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驚蟄,北京胡同的玉蘭開得潑辣。
林知夏攥著掛號信站在工作室門口,云南的郵戳被雨水洇得發皺。信封里掉出片干枯的藍花楹,葉脈間夾著張泛黃的車票——昆明至BJ,日期是三天后。
“藍花楹開成紫色瀑布那天,我辭職了。
附件里有返程機票,記得來接機。
P.S.舊書店新裝了玻璃花房,潮汐的孩子會抓蝴蝶了。“
鋼筆字跡力透紙背,末尾畫著只舉著機票的小貓。林知夏摸著畫稿邊緣,想起抽屜深處那疊褪色的明信片,每一張都標著“江敘寄自云南“。
機場到達廳的電子屏跳動著航班信息。林知夏數著秒針,帆布包上的貝殼吊墜撞出細碎聲響——那是漁村的潮水,也是他們故事的起點。人群突然騷動,她望見江敘拖著行李箱走來,黑色風衣下擺沾著云嶺的霧氣,腕間的貝殼項鏈在陽光下閃著微光。
“歡迎回家。“林知夏迎上去時,江敘張開雙臂將她裹進熟悉的雪松味里。他的下巴抵著她發頂,聲音悶得發顫:“這趟科考,采集了37種新植物標本,卻弄丟了最重要的東西。“
“什么?“
“沒把你帶在身邊。“江敘捧起她的臉,指腹擦過她眼下熬夜改稿的青影,“現在補個正式的——林知夏,愿意收下我這個'瀕危物種'嗎?“
他單膝跪地,打開的絲絨盒里不是鉆戒,而是枚木質戒圈,雕刻著纏繞的藍花楹藤蔓。林知夏笑出眼淚,想起他曾說:“真正的永恒不該被金屬禁錮,而要像植物根系,在歲月里越纏越緊。“
梧桐巷的舊書店掛著“暫停營業“的木牌。林知夏推開玻璃花房的門,潮汐正臥在鋪滿藍花楹花瓣的藤椅上,四只小貓追著蒲公英跑。江敘從背后環住她,下巴蹭著她發頂:“改造花房時,每塊玻璃都對著太陽的方向——因為你說過,插畫需要光。“
夕陽漫進花房,將標本柜里的植物鍍成金色。林知夏轉身吻住江敘,嘗到他嘴角藍花楹蜜的甜。窗外的老梧桐沙沙作響,當年那只卡在樹杈的小貓,如今正慵懶地舔著爪子。
深夜的畫案前,林知夏翻開新的素描本。江敘倚著門框看她,手里轉動著新采的藍花楹標本:“明天帶你去植物園,有株百年古木開花了,像紫色的瀑布。“
鉛筆在紙面沙沙游走,林知夏畫下他專注的側臉,腕間的貝殼項鏈與疤痕交疊成溫柔的紋路。月光爬上窗臺,藍花楹的影子在地板上搖晃,恍若那年漁村的潮汐,漫過記憶的堤岸,將所有等待都釀成重逢的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