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一段時日,弘時的日程規律起來,每日先行問安,之后射殿騎馬一個時辰,隨之前往五阿哥府上,學習蒙語一個時辰。
起初胤祺有種趕鴨子上架之感,被侄子架著當起了先生。
可教了幾日后,胤祺發現弘時學的特別快,他所書寫的常用之語已然不夠弘時所學。
無奈,胤祺特地跑到尚書房,取走了一些蒙語啟蒙書籍,照本宣科下,才算應付下來。
胤祺對弘時的聰慧,也有了新的認識,在學業上,他對弘時的在意程度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兒子。
尤其是有幾次叔侄倆閑聊時,談及理藩院一些事務,弘時的見識和言語竟能讓他有種醍醐灌頂之感。
這不由得使胤祺大感意外,對弘時越發有了興趣,自然也不再排斥親自教授弘時。
......
時光荏苒,月余飛逝,轉眼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壬寅。
滿朝上下物議斐然的推舉新太子之事終于到來。
寅時初刻,夜色蒙蒙,黑暗依舊籠罩大地。
雪花像是黑夜中的精靈,在凜冽寒風的吹拂下,如針一樣,刺向逆行之人,穿透心靈。
四九城內,許多深宅大院內凡有四品以上官員者,皆抬出了官轎。
文官上朝坐轎,是禮制,若不坐轎,那才是違制。
至于官轎的規格,自是根據官員自身品級而定。
四品及以下在京文官,只能坐兩人抬的小轎。三品及以上,才有資格坐四人抬的轎子。
寅時末刻,東華門外已經匯集了數不清的官轎及官員仆從。
放眼望去,東華門前盡是身著官服,頭戴頂戴的官員。
有為數不多的白珊瑚或紅珊瑚的,有成片的藍寶石的,數量最多的就是青金石頂戴。
只有一品大員的紅寶石頂戴最少,幾乎都在人群最深處,看不到。
沒過多久,東華門開,諸多官員依照品級次序,逐個進入。
卯時中刻,諸多官員終于齊聚乾清宮。
在這里,人人都自覺保持了安靜,不再如宮門外時,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談說。
只有為數不多資歷甚老品級也高的大臣,才敢互相攀談。
突然,幾名小太監抬著兩張桌子,快步走了進來,將桌子放在了殿內中央。
眾官望去,只見兩張桌子上放著的,一摞摞全是奏折。
奏折共有兩排,前三后四。每一摞奏折上放著一張白紙,紙上各寫了一個繁體的字。
叁、肆、伍,柒、捌、拾貳、拾肆。
就在這時,一道洪亮的“皇上駕到”響徹乾清宮,緊接著,康熙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身后跟著碎步小跑的李德全。
康熙面色十分平靜,安坐龍椅后,他先是看了看左下首的諸位皇子阿哥,又看了看其他的大臣。
“今兒個叫你們都來,為的是朕此前說過的推舉新太子之事?!?
“朕曾說過,推舉新太子,要一惟公議,絕無偏私?!?
“這么長時間過去了,推舉的怎么樣了呢?馬齊,你是南書房大臣,你說說。”
康熙三兩句后,便直接點了馬齊的名。
馬齊微微一愣,隨即心中暗喜,這時候能說話,可是最顯從龍擁立之功的。
“稟皇上,臣等奉上諭,收錄整理在京四品以上,外省三品以上大員推舉新太子的薦章?!?
“截至昨夜,共收錄薦章五百余,其中宗室一百余,臣子約四百?!?
“現所有薦章俱陳于殿內,請諸位同僚側目觀看,共同見證。”
“依照薦章的數量,皇上,諸皇子中,推舉人數最多的是八阿哥?!?
馬齊說完,對著康熙躬身拱手一禮。
他也算是個滑頭,康熙問他推舉的結果,他卻只拿薦章的數量說事,卻沒說出最關鍵的一句,八阿哥當為太子。
即便如此,若八阿哥真的當了太子,也得領馬齊這個首言之情,記他一功。
馬齊話音剛落,殿內便浮現出了很多議論之聲,諸多官員,尤其是站在中后排的官員,三三兩兩的歪頭與身旁之人議論起來。
甚至有的人還對著中間桌子上的奏折指指點點,不知道在說些什么。
康熙冷眼掃視了一圈,隨即緩緩站了起來,在他站起來的一瞬,大殿內竟然再次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他走下臺階,走到桌子旁,背著雙手,稍稍歪頭看了看桌子上的奏章。
隨后如同數數一般,伸出一根手指,在那些白紙上指了指,又點了點。
突然,康熙猛的轉身,看向站在右側一列最前端位置的馬齊,質問道:“馬齊啊,這就是你說的數百薦章?看著也沒那么多嘛?!?
聽這語氣,馬齊微微一愣,連忙轉過身來,面對著康熙,他的心里隱隱升起一股不好的感覺。
不過他還是強行壓下那一抹心慌,回道:“回皇上,桌上的薦章僅有百余。”
“宗親多有勛爵者,任職品級卻不高。還有諸多四品官員,臣等建議他們寫個聯名折子便可,無需人人單具一折,否則,堆積如山,有礙觀瞻?!?
康熙緩緩踱步走了回來,站在馬齊身旁,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隨后又看向了其他官員。
“朕說過,要一惟公議。外省的且不說,在京的,你們都來了,你們說說,推舉的人,都是你們自己看準的嗎?”
康熙這話說完,大殿內依舊針落可聞,無一人敢于開口說話。
康熙面無表情的冷眼看了一圈,又道:“朕看,未必見得吧?!?
“馬齊,朕看這桌子上,怎么沒有二阿哥的薦章?”
馬齊面色微變,連忙道:“皇上,正因廢了二阿哥的太子之位,才有了推舉新太子之事,如何還能再將他列入推舉之內?”
康熙面色瞬間嚴肅起來,冷冷道:“朕問你的是,為何沒有二阿哥的薦章,而不是應不應該有他的薦章。”
聽到這話,還有康熙陰冷的語氣,馬齊心中已經泛起了極度的不好預感。
可他此時此刻不能退縮,只得應著頭皮道:“回皇上,有二阿哥的薦章,如托合齊,耿索圖,還有問審前的凌普之流,他們本就是廢太子心腹,他們的薦章不應作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