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俄羅斯學者的新思考
- 陳愛茹
- 12619字
- 2025-04-28 18:40:20
緒論 當今俄羅斯關于社會主義未來主題的思考
1991年底,蘇聯在內外反社會主義勢力合力的作用下被摧毀之后,資本主義制度在俄羅斯復辟,關心俄羅斯和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就開始了關于未來主題的思考。他們既思考俄羅斯的未來,也思考人類的未來。1993年,俄羅斯學者就再次指出“隧道的盡頭是社會主義的復興”[1],可以說,對社會主義未來的思考在俄羅斯從未中斷。
近年來,伴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出現的新情況、新態勢,俄羅斯社會各界對社會主義未來的思考和關注開始回潮。不論是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還是當代俄羅斯知識分子群體,都開始對社會主義進行新探索和再思考。
這一輪對社會主義的闡釋和研究,從發生時間來看,是在蘇聯解體之后,因此,俄羅斯的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和俄羅斯學界紛紛使用“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來對其界定,以此區別于蘇聯時期對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認識。
在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興起的背景是什么?“新社會主義”涉及哪些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問題,對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認識有哪些新闡釋和新發現,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上,有哪些創新性的見解?“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在俄羅斯有發展前景嗎?會是俄羅斯未來要選擇的發展道路嗎?這些都值得我們關注并進行深入的研究。
從理論視角看,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作為一個既搞過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又搞過資本主義制度建設的國家,有兩種制度對比研究的優勢,其左翼理論家和知識分子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和再思考,是“他山之石”,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從實踐視角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國際上是否有吸引力,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能否在最早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的地區實現復興和回歸,這對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我國而言,一方面體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否對他國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在考證我國的發展實力、我國制度的道義優勢是否在國際上獲得了贊同和認可。
一 俄羅斯新自由資本主義改革路徑受挫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再次緩慢回潮的根本原因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改行的新自由資本主義“改革”路徑受挫,社會期望與社會現實脫節,由此引發的民眾對俄羅斯當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是當今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緩慢回潮的根本原因。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棄社會主義制度,改建資本主義制度,備受國際社會矚目。借蘇聯解體之機復辟的資本主義制度,歷經30余年的發展,在俄羅斯結出了什么樣的“果”已經逐漸變得清晰。俄羅斯歷經30余年的資本主義建設階段,根據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整體狀況,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俄羅斯向資本主義制度轉軌的路徑選擇并不成功,俄羅斯并未建成其社會各界曾寄予厚望的繁榮、富強、自由、民主、公正、平等的公民社會。
俄羅斯新自由主義“改革”路徑失敗,主要體現在:俄羅斯經濟地位不斷下滑,國際影響力逐年下降,地緣政治影響力不斷萎縮,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經濟結構使其經濟發展受制于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國際價格,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下滑,俄羅斯經濟就深陷危機。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В.И.達西切夫指出:“俄羅斯經濟建立的石油天然氣模式是沒有發展的增長模式。”[2]俄羅斯社會公平缺失,社會階級階層結構固化,社會流動性受阻,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鴻溝不斷擴大。[3]俄羅斯社會變成了極少數的巨富和不多的中間階層以及大多數貧困和相對貧困階層的金字塔形結構。這種社會狀況得到了以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專家、學者為首的社會學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的印證。他們進行的研究表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社會發生了劇變。首先表現在社會結構上,俄羅斯由蘇聯時期的兩個階級、兩個階層(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國家公職人員——筆者注)裂變、分化為:寡頭、執政“精英”、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臨時工等階級階層。社會結構的變化徹底改變了俄羅斯,根據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通訊院士Ж.Т.托先科提供的數據,2014年,俄羅斯110個寡頭掌控了35%的國民財富,3%的人掌握了70%的國民財富,而且這一指標在穩步擴大。當前,最富有的1%俄羅斯人占據著俄羅斯所有個人資產份額的71%。[4]而在2004年,俄羅斯最富有的10%人口控制著30%的國民財富,僅十年間,俄羅斯國民財富向少數人手中積聚的速度和規模都超乎想象。當今俄羅斯社會,一方面,是最富有的10%的人口擁有87%的國民財富;另一方面,俄羅斯中產階級發展受挫,臨時工階層處境悲慘,大多數公民生活艱難。[5]俄羅斯學者認為,俄羅斯的確形成了一個中產階級,但是“俄羅斯的中產階級與西方不同,他們不是企業主和自由職業者,他們主要是官員”[6]。
此外,俄羅斯各級政府官員貪污受賄現象十分嚴重,人民強烈不滿。根據俄羅斯大眾傳媒的報道,有組織的刑事犯罪已變成俄羅斯社會政治形勢不穩定的一個因素,他們甚至認為,有組織刑事犯罪已經成為“社會政治發展的決定性環節”。
社會上對新自由主義“改革”路徑的質疑之聲日盛。盡管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不斷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聲,接收克里米亞重返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但在俄羅斯社會內部,對俄羅斯當前選擇的新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質疑之聲迭起。用俄羅斯左翼學者Е.Ф.蘇利莫夫的話講,“新的俄羅斯統治者以欺騙的方式上臺。向人民許諾社會民主化、改革、擺脫危機狀況并復興俄羅斯,他們沒有完成甚至從沒有打算完成這一系列重要任務之中的任何一個”[7]。
Е.Ф.蘇利莫夫指出,社會民主化、改革、擺脫危機狀況并復興俄羅斯是“噪音一般的宣傳裝飾”,而實際發生的變化具有與此相反的性質。取代真正的民主化,重生的俄羅斯資產階級建立了霸道的寡頭制度;取代真正的改革,人民獲得的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反革命國家政變;取代擺脫社會經濟危機狀況的是災難性危機的不斷深化和拓展。允諾的改善勞動人民生活變成了國家90%的人口都空前的貧窮,掠奪性的私有化和周期性的通貨膨脹剝奪了人民此前所擁有的一切。執政當局所倡導的自由、人權變成了普通勞動者在面對執政當局、官僚、投機分子、企業主、銀行家和重生的俄羅斯資產階級的其他代表和中產階級時完全不受保護。普通公民不僅與所有權、政權、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完全隔絕,而且是因犯罪性的恐嚇、恫嚇而與所有權、政權、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完全隔絕。普通公民無論在哪里都感受不到自己是安全的。人數很少的一個篡奪政權的階層掠奪了人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物質生活有保障和能夠獲得自由的想法。普通公民失去了發展前景和對幸福美好未來的向往。取代對幸福美好未來的向往,“沒有良心、不受法律約束的、野蠻的地主老爺們”、俄羅斯寡頭及其政權取得了合法的地位。[8]
正因如此,俄羅斯社會對其當前的資本主義制度建設的不滿意度居高不下。根據俄羅斯尤里·列瓦達研究中心掌握的數據,在社會對“改革”(指葉利欽、蓋達爾時期的改革)的態度中,完全地、無保留地支持市場改革的人所占的比重很小,在“改革”的最初幾年,它沒有增加,有時候反而下滑了。稍晚些時候,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是并不穩定。不接受“改革”的公民的份額相對比支持“改革”的人而言,是穩定的。到葉利欽擔任總統任期結束的時候,不接受“改革”的公民的數量超過了人口的3/4。2009年,有48%的居民認為“改革”給國家帶來了“更多的危害”,27%的人感到“難以回答”,25%的俄羅斯人果斷地認為這場“改革”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引起了關注。有48%的商人認為“改革”給國家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給出這樣答案的也占比較高,達到了 40%。讓人感興趣的是,有 41%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聲稱,由于“改革”,自己利益受損了,但他們依然認為 “改革”對國家有利。甚至在商人中,支持“改革”的份額也是高于認為自己個人因“改革”而獲益的人的份額。[9]根據尤里·列瓦達研究中心2010年3月獲得的數據,7%的俄羅斯成年居民認為,這場“改革”“對經濟產生了絕對正面的影響”,24%認為“改革”“沒有任何必要”,22%認為“改革”“給經濟帶來了破壞作用”。也就是說,認為“改革”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占30%多一點,而對其持否定觀點的人占到46%。[10]事實證明,俄羅斯新自由資本主義“改革”路徑失敗是當代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緩慢回潮的根本原因。
二 俄羅斯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對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守是當今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緩慢回潮的主要原因
以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為代表的俄羅斯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對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守是當今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緩慢回潮的主要原因。在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就旗幟鮮明地反對國家走資本主義道路。從蘇聯解體之初迄今,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深陷低潮的大背景下,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不畏環境艱險,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為俄羅斯保留了社會主義“火種”。
當代俄羅斯的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作為21世紀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紛紛在綱領中提出“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等理念,對在新條件下如何爭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應該制定什么樣的戰術和戰略,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路徑和方式方法,進行闡釋和分析。比如,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綱領中闡釋的“革新社會主義”、公正俄羅斯—愛國者—為了真理黨闡釋的“新社會主義”。此外,俄羅斯共產主義工人黨、蘇聯布爾什維克共產黨、俄羅斯共產黨人黨、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俄羅斯共產主義工人黨、俄羅斯共產黨人共產黨、俄羅斯左翼陣線、聯合共產黨、革命工人黨、“Э.В.利莫諾夫的另一個俄羅斯”政黨的綱領中,都對社會主義有新的闡釋和解讀。除了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的綱領之外,各個左翼政黨的領導人和主要理論家也紛紛發表文章,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反思蘇聯解體的原因和教訓,闡釋“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想和理論。比如久加諾夫在《我們的同時代人》上發表《社會主義是擺脫危機的出路》[11],各主要左翼政黨的網站[12]上對“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也都有各自的解讀,等等。
俄羅斯的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始終謀求建立一個公正的社會,積極采取各種實踐活動為廣大勞動者階級謀利益。比如,俄羅斯聯邦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認為,建立公正社會的理想,早在馬克思之前就已經出現,不同思潮的擁護者,從基督教社會黨人到無政府主義者,都希望建立公正社會。在蘇聯時期,世界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有缺陷,這是由內因和外因、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久加諾夫在重建俄羅斯聯邦共產黨初年強調,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主張建立一個“革新”的社會主義,即未被扭曲、沒有犯致命錯誤、集中體現當代人類社會一切美好事物的社會主義。[13]以久加諾夫為代表的俄羅斯共產黨人所闡釋的公平正義思想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社會主義革命先驅所追求的真正公正、平等的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具有一脈相承性。久加諾夫領導俄羅斯聯邦共產黨堅持踐行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而公平正義是內涵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之中的。如果不是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也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不會有馬克思之后列寧領導的底層民眾進行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制度,其發展、變化的整個過程,都體現了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所以,盡管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馬克思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挫折,陷入低潮,但是,像久加諾夫這樣的意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并沒有放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而是在逆境中執著地堅守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像久加諾夫這樣的當代共產黨領導人及其領導的眾多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他們正舉起前人曾高舉的紅旗,為前輩曾畢生追求的真正公平、正義、平等、自由的社會而進行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俄羅斯的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在堅守社會主義思想的同時,對資本主義制度展開了深刻批判。比如,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指出,俄羅斯的資本主義是反動的和買辦的。2014年10月18日,久加諾夫在為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中央全會所作的政治報告中,首次對俄羅斯資本主義的整體性特征進行了概括。他指出,第一,當今的俄羅斯社會是反動的、倒退的社會。工業品生產僅達到發達國家的1/5,農村遭到破壞,金融信貸制度癱瘓,各個經濟和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急劇下滑。與官方的宣傳相反,俄羅斯的工業持續惡化。一些企業遭強制停工,很多企業縮減工作周,壓低工資并拖欠工資。第二,俄羅斯建立起來的是寄生的資本主義。今天的俄羅斯國家機關是整個蘇聯時期的兩倍。大部分健康勞動力都集中在私人保安公司。與2000年相比,工業領域工人的數量縮減了200多萬人。但是,在不動產行業和銀行金融部門就業的人數幾乎增長了300萬人。所有與投機相關的行業都是寄生在實體經濟上。第三,俄羅斯資本主義有買辦性。新出現的“具有戰略眼光的所有者”立刻就認定,只有成為能源的所有者,他們才能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擁有一席之地。從那時起,俄羅斯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只有兩個部門:能源出口部門和銀行部門。其他部門,尤其是科研部門,被殘酷無情地摧毀了。最近一段時間,買辦資本涉足的區域進一步拓寬。俄羅斯內部市場被強迫接受外部的供貨,主要商業網絡都掌控在跨國公司手中,甚至軍工體系都依賴成套的進口。買辦資本主義從俄羅斯榨取巨額資金,2014年,有900億美元流往俄羅斯境外,這比2013年同期多出一倍。這些錢通常是流往對俄羅斯實行制裁的那些國家。全球資本主義一體化讓俄羅斯處在被奴役的地位。今天有很多“統一俄羅斯黨人”抨擊美國國務院,但是,正是他們在國家杜馬通過了法律,讓俄羅斯經濟處于外部力量的監督下。為了法國的“米斯特拉利航空母艦”,日本的“豐田汽車”,意大利的皮鞋和土耳其的西紅柿,俄羅斯支付的不僅僅是石油美元,還有對本國經濟的破壞。第四,俄羅斯的資本主義具有寡頭性。大資本和中等資本天生都與官僚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區別僅僅在于,全俄羅斯范圍的寡頭都被列入了《福布斯》雜志富豪榜,而中等精明能干的人和兄弟們都在“地區層面上”。買辦資本內部的沖突剛好凸顯了其寡頭的本質,國家強力政權的擁護者——大資本家與權力結盟,打算在私有化的過程中,攫取一塊新“肥肉”。另一邊是擁護自由主義的資本家。這些人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寵愛,但是在重新分配財產的時候又遭到了排擠。資產階級的兩個分支都競相壓榨勞動人民,他們之間的斗爭讓民眾看清了國家矛盾的實質。可見,俄羅斯資本主義是反動的、寄生的、寡頭性的和買辦的,它是沒有生命力的,歷史上注定了要失敗。由此可見,社會主義生活方式被毀掉了。對勞動人的尊敬曾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在資產階級國家,勞動崇拜被宣揚懶散、消費主義和貪婪所取代,原來在勞動集體中受到崇拜的互助和合作被消解殆盡,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異化正在形成。資本主義導致國際沖突增多,雇傭工人在爭奪工作崗位的斗爭中爭吵,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沖突被激化。這一切打擊了多民族的俄羅斯。新的矛盾與十月革命前俄國原有的矛盾糾纏在一起。西方的制裁讓國家的需要與其所執行的方針之間的沖突更加明晰。[14]
可以說,如果沒有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對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的堅守,沒有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對社會主義思想和理念的宣傳,沒有共產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對勞動者階級切身利益的維護和捍衛,社會主義思想沒有先進的政黨作為載體,“新社會主義”思潮的緩慢回潮也勢必難以出現。
三 知識分子群體“向左轉”是俄羅斯“新社會主義”思潮緩慢回潮的直接原因
知識分子群體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和再思考,是當今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緩慢回潮的直接原因。知識分子群體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和再思考,從蘇聯解體之初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囿于當時的具體情況,人數少、影響力有限。自2011年起,圍繞著“蘇聯解體20年之后”這個主題,俄羅斯社會開始形成一個對“轉軌”進行反思的思潮。在這輪反思思潮中,以“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之后的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等為主題,闡釋對社會主義的新觀點、新認識和新看法的專家和學者人數不斷增多,隊伍不斷擴大。通過觀察俄羅斯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觀點,可以發現,知識分子群體“向左轉”正成為當前俄羅斯學界的一個主要變化方向,這直接帶動了“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在俄羅斯的緩慢回潮。
在蘇聯解體初期,信仰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學者就謀求成立“全俄羅斯社會主義取向的學者協會”。1994年10月,俄羅斯馬克思主義學者組織——“全俄羅斯社會主義取向的學者協會”成立,在成立大會上,共有來自48個地區分支機構的226名代表和29名受邀請者參會,其中院士5人,博士95人(其中包括哲學博士30人,經濟學博士22人,歷史學博士14人,物理—數學博士11人,法學博士9人,技術學博士1人,地理學博士1人,醫學博士1人,社會學博士1人,化學博士1人等),副博士101名。1999年,“全俄羅斯社會主義取向的學者協會”開始組建國際組織,致力于研究“21世紀社會主義”問題,其分支機構高達76個。時至今日,“全俄羅斯社會主義取向的學者協會”一直堅持其社會主義理想和追求,參與學者人數不斷增加,影響區域和范圍不斷擴大,不斷地發聲支持國家轉向社會主義建設方向。[15]除“全俄羅斯社會主義取向的學者協會”,左翼學者在1994年還成立了一個“現實主義者聯盟”,他們建立了“爭取新社會主義俄羅斯運動”社會統一聯盟,該聯盟的主要領導人后來創建了“俄羅斯社會主義統一黨”,2007年該黨并入公正俄羅斯黨,現在已經更名為“公正俄羅斯—愛國者—為了真理黨”,“公正俄羅斯—愛國者—為了真理黨”作為“爭取新社會主義俄羅斯運動”思想的繼承者,活躍在當今俄羅斯政壇上。[16]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作為俄羅斯“新社會主義”思想的“領頭雁”,終于引領起一大批覺醒者,使俄羅斯“新社會主義”演變成一股社會思潮。
在當今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之后的社會主義”等提法或者成為學界研討會的主題,比如俄羅斯科學院經濟所和“選擇”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社會主義之后的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17]或者作為專門網站的名稱,比如“新社會主義”網[18]、全俄羅斯“爭取新社會主義”運動;[19]在期刊文章和學術專著中,社會主義主題亦頻頻出現。[20]
俄羅斯的很多學術研究,都立足于當今俄羅斯社會不公正的現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以及階級分析方法,對當前俄羅斯資本主義展開深刻批判。比如,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持續關注俄羅斯社會階級、階層的演變,關注當今俄羅斯貧富兩極分化的現狀,關注俄羅斯臨時工階層,用筆做武器,以文章為載體,批判當代俄羅斯資本主義。在《間接材料》《自由思想》《社會科學與當代》《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近現代史》等學術期刊上,可以查到大量與社會主義主題相關的文章。[21]這些文章關注的主要議題為:21世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社會主義與市場的關系、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宏觀調控問題、社會主義與公平正義的關系、社會主義與十月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在21世紀面臨的挑戰和應答,等等。此外,還有很多對社會主義進行再思考和新探索的學術專著出版,主要有Е.Ф.蘇利莫夫的《社會主義——神話還是人類的未來?》[22],斯拉溫的《俄羅斯和社會主義》[23],布茲加林的《社會主義的復興》[24],莫洛科夫的《21世紀的東正教和社會主義》[25],以及《1917年十月:21世紀的挑戰》[26]《社會主義理論經驗和前景》[27]《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及其在21世紀的發展》[28]《社會主義及其在俄羅斯復興的條件》[29],等等。
當前的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將俄羅斯未來社會發展道路的找尋和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融為一體,以當代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的方式體現出來。關注俄羅斯的“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思潮,解讀當代俄羅斯左翼政黨和馬克思主義學者對“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的闡釋和解讀,提煉并總結其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新思路、新理論、新貢獻,對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發展不無裨益。
[1] 參見[俄]H·莫羅佐娃《隧道的盡頭是社會主義的復興》,原載《真理報》1993年11月18日。該文的摘譯刊發在1993年12月24日《參考資料》。
[2] В.И.Дашичев.Капитализм и социализм в судьбах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Ин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ки.2010.С.30.
[3] 參見陳愛茹《裂變與分化:俄羅斯社會階級階層的演變》,《國外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
[4] Сергей Аксёнов.Право на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https://www.drugros.ru/partiia/ideologiia/pravo-na-spravedlivost.
[5] 陳愛茹:《裂變與分化:俄羅斯社會階級階層的演變》,《國外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
[6] Алексей Левисон.Бедные пенсионеры и богатые начальники.Неприкосновеный запас.№ 6.2021.
[7] Е.Ф.Сулимов.Социализм-миф или будущее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УРСС.Москва.2001.С.99-101.
[8] Е.Ф.Сулимов.Социализм-миф или будущее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УРСС.Москва.2001.С.99-101.
[9] [俄]阿列克謝·格奧爾吉耶維奇·萊溫松:《對20世紀90年代初改革的社會評價》,陳愛茹譯,《觀察與思考》2014年第11期。原文參見Новая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www.ru-90.ru。
[10] [俄]阿列克謝·格奧爾吉耶維奇·萊溫松:《對20世紀90年代初改革的社會評價》,陳愛茹譯,《觀察與思考》2014年第11期。原文參見Новая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www.ru-90.ru。
[11] Г.А.Зюганов.Выход из кризиса -социализм.Наш современник.№ 6.2009.
[12] Программа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http://kprf.ru/party/program.Программ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рабочей партии.http://rkrp-rpk.ru/content/category/2/20/47/.Программа всесоюзно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Большевиков.http://www.vkpb.ru/index.php/programma-vkpb.等等。
[13] 《久加諾夫談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和俄羅斯的社會走向》,《科學社會主義》1996年第4期,原文參見《蘇俄報》1996年5月4日。
[14] Положение рабочего класса в России и задачи КПРФ по усилению влияния в пролетарской среде.18 отктября 2014.http://kprf.ru/official/2014/10/19/vi-oktiabrskii-plenum-tsk-kprf/.
[15] Российские учёные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ориентации.http://onfront.narod.ru/WorksRUSO.htm.
[16] Программа Партии Справедливая Россия.https://storage.spravedlivo.ru/pf59/075833.pdf.
[17]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М.И.Воейков.Социализм после социализма.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Алетейя 2011.
[18] 俄羅斯“新社會主義”網站的網址為:http://novsoc.ru。
[19] 從2019年開始Н.Н.普拉托什金(Н.Н.Платошкин)開始積極呼吁籌建全俄羅斯“爭取新社會主義”運動。https://new-socialism.org/o-dvizhenii/。
[20] 俄羅斯一些期刊發表了大量與“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主題相關的文章,探討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向何處去以及社會主義是否應該成為俄羅斯社會未來發展路徑的選擇等問題,同時,還探討關于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問題,比如社會主義是后資本主義社會,還是可以與資本主義并行的社會?通過議會斗爭能夠實現社會主義嗎?等等諸多理論問題。這些期刊主要有《Неприкосновенный запас》《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м мире》《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науки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等等。與“新社會主義”主題相關的專著也比較多,主要有:Е.Ф.Сулимов.Социализм-миф или будущее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УРСС.Москва.2001.Б.Ф.Славин.Социализм и Россия.М.:Книжный дом“ЛИБРОКОМ”.2013.А.В.Бузгалин.Ренессанс социализма.УРСС.Москва.2003.А.Е.Молотков.Православие и социализм в XXI веке.СПб,2007.Под общей редакцией А.А.Сорокина.Октябрь 1917:вызовы для XXI века.М.:Ленанд.2009.Ф.Н.Клоцвога.Социализм.Теория.Опыт.Перспективы/Изд.второе,переработанное дополненное.М.,2008.Коллективный труд ученых во главе с И.М.Братищевым.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пыт социализма и его развитие в XXI веке.Анализ,реальность,перспективы.М.,2009.В.С.Шевелухи.Социализм и условия его возрождения в России.М.,2012.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М.И.Воейков.Социализм после социализма.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летейя.2011.В.И.Дашичев.Капитализм и социализм в судьбах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Ии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ки.2010。
[21] 這類文章主要有:А.Г.Левисон在《社會科學與當代》雜志上發表的《作為神話與現實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Как миф и легенда капитализм и социализм)、在期刊《間接資料》雜志上發表的《作為理想國的社會主義》(Социализм как утопия)、《古代的社會主義》(Анархический социализм)和《20世紀70年代的社會學和社會主義》(1970-е,социлализм и социалогия),А.魯斯基在《自由思想》雜志上發表的《沒有實現的社會主義》(Нереальный социализм),С.謝爾蓋耶夫在《НГ.Ex libris》上發表的《社會主義從右向左轉》(Социализм,перевернутый справа налево),А.舒賓在《間接資料》上發表的《21世紀社會主義》(Социализм 21 века),Г.薩利維婭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志上發表的《社會主義還是民主制?》(Демократия или социализм?)、在http://dlib.eastview.com/browse/doc/21970675網站上發表的《作為一種宗教選擇的社會主義》(Социализм как религиозный выбор),В.沃爾諾夫發表的《歐洲式的新社會主義》(Новый социализм по-европейски?),П.索羅金的《社會主義與社會平等》(Социализм и социальное равенство),Г.希曼諾夫發表的《我們需要社會主義嗎?》(Нам нужен социализм?)、《基督教、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Христианство,социализм и национализм),Й.舍夫茨發表的《社會主義不是烏托邦》(Социализм-не утопия),С.克德利娜在《我們的同時代人》雜志上發表的《把社會主義還給我們》(Верните нам социализм),А.謝爾奇科夫在《近現代史》雜志上發表的《巴西的第一個社會主義》(Первый социализм в Бразилии),Н.索明在《青年近衛軍》上發表的《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社會主義?》(Какой же социализм нам нужен?),Д.愛潑斯坦在《自由思想》上發表的《社會主義、私有制和民主思想》(Социализм,частная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 и демократия),В.拉祖特金在《自由思想》上發表的《受過教育的社會主義和民主制》(Демократия и социализм через образование),Н.葉戈連科夫的《社會主義可能是市場的嗎?》(Может ли социализм быть рыночным?),И.奧薩奇在http://dlib.eastview.com/browse/doc/4091759網站上發表的《俄羅斯社會主義:經驗、教訓和前景》(Социализм в России:опыт,урок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А.昌采夫在《НГ.Ex libris》上發表的《神圣的劊子手,或者新社會主義將是什么樣的》(посвященный плач,или чем пахнет новый социализм),В.布達林在http://dlib.eastview.com/browse/doc/42187349網站上發表的《未來的新經濟政策和早期社會主義》(грядущий НЭП и ранний социализм),Э.П.皮沃瓦羅娃在《今日亞洲和非洲》上發表的《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Что такое “социализм с китайской спецификой”?),Н.伊格魯諾娃、С.阿列克西耶維奇在《人民友誼》雜志上發表的《社會主義終結了。而我們留下來了》(Социализм кончился.А мы остались),В.科斯秋克在《拉丁美洲》雜志上發表的《法國左翼論拉丁美洲的“21世紀社會主義”試驗》(Фрацузские левые о латиноамериканском эксперименте “социализм XXI века”),Ю.С.奧加尼相在《政治研究》雜志上發表的《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第一個階段。后蘇聯俄羅斯的經驗》(Социализм как первая стадия капитализма.опыт постсоветкой России),В.佩爾納茨基在《自由思想》雜志上發表的《蘇聯經驗和科學理論中的社會主義》(Социализм в научной теории и в опыте СССР),等等。
[22] Е.Ф.Сулимов.Социализм-миф или будущее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УРСС.Москва.2001.
[23] Б.Ф.Славин.Социализм и Россия.М.:Книжный дом“ЛИБРОКОМ”2013.
[24] А.В.Бузгалин.Ренессанс социализма УРСС.Москва.2003.
[25] А.Е.Молотков.Православие и социализм в XXI веке.СПб.,2007.
[26] Под общей редакцией А.А.Сорокина.Октябрь 1917:вызовы для XXI века.М.:Ленанд,2009.
[27] Ф.Н.Клоцвога.Социализм.Теория.Опыт.Перспективы/Изд.второе,переработанное дополненное.М.,2008.
[28] Коллективный труд ученых во главе с И.М.Братищевым.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пыт социализма и его развитие в XXI веке.Анализ,реальность,перспективы.М.,2009.
[29] В.С.Шевелуха.Социализм и условия его возрождения в России.М.,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