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嬴政的崛起,殺袁術,滅袁紹(2)
- 三國之召喚群英雄傳記
- 子未上仙
- 2929字
- 2025-05-04 07:01:00
淝水之戰(zhàn)的硝煙尚未散盡,王翦便命大軍稍作休整,即刻揮師東進,劍指合肥。兩萬五千秦軍如黑色洪流,裹挾著得勝之威,直逼合肥城下。城樓上,袁術部將劉勛望著旌旗招展的秦軍,額角滲出冷汗,慌忙命人緊閉城門,將滾木礌石盡數(shù)搬上城頭。
崔浩與許錦天瑜并轡立于陣前,攤開羊皮地圖。崔浩指尖點在合肥西側的山道:“此路雖險,卻是守軍防備薄弱之處。“許錦天瑜撫須頷首,當即調(diào)遣徐紅根率三千騎兵繞道山后,伺機而動。蒙恬則親率五千精銳,扛著云梯逼近南門,戰(zhàn)鼓如雷中,箭矢似蝗群般朝著城頭傾瀉。
劉勛指揮守軍拼死還擊,滾燙的金汁從城墻上潑下,秦軍士卒慘叫著跌落。但蒙恬麾下皆是百戰(zhàn)之士,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補上。激戰(zhàn)正酣時,徐紅根的騎兵突然從山后殺出,高喊著“秦軍破城“的口號,繞城奔馳揚起漫天塵土。守軍以為腹背受敵,頓時人心惶惶。蒙恬抓住時機,親自舉盾沖鋒,終于撞開了合肥城門。
巷戰(zhàn)中,潘岳揮舞圣火麒麟戟左沖右突,戟影所至血肉橫飛。李繼勛的長槍專刺守軍咽喉,每出一槍必有人倒地。劉勛拍馬迎戰(zhàn)潘岳,雙刀劈出寒光,卻被潘岳戟桿橫掃,震得虎口開裂。慌亂間,秦易的長槍如毒蛇出洞,直取劉勛面門,劉勛倉促格擋,被潘岳趁機一戟斬斷馬腿,摔落塵埃后被亂軍踩成肉泥。
合肥淪陷的消息傳回壽春,袁術怒砸玉盞:“傳令下去,將壽春城防再加三倍!“他集結十萬大軍,在壽春城外三十里處扎下連營,誓要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
王翦的大軍抵達時,正逢暴雨初歇。泥濘的戰(zhàn)場彌漫著肅殺之氣。崔浩望著袁軍綿延數(shù)里的營帳,對許錦天瑜道:“袁軍雖眾,但連營過長,首尾難顧。“兩人商議后,決定采用聲東擊西之計。
蒙恬率五千騎兵佯攻袁軍左翼,戰(zhàn)鼓聲中,袁軍大將紀靈舊部張勛立刻率軍迎擊。與此同時,王翦親率主力直撲袁軍中軍。潘岳舞動圣火麒麟戟,如猛虎下山般沖入敵陣,戟尖挑飛一名袁軍將領的頭盔。東皇太一的東皇槍上下翻飛,所過之處無人能擋。贏天玄的長槍更是神出鬼沒,專刺袁軍要害。
袁軍中軍大亂,袁術急命右翼部隊回援。就在此時,徐紅根率騎兵從側面殺出,陰陽八卦鏜舞動間,將袁軍陣型攪得支離破碎。荊嗣、李繼勛雙槍齊出,在敵陣中左沖右突。潘美揮舞大刀,連斬數(shù)將,刀鋒染血。
混戰(zhàn)中,張勛與蒙恬狹路相逢。兩人皆是當世猛將,兵器相撞聲震四野。張勛力大,刀法剛猛;蒙恬技精,長槍靈活多變。百余回合后,蒙恬突然變招,長槍如靈蛇般繞過刀光,直刺張勛咽喉。張勛倉促間不及閃避,被一槍貫喉而亡。
袁術見大勢已去,率領親衛(wèi)拼死突圍。王翦見狀,命贏天玄、秦易率騎兵追擊。暮色中,贏天玄一槍挑落袁術的頭盔,秦易的長槍抵住他后心:“袁公路,還不束手就擒?“
袁術勒住馬韁,望著四周如鐵桶般包圍的秦軍,長嘆一聲,緩緩丟下手中長劍。壽春城外,“秦“字大旗獵獵作響,王翦站在高處,望著落日余暉下的袁軍殘部,眼中閃過一絲冷峻——這淮南之地,終入大秦版圖。
壽春新立的府邸內(nèi),青銅燭臺將嬴政玄色冕旒的剪影投在蟠龍柱上。閻象、袁渙、楊弘、袁崇煥四人被引入時,正見嬴政握著一卷竹簡臨窗而立,案頭擺放著淮南各郡縣的輿圖。
“諸位可知,朕為何將都城定在壽春?“嬴政忽然轉身,冕旒晃動間,目光掃過四人緊繃的脊背,“昔日楚國郢都失守后,壽春便是淮水之南的咽喉。如今大秦要坐穩(wěn)江南,需得讓淮南人心歸服。“他抬手示意內(nèi)侍賜座,聲音里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閻象垂首不語,指節(jié)捏得發(fā)白。他曾是袁術帳下主簿,深知這位年輕君主的手段。袁渙卻坦然起身行禮:“陛下既以壽春為都,當廣施仁政,減免三年賦稅,以安民心。“楊弘微微頷首,目光中閃過一絲贊許。
袁崇煥始終按劍而立,鎧甲縫隙間還沾著未洗凈的血跡。嬴政踱步至他面前,太阿劍出鞘三寸,寒光映照著袁崇煥警惕的面容:“聽聞袁將軍在淝水之戰(zhàn)中,連斬我三員偏將?“殿內(nèi)氣氛驟然凝固,卻見嬴政突然將劍橫遞過去:“此劍名為太阿,昔日楚王鑄劍,天下威道盡在其中。朕贈此劍,望將軍為大秦執(zhí)威道于江南。“
袁崇煥瞳孔驟縮,指尖在劍柄上顫抖。他想起袁術臨終前那句“吾不如秦皇“,喉頭滾動咽下滿腔不甘,終是單膝跪地接過劍:“末將...愿為主公效命。“
三日后校場,王翦與蒙恬正在演練新募的淮南士卒。盾牌陣與長矛方陣交錯,塵土飛揚中,嬴政帶著四位新降的將領緩緩走來。呂不韋與李斯分立兩側,前者手持竹簡記錄政務,后者目光如炬審視軍容。
“袁將軍既投大秦,可愿與蒙恬將軍切磋一二?“嬴政負手而立,嘴角帶著試探的笑意。袁崇煥解下披風,抽出太阿劍的瞬間,蒙恬已持槍沖來。槍劍相擊聲震云霄,兩人你來我往三十余回合,竟難分高下。
“好!“嬴政撫掌大笑,“淮南健兒經(jīng)兩位將軍操練,定能成大秦精銳!“他轉身看向閻象、袁渙與楊弘,“三位可助李斯梳理郡縣賦稅,呂不韋將在壽春開辦官學,日后淮南子弟亦可為官。“
暮色漸濃時,嬴政登上壽春城樓。遠處淮河波光粼粼,新立的“秦“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他身后,袁崇煥擦拭著太阿劍,閻象等人已開始討論治政方略,王翦與蒙恬則在商議明日的訓練計劃。嬴政望著這片新納入版圖的土地,眼中燃起比燭火更熾熱的光——這只是開端,大秦的威德,終將遠播四海。
隨著暮色漸沉,嬴政轉身走下城樓。當夜,壽春議事廳內(nèi)燭火通明,李斯與呂不韋展開密談。嬴政親擬的政令竹簡在案上鋪開,開篇便是“開墾荒田,興修水利“八個朱砂大字。
三日后,壽春城門處貼出告示。告示寫明:凡愿開墾淮南荒地者,可從官府處領取耕牛、農(nóng)具,新墾田地三年內(nèi)賦稅減半;若有精通水利之人,可直接面見主事者。榜前圍滿百姓,白發(fā)老農(nóng)顫抖著摸過告示,渾濁的眼中泛起淚光:“自楚亡后,淮南已十余年未見如此善政了。“
與此同時,壽春城外的荒地上,王翦、蒙恬率部眾開拔。眾人揮汗如雨,鏟平荊棘、挖掘溝渠。袁崇煥主動請纓,帶領麾下騎兵四處探查水源,在淮河支流上選定三處建壩位置。嬴政親臨工地,挽起衣袖與眾人一同夯土,引得圍觀民眾齊聲叫好。
閻象、袁渙、楊弘三人也各展所長。閻象憑借對淮南地理的熟悉,繪制出詳細的水利規(guī)劃圖;袁渙奔走各郡縣,說服大戶捐出閑置耕牛;楊弘則負責調(diào)配糧草,確保施工人員衣食無憂。呂不韋更是別出心裁,在工地旁搭建臨時學堂,讓工匠傳授百姓建造水渠、制作水車的技藝。
半月后,第一座水利工程竣工。當清澈的河水順著新修的水渠流入農(nóng)田時,一位老婦人捧著渾濁的河水泣不成聲:“老身活了六十載,第一次見到主事者為咱們百姓修水渠啊!“消息傳開,周邊百姓紛紛響應,扛著鋤頭加入開墾隊伍。
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同時,招賢告示也收效顯著。一位隱居山中的老者帶著自制的灌溉器具求見,其設計的“龍骨水車“可使灌溉效率提升數(shù)倍;還有擅長改良土壤的農(nóng)師,提出用草木灰、畜肥改善土質(zhì)的方法。嬴政親自接見這些賢才,給予賞賜并委以重任,引得四方能人志士紛紛南下來投。
數(shù)月后,淮南大地煥然一新。曾經(jīng)荒蕪的田野上,麥浪隨風起伏;新修的道路上,滿載糧食的馬車絡繹不絕。壽春城門處,新的招賢告示再次貼出,這次所求的是精通律法、善理商事的人才。望著城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嬴政對李斯笑道:“當年商鞅變法強秦,如今咱們也要讓這淮南之地,成為富足興盛之所。“
夜幕降臨,壽春燈火通明,學堂里傳來朗朗讀書聲,農(nóng)田間閃爍著巡夜人員的火把。嬴政站在高處,看著這片重獲生機的土地,嘴角勾起自信的笑容——他的抱負,正從這片沃土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