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徐達之死
- 采珠集
- 白水逸人
- 4206字
- 2025-04-13 08:30:00
南京。魏國公府。
一個年約五旬的男人佇立在窗前,手捋長髯,眺望著窗外那棵含苞欲放的白玉蘭樹,目不轉睛,一動不動,宛如一尊雕像。
此公姓徐名達字天德,濠州鐘離永豐鄉人,是與朱元璋一起割草放牛的少年伙伴。投軍之后,一直是朱元璋最親密的戰友和最得力的助手。朱元璋當皇帝以前,與徐達、常遇春等人一起出生入死,親如手足。后來,朱元璋當了“吳王”,便不再統兵親征,而是把一切軍事都交給了徐達。
徐達雖然是放牛娃出生,但他勤奮好學,有勇有謀,而且軍紀嚴明,賞罰公平,很受將士們擁戴,被譽為“戰神”。
“戰神”,這頂桂冠徐達當之無愧。朱元璋能得天下,位居“淮西二十四將”之首的徐達功不可沒。朱元璋建立明朝當上皇帝之后,敕封徐達為魏國公,領右丞相,歲祿三千石,授免死鐵券,皇恩不可謂不浩蕩。
徐達位高權重,可他卻越來越惶惑不安。他不能不惶惑,當初與他一起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一個接一個地先后被當了皇帝的朱元璋給找借口誅殺了;朝中位高權重的大臣如中書省丞相胡惟庸、列侯陸仲亨等人也被扣上“謀反”的罪名給殺了,就連文官中首功第一的韓國公李善長也未能幸免。更有甚者,朱元璋的親外甥、曹國公李文忠身患重病也未能逃過一劫,被朱元璋以賜藥為名將他毒殺!受胡惟庸“謀反案”牽連,竟有數萬人被皇帝誅殺……
皇上這是怎么了?他為何要對大臣們大開殺戒?他真的是要卸磨殺驢嗎?而下一個被誅殺的又將會是誰呢?
身居高位的徐達既惶然又驚懼,隨著朝中大臣一個接一個地被誅殺,他愈來愈驚懼,說話行事愈加謹慎,唯恐一不小心被皇上揪住小辮子而被加罪。
徐達也曾想過交出兵權,辭官歸鄉,可又怕遭到生性多疑的皇帝猜忌而橫遭不測。他只能更加小心,下朝便歸家,無事不出門,不多言不多語,更不與任何人私相往來。
開國功臣一個一個被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誅殺,而徐達卻穩穩地在魏國公的位置上安坐如山,這不能不說是徐達的小心謹慎所致。
“稟國公爺,皇上有旨!”
一聲公鴨嗓子的聲音徒然響起,把沉思中的徐達從紛繁的思緒中拉了回來。他急忙整了整衣冠,向著傳旨的太監跪了下去:“臣徐達接旨!”
“宣魏國公徐達即刻赴莫愁湖畔翠湖樓覲見侍駕!”
“臣遵旨!”
莫愁湖畔翠湖樓里,早已擺好了一個棋枰,皇帝朱元璋面南而坐,徐達疾步上前,俯伏在地,三呼萬歲。
“愛卿平身!賜座!”朱元璋道。
“謝萬歲!”
太監早已在皇帝對面擺下錦凳,徐達畢恭畢敬地坐下,戰戰兢兢地執黑子與皇上對弈起來。
江南自古多才子,士大夫更是多如牛毛。朱元璋當年在皇覺寺出家時,曾跟著一名老和尚學圍棋,棋藝還不錯。登上九五之尊后,為了附庸風雅,除了看書習字以外,在圍棋上也下過不少功夫,較之當和尚時棋藝更精。處理國事之余,朱元璋常常宣召大臣們陪他下棋。他雖然棋藝不錯,但大臣中棋藝超群者仍不乏其人。然而,與皇帝對弈,臣子棋藝再高也徒呼奈何,哪里敢贏皇帝?于是這些大臣們每每被朱元璋殺得大敗。明白人都知道,這是臣子們讓著他哩,可朱元璋卻不自知,以為自己的棋藝天下無敵,所以下棋的興致越來越高,經常宣召文臣武將與自己對弈。魏國公徐達便是諸大臣中應召陪皇帝下棋最多的臣子。
徐達可謂文武雙全,他不僅善于統兵打仗,而且能吟詩作賦,棋藝更是高超,滿朝文臣武將鮮有敵手,皇帝朱元璋的棋藝與徐達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徐達為了保全皇帝的聲譽,常常在下棋時巧妙地做些手腳,故意露出些許破綻,以便讓朱元璋贏那么一目半子的。可嘆的是,朱元璋缺乏自知自明,以為自己的棋藝比徐達高明,經常在贏棋后笑話徐達,說他是“臭棋簍子”,而徐達每次都俯首稱敗,自嘆不如。
翠湖樓里,君臣二人的對弈正在繼續。下至中盤,四個金角中,朱元璋已經占據其三,他一時得意,便指著莫愁湖對徐達說:“徐愛卿,你說這莫愁湖美不美?”
徐達不知皇上何意,忙恭維地回答說:“回皇上,莫愁湖美,實在是美不勝收。”
聞聽此言,朱元璋更是得意,接著又說:“那好,咱們君臣來打個賭,你說可好?”
徐達一愣,不解地望著皇上,不敢應聲。見徐達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朱元璋便直截了當地說:“我倆以莫愁湖為賭注,誰贏了這局棋,這湖便歸誰所有,你說可好?”
徐達一聽,嚇得馬上俯伏在地,嘴里連連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莫愁湖本來就是皇上的,微臣哪敢與皇上打賭爭勝?”
朱元璋呵呵一笑,雙手虛抬,說:“愛卿平身。愛卿不必過于拘謹,我倆雖然名為君臣,實為兄弟。朕的江山都有愛卿的一半兒,何必在乎這區區莫愁湖?”
聽朱元璋一說,徐達更是惶恐,跪在地上哪敢起身?口里連連說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朱元璋哈哈笑道:“愛卿何必如此?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打個賭逗逗樂而已。愛卿若能勝了朕這局棋,朕便把這莫愁湖賜給愛卿。來來來,快快與朕下棋,不必如此多禮。”
徐達的驚懼不是沒有緣由的。
被封為魏國公后,徐達常常陪皇帝朱元璋暢游莫愁湖,早已對景色優美的莫愁湖情有獨鐘。他一直有心奏請朱元璋把莫愁湖賜給自己,只是未得其便,才遲遲沒有啟齒。后來見朱元璋薄情寡恩,誅殺功臣,早就死了奏請皇上把莫愁湖賜給自己的這顆心。眼下聽皇上要與自己打賭,自是驚懼莫名,唯恐這是皇帝在挖坑讓自己往下跳,好找茬殺了自己。后來聽朱元璋說打賭是為了助興,心里那顆已經息了的念頭不由得又冒了出來,便想趁此機會,斗膽贏皇上一局棋,把莫愁湖變為自己的私產。
徐達轉念又一想,皇帝可以如此說,自己卻不敢如此想。他熟知朱元璋的性格,喜怒無常,薄情寡恩,如果自己打賭贏了皇上,說不定就會遭到飛來橫禍。但他又實在想得到美麗的莫愁湖,現在有了機會,放過了確實可惜。生性莊重沉穩的徐達行事素來謹慎,總是謀而后功。為了探明皇上的真實意圖,徐達半真半假地追問朱元璋一句:“皇上,此話可是當真?”
朱元璋呵呵一笑,說:“君無戲言,難道朕還會耍賴不成?”
徐達馬上又俯伏在地,一邊磕頭一邊說:“那就請皇上先行下旨,免去微臣的不敬之罪,然后咱們再接著下棋。”
朱元璋見徐達那個樣子,感到十分好笑,心想,金角銀邊草肚皮,這局棋朕已穩操勝券,你徐達就是棋藝再高,恐怕也回天無力,難道你還有什么絕招能轉敗為勝,贏了朕不成?于是便隨口說道:“朕恕你無罪,快起來下棋吧!”
徐達謝過皇恩,這才忐忐忑忑地爬起來,又坐在棋枰旁邊,君臣二人接著對弈起來。
徐達不愧是棋藝精湛,早在開始與皇帝對弈時就留下了后手,此時更是小心翼翼,暗暗布局。沒多大工夫,這局棋便見了分曉,徐達以半子之優,小勝朱元璋。
朱元璋輸棋以后,心里很不高興,但為了不在臣子面前出爾反爾,他只得下旨,將莫愁湖賜給了魏國公徐達,心里卻有了芥蒂。
深知朱元璋秉性的徐達,這時見朱元璋面有不悅之色,知道他已經心有芥蒂,連忙跪倒在地,一邊叩謝皇上龍恩,一邊口稱微臣罪該萬死。
朱元璋問徐達何罪之有?
徐達忙不迭地說:“皇上恕罪,微臣靠僥幸,勉強贏了皇上這局棋。不過,微臣斗膽懇請皇上再看看棋枰。”
聞聽徐達要自己再看棋枰,朱元璋很是不解,不知徐達在搞什么名堂,便俯身細看。看來看去,朱元璋終于看出,棋枰上這局棋果然暗藏玄機。原來,徐達在下棋時用棋子在棋枰上拼成了“萬歲”二字。
朱元璋頓時轉怒為喜,龍顏大悅,當即又頒下一道旨意,將下棋所在的翠湖樓也一并賜給了徐達,賜名“勝棋樓”,并且御筆親書,賜聯一副:
“煙雨河山六朝夢
英雄兒女一枰棋”。
望著自己的得意之作,愛好賣弄的朱元璋哈哈大笑,與徐達攜手離開勝棋樓,回宮而去。
此事過后不久,朱元璋又下旨,讓徐達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兒子朱棣,兩人成為兒女親家。
半子之優贏了風景優美的莫愁湖和一座翠湖樓,更成為皇帝的親家,如此殊榮,徐達本應欣喜若狂,可他卻絲毫沒感到欣喜。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存。這絕不是福兆。徐達預感到,自己因福得禍的日子恐怕不遠了。
洪武十七年初春,徐達突然患上一種怪病,脊背長了一個碗口大的巨瘡,紅腫潰爛,膿血淋漓,疼痛難忍。遍請各處名醫,多方診治,絲毫不見效驗。
朱元璋聞訊,派御醫前往魏國公府給徐達治病,并親往魏國公府探視徐達,囑他靜心養病。見皇帝如此厚待,徐達那顆始終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朱元璋回宮后,把為徐達治病的御醫召來,悄悄問道:“像魏國公這種病,要忌口嗎?”
“惡癰毒瘡,最需忌口。不然,好了也會復發。”御醫答道。
“魏國公的病,最忌諱的是什么呢?”
御醫不敢隱瞞,徑直答道:“啟稟陛下,惡癰毒瘡,忌食蒸鵝。”
“真的需要禁忌嗎?”
“萬萬大意不得!”
“朕知道了。”
第二天,御醫就把皇上的關切轉告給了徐達,徐達感動異常,眼含熱淚說道:“真沒想到,皇上不僅派先生前來治病,連忌口這等小事都不忘關照,足見皇上對臣下的關愛勝于同胞手足!”
洪武十八年的元宵節如期而至。背癰初愈的徐達興致勃勃,正要與全家老小共度元宵佳節,家人來報,說御前太監劉公公來了。徐達趕緊下地迎接,劉太監勸阻道:“國公爺請不要動,奴才是奉旨來為國公爺送午飯的。”說著就把手中的食盒遞了過去。
徐達接過食盒,打開一看,頓時傻眼了。食盒里赫然是一只油光發亮、香氣四溢的蒸鵝!
徐達心里清楚,皇帝這是要他死啊!徐達心知肚明,自己功高震主,權大遭忌,皇上早對自己心生忌憚,可自己竟然心存僥幸,居然借下棋贏了皇上,得到了不該擁有的莫愁湖和翠湖樓,這讓皇上情何以堪啊!皇上這是討債來了!
徐達心里那個悔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當年的兄弟當了皇帝之后,為了防止皇權旁落,肯定容不下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弟兄們。自己既然深知朱元璋的秉性,就應該早在功成之日便急流勇退的,可自己卻貪戀權富,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借對弈之時贏了皇帝,不該呀,不該!
望著食盒里冒著熱氣的蒸鵝,徐達本已晦暗的眼睛不僅又是一亮:皇上這么做,而不是用毒酒鴆殺,顯然是只讓自己一個人死,自己的家人是絕對不會遭受株連的。畢竟,自己的女兒是皇上的兒媳,皇帝如果對徐家大開殺戒,將置兒媳于何地?
面對死亡的威脅,徐達臨危不懼。從戰爭的血雨腥風中走過來的徐達對死已有其特殊的感受。自己受皇帝猜忌,茍且活著只能令皇帝寢食難安,惟有死,才能使皇帝穩坐龍廷,無皇權旁落之虞;自己惶恐終日,茍且活著只能令自己倍加痛苦不堪。惟有死,才能解除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惶恐。
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不死是為不忠。
徐達雙目含淚,當著劉太監的面,用手抓起蒸鵝,往嘴里塞去。
三天后,徐達背癰破裂而亡。
朱元璋聞知徐達“病逝”非常傷心,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流了許多淚,“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