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

要厘清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青年政治認同的具體來源及其生成機制,需要較為系統的理論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經驗研究,然而從有關政治認同、網絡政治傳播的理論和經驗研究現狀來看,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對政治認同的內涵界定和分類未有定論,引致有關政治認同的構成、現狀和培育研究存在問題。首先,在對政治認同的內涵界定中,已有研究中多將政治認同視為個體對所屬群體的一種歸屬感,但從政治認同對政治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意義及其本身的培育過程來看,政治認同不僅是個體對所屬群體一種心理歸屬感,更是個體對政治共同體的一種積極情感傾向,與政治支持緊密相關。其次,政治認同的客體存在多層次的特性,在對政治認同現狀的評估中,須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基于政治認同客體的多維性對政治認同構成進行有代表性的劃分,并基于多維角度進行評估,方能更為準確地描述中國青年政治認同現狀及特點,直接基于單一角度評價中國青年政治認同狀況的做法有欠妥當。

第二,對網絡政治傳播過程中青年政治認同的具體來源缺乏必要的梳理,部分已有研究從個體網絡使用頻率、網絡使用動機、網絡媒體接觸類型等方面對網絡政治傳播中的網絡環境因素對個體政治認同的影響進行了探討,也有部分研究確認了中國網絡政治傳播場域的“雙重空間特性”,并對其新聞生產偏好特征進行了一定的實證分析,為審視中國網絡政治傳播場域與青年政治認同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卻未能對中國語境下網絡政治傳播場域的雙重空間特性及其新聞生產偏好與青年政治認同的具體關聯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網絡政治傳播本身所特有的多元信源特征、參與互動機制乃至個體政治心理特征等因素對青年政治認同可能存在的影響未能進入研究者的視角,如若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網絡信源特征、參與互動機制對青年政治認同可能存在影響,那么,哪些因素對青年政治認同存在影響?存在怎樣的影響?對青年政治認同不同方面的影響方向和強弱又是否一致?

第三,網絡政治傳播過程中網絡信源特征、參與互動機制等因素如何影響青年政治認同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事實上個體的發展是一個以自身為主體,與周圍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過程,網絡政治傳播過程中青年政治認同的形成是國家建構、社會塑造(制約/參與)和個體自主三方互動的結果[4],個體在國家政治認同建構過程中并非完全被動,而是作為行為主體幫助網絡信息環境與個體政治心理實現聯結的重要變量,對個體政治認同的形成與發展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對網絡政治傳播與青年政治認同的關系梳理中缺乏綜合性的解讀視角,使得網絡信源特征、參與互動機制與青年政治認同之間關系解讀中缺失了重要的中間變量,無法完整構建網絡政治傳播—個體政治心理特征—政治認同的因果機制。此外,其他結構性資源因素(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狀況等)和個體基礎社會心理(生活滿意度)也是影響個體政治態度和行為的重要變量,網絡信源特征、參與互動機制與青年政治認同之間的關系方向和強弱是否會因為這些因素而發生變化?

事實上,網絡政治傳播與青年政治認同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兩者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一方面,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青年政治認同的生成過程蘊含著政治信息的傳播和個體政治心理的發展的雙向過程,在網絡政治傳播對個體政治認同的影響過程中,個體的某些內在特性和行為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中間變量角色,從而與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的其他信源特征共同影響個體政治認同的最終發展結果;另一方面,政治認同本身不僅具有層次性,且作為一種整體態度系統,在其生成過程中,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各成分之間存在一定的次序邏輯[5],在傳播效果發生上也存在一定的邏輯順序,即網絡政治傳播場域的信息傳播/參與互動機制對政治認同不同層面的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的變化性,各層面之間也可能相互作用,從而影響政治認同的最終發展結果。

因此,對中國語境下網絡政治傳播與青年政治認同之間關系的準確全面解讀不僅需要從網絡政治傳播場域的“雙重空間”特性考量其信源特征,也需要基于傳播效果發生的邏輯順序深入考察信息傳播/參與互動對個體政治認同不同層次的具體影響,更需要將個體既有政治心理特征納入研究視野,從而厘清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信源性質、信息內容、內容組織等網絡信源特征、網絡參與互動類型如何與個體既有社會態度在信息傳播/參與互動過程中相互作用、共同影響青年政治認同的動態生成過程,構建“網絡政治傳播—個體政治心理特征—政治認同”的完整因果機制。基于已有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書聚焦網絡政治傳播中信息生產特征、網絡參與互動機制與青年政治認同的關系,從受眾的網絡媒體使用、網絡政治傳播中信源特征、參與互動、個體政治心理特征、結構性資源等方面逐步梳理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青年政治認同的主要來源及其生成機制,主要關注以下問題。

1.當代中國青年群體網絡媒介使用與政治認同現狀如何?是否如既往研究所揭示的那樣,網絡媒介使用必定會降低青年政治認同?

2.中國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信息內容如何生產?信息傳播過程中媒體框架偏好又將如何影響青年政治認同?

3.態度的改變是接收者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理性”過程,中國語境下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參與互動又將怎樣影響青年政治認同?

4.網絡政治傳播中的網絡信源特征、網絡參與互動類型、個體政治心理特征如何影響青年政治認同?哪些因素更重要?網絡政治傳播場域中個體政治心理特征、個體結構性資源特征又將如何與網絡信源特征、網絡參與互動共同影響青年政治認同的最終發展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密山市| 乌兰县| 揭西县| 新巴尔虎右旗| 瑞金市| 西乌珠穆沁旗| 凤冈县| 潍坊市| 平安县| 交城县| 上高县| 屏山县| 南充市| 巴青县| 开远市| 北川| 博野县| 肇东市| 新昌县| 应城市| 灵山县| 兴安县| 望城县| 喀喇| 青龙| 曲靖市| 伊春市| 鞍山市| 屯门区| 南雄市| 保德县| 岫岩| 宁乡县| 阿拉善右旗| 油尖旺区| 新余市| 台东县| 梁平县| 溧水县|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