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7歲的徐長卿進入了西點軍校讀書。作為將門之后,他一入學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軍校里,他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天賦,精通炮兵和裝甲兵作戰理論,無論是戰術推演還是實際操作,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學員。
“徐,你的戰術報告寫得太棒了!“一位同學拍著徐長卿的肩膀贊嘆道,“你對裝甲兵的運用簡直堪稱完美,連教官都對你贊不絕口。“
徐長卿笑了笑,謙虛地說:“這沒什么,只是我對軍事理論的一點理解而已。“實際上,他心里清楚,這都是系統賦予他的能力,讓他能夠輕松掌握各種復雜的軍事知識。
在軍校的日子里,徐長卿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出色,在體能訓練上也遠遠超越了其他人。他的速度、力量和耐力都達到了驚人的程度,甚至可以輕松完成一些原本只有特種兵才能完成的訓練項目。
“徐,你簡直不是人,是怪物!“一次體能訓練后,一位同學氣喘吁吁地說,“你怎么能跑得這么快,力量這么大?“
徐長卿只是笑笑,沒有解釋。他知道,自己的特殊能力必須隱藏起來,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1927年的哈德遜河畔,西點軍校的哥特式建筑群在晨霧中若隱若現。17歲的徐長卿站在學員隊列里,肩章上的將星紋章在朝陽下泛著冷光——這是三代從軍的徐家特有的徽記,讓他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成為焦點。當總教官霍克上校在點名冊上看到“徐“這個姓氏時,鏡片后的目光明顯多停留了三秒。
戰術教室里,胡桃木長桌上鋪滿等高線地圖。徐長卿握著指揮杖的手突然頓住,指尖在法國北部地形模型上輕點:“若在阿登山區部署機械化步兵,需注意三公里外的隱蔽炮兵陣地。1916年索姆河戰役時,德軍正是利用這種地形差完成逆襲。“教室里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就連正在記錄的作戰參謀都抬頭驚望——這段戰例分析連最新版《現代戰爭概論》都未曾提及。
“徐學員的推演堪稱教科書級別。“霍克上校的皮靴碾過地板,在徐長卿繪制的裝甲兵機動路線圖前駐足,紅筆突然在圖上劃出銳角:“但這里忽略了雨季泥濘對履帶的影響。“少年轉身時目光沉靜,指尖已在沙盤上重塑地形:“如果搭配我改良的橡膠履帶齒紋設計,通過性可提升 47%。“上校的瞳孔微微收縮,他記得這種改良方案三天前才在陸軍工程兵團內部會議上提出。
障礙訓練場上,鐵絲網在暴雨中泛著冷光。當徐長卿第 17次刷新 400米障礙跑紀錄時,戰友們正趴在終點線嘔吐。二等兵約翰遜盯著秒表的手在發抖:“四分十二秒...這比上屆畢業生紀錄快了兩分鐘!“少年彎腰扯掉沾滿泥漿的作戰靴,腳趾在濕滑的地面無意識摳入泥土,掌心的老繭卻是系統強化體能時自然生成的偽裝——他必須讓這些異于常人的表現看起來像后天苦練的成果。
深夜的圖書館,煤油燈在橡木書架間投下搖曳的影子。徐長卿正在批注《克勞塞維茨戰爭論》,鋼筆突然在“精神要素“章節停頓。系統傳輸的記憶碎片中,閃過唐國薛氏正在研發的磁軌炮設計圖——那種超越時代的動能武器,恰恰需要重新定義“火力覆蓋“的戰術思維。當他在筆記本上畫出第一幅多兵種協同作戰示意圖時,窗外傳來值星官的腳步聲,墨跡未干的圖紙已被折成紙船模樣塞進衣兜。
深秋的野外演習中,徐長卿所在的藍軍被紅軍主力壓制在波托馬克河支流。當學員們按照教科書準備構筑防御工事時,他突然截取電臺頻率,用摩爾斯碼向后勤連發出假命令。三小時后,偽裝成補給車隊的裝甲分隊從紅軍側后殺出,指揮車上的霍克上校看著舉著白旗跑來的“俘虜“,終于露出了第一個笑容:“徐學員,你比地圖上的等高線更難琢磨。“
圣誕前夜的學員聚會上,約翰遜醉醺醺地搭住徐長卿的肩膀:“我聽說你曾祖父在圣米耶勒戰役中用刺刀挑落過德軍軍旗?“少年的指尖劃過威士忌杯沿,系統植入的記憶讓他清晰看見曾祖父倒在馬恩河的彈坑里——那具本該屬于原主的記憶殘像,此刻卻像老照片般泛黃。他突然舉杯一飲而盡,任由酒精灼燒喉管:“軍人的榮耀,從來不在勛章上。“
當新年第一縷陽光掠過西點教堂的尖頂時,徐長卿在戰術報告末尾簽下名字。墨跡未干的紙頁上,“裝甲集群大縱深作戰“的標題格外醒目,而在頁腳不起眼處,畫著半枚模糊的唐國國徽——那是他與薛氏家族秘密通信的暗號。窗外傳來坦克引擎的轟鳴,他知道,屬于自己的戰場,從來不限于軍校的演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