謀求益州嗎?
只是我父...”
劉賢意氣風發說了一通,但是這一切在劉度的拒絕下都成了無用功。
“其實就算公子真的違背州牧命令,前去益州,州牧頂多生氣一陣,也不會對你有什么責怪。
只是公子你不愿意讓州牧傷心罷了。”
龐統在一旁說道。
現在的荊州在某種程度來說,劉賢的權力要比劉度更大一些。
打個比方,劉度如果是國君的話,那劉賢就是首相,這個國家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國君有些實權,但是真正的大權在首相手中。
“其實此事也好辦,只不過公子和士元當局者迷了。”
諸葛亮從江東歸來,身為旁觀者的他能從別的方面觀察這件事,給出一條新思路。
“如何?”
“只要讓州牧覺得公子是安全的不就行了。”
諸葛亮平靜地說道。
“那要如何讓我父有這個安全感呢?”
劉賢追問。
“公子無論是要對漢中用兵,或是存了吞并益州的心思,軍隊都是逃不開的。
不如趁劉璋有求于咱們,再加上州牧的態度,從劉璋那里換取更多軍隊能夠入川。
這樣一來加強了公子的實力,二來帶的兵多了,州牧也就不會擔心了。”
果然是旁觀者,這解題思路真就不一樣。
劉賢與龐統一直想的是堵,而諸葛亮想的卻是疏。
“好計,好計!”
劉賢明悟,連聲叫好。
龐統也不得不佩服自己老友的本事,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那好,避免夜長夢多,我這就去找我父親說道說道。
這益州,我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