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哪是人間劍?應為天上法
- 西游:趨吉避兇,從黑風山開始
- 彈指即謝
- 2114字
- 2025-05-11 22:18:17
李敘白的心神有瞬間的放松,緊接著立刻提了上來。
身處黑風山,不敢有怠惰懈弛的想法。
虛靈子雖死,卻也只是踢開一塊硌腳的石頭罷了。
距離他在此山【筑基煉己】功成行滿,尚有長且難的崎嶇山徑。
虛靈子完全沒了生息。
少年才緩緩轉過身,看向群妖。
“師父被風月客棧的蝎娘子害死,多虧了藤苑齋鬼藤公及時趕來,與我等同仇敵愾,一起斬殺蝎娘子,為師父報仇。”
這便是李敘白對虛靈子的蓋棺定論。
壞人只有一個蝎娘子。
其他的,全是好人。
鬼藤公驚嘆的注視他,不禁小聲問道:“都是你提前謀劃好的?”
“任何謀劃皆有意外,一旦出現意外,結果難料。
晚輩不過是因勢利導,據實而說罷了。”
妖王默念“因勢利導”十數次,失笑:“老夫白活許多年,到頭來不如你這少年人機智聰慧。”
李敘白倏忽無奈苦笑:“晚輩無辜被虛靈子擄到黑風山,作為人族,身處此地,步步艱險,若不因勢利導,死中求活,晚輩恐怕早成隨意丟于凌虛觀的殘骸。”
“嗯,說的是實話,未曾敷衍老夫。”
“豈敢敷衍,凌虛觀今后還指望著前輩庇護。”
鬼藤公扭頭看向近乎成了肉泥的虛靈子,招來鬼煙,片刻,將之腐蝕的面目全非。
李敘白眼神示意瑯山。
平山校尉立馬呼喚兩頭狼妖,毀尸滅跡。
“吃你一頓飯歇息歇息,老夫再親眼看你煉丹。”鬼藤公道。
李敘白摘下腰間葫蘆,先對妖王笑說:“晚輩還想試試燒煉護顏養陰丸,前輩既然有此興致,一并去煉丹殿便是。”
然后把一葫蘆返命回春丸遞給如花:“分發給諸位弟兄,一人兩顆,別落下了,不夠的話,我繼續燒煉。此丹用于療傷,藥效應是不賴的。”
即使如花貼身伺候虛靈子多年,也未得到過丹藥,頓時感激的長跪不起。
李敘白硬拽起她:“何至于此?”
如花淚水長流,嗚咽道:“有觀主做主,奴婢才覺自己有‘做人’的美妙感覺。”
其余妖魔更是難掩激動。
“眾弟兄,大伙既然認我為觀主,咱們便約法三章。
一,禁食凡人,違者殺無赦。
二,此觀名叫凌虛觀,歸屬道門,從此觀中之人,皆崇道抑佛,遙尊太乙救苦天尊,也便是東極青華大帝。
三,常做好事,積攢功德,以求超凡脫俗,飛升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
你們認我這約法三章,從今往后,定時發下丹藥、我也會為眾弟兄尋找適合修行的功法,共謀長生!”
其實李敘白是在趁熱打鐵。
但,群妖齊殺虛靈子,和他早已綁在一根繩上,哪有理由拒絕這“約法三章”?
除非投靠藤苑齋,可鬼藤公心有芥蒂,肯定不收。
說實在的,李敘白純粹在情天孽海的黑風山謹慎過了頭,光定時發下丹藥一項,莫說約法三章了,約法十章都行。
何況還承諾找尋適合它們修行的功法……
投靠新觀主,做從龍之臣,就是爽!
妖生有望!
群妖興奮不已,跟如花一般,大禮跪拜。
李敘白下達命令,讓它們將凌虛觀里里外外、角角落落打掃干凈。
群妖方才起身,不再小雞啄米似的磕頭。
鬼藤公嘆道:“我那老友死的不冤,沒想到你早把凌虛觀眾妖都拉攏在身邊了。”
“我以誠待人。”
“呵呵,有兩件事想問問你。”
李敘白邀妖王進救苦殿,分坐黃花梨長桌兩旁。
“似玉,請前輩嘗嘗你煮茶的手藝。”
“奴婢遵命。”
鬼藤公看著似玉煮開水,先后放入茶葉、茱萸、蔥姜鹽、陳皮等。
而少年則是喝著泡的茶水。
“后院煉丹殿前,你明明沒有法力,怎么把蝎娘子本相一劍引燃了?”
李敘白反問:“前輩決定站在我這邊時,是否也有那一劍的緣故?”
鬼藤公頷首道:“正是,你先后斬殺山魈、蝎娘子,天賦異稟,又受山神重視,前途無量,再學會煉丹,老夫委實不知虛靈子還有何用。”
“想必前輩也有隱秘不愿被他人知曉,對吧?”
“哈哈……”
妖王拍手大笑,“你呀你,英雄出少年,虛靈子豈是擄回來了個弟子?壓根是請回來了位打破胎中迷的仙人轉世。”
“謬贊、謬贊,不敢當。”
說的越少,李敘白越神秘,鬼藤公越規矩。
黑風山一十八洞妖王,不提犀角,沒人是傻子。
假使知根知底,這妖王盡管放心大膽的坑死他!
守拙城的少年人,都反客為主、太阿倒持了,鬼藤公怎會把他當做傻白甜的孩子?
尤其刺殺蝎娘子那劍,鬼藤公饒是活的夠久,何等搏殺戰局不曾經歷?也從未見過沒有法力,卻爆燃一頭妖王的劍法。
哪是人間劍,應為天上法。
“這是第一問?”
“嗯,第二問……”
似玉煮好了茶,妖王吃了一大口,味道特殊,“虛靈子傳你功法絕對不久,你搪塞老夫,老夫不以為意,也不追根問底,但山神老爺問起,你該如何答復?”
李敘白顯然早有計策:“晚輩煉制的護顏養陰丸,是送給木客前輩的禮品。”
“柳棲那婆娘?她有何法子瞞過尊神?”
“何必隱瞞?拖柳前輩美言幾句,大大方方說出來就是,晚輩確實修煉天賦驚才絕艷,短短數日,勝旁人幾十年。
聽聞山神要讓晚輩擔任香火丞一職,若是同意,或許黑風山的道友們,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敢再對凌虛觀有想法。”
鬼藤公自言自語:“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我老了,凡事束手束腳,比不了你們年輕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前輩切勿這般說。”
“行了,老夫不喋喋不休了,省得遭你厭煩,為老夫做桌子好菜,犒勞五臟廟。”
“如花、似玉,伺候好前輩。”
“遵命。”
李敘白起身,走出救苦殿。
即將跨出院門,余光瞥見鬼藤公點燃了三炷香,恭敬跪拜太乙救苦天尊的木雕像下。
——
十萬八千里路。
虛靈子既死,李敘白了結一樁因果,消了心頭怒火。
意馬歡騰疾馳了三萬余里。
距離猿熟馬馴,邁入下一個小境界調息。
只剩不到兩萬里。
確切的說。
是一萬九千三十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