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拉升成本、降低利潤的手段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是互聯網企業常用的手段。
無論是早期的搜狐、新浪,還是后來的阿里、京東、美團,全都開啟過燒錢模式,用低價競爭打垮對手搶占市場的同時,也是在給后來者施壓。
你想進來可以,但能不能承受得住前期的高風險和高投入,就需要慎重了。
在影視行業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已經被用爛了。
舉一個鮮有人知的例子吧!
在另一個時空,只要對華娛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港片的沒落。
原因有很多,比如,灣灣開放進口片管制,好萊塢大片擠壓了港片在灣灣的市場份額,
比如,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又截斷了港片的第二大金主——東南亞市場。
再比如,VCD的普及大大提升了盜版的觀影體驗,對本就不太注重視覺呈現的港片影響最大。
總之,種種原因造成港片就此沒落。在97、98那幾年,行業幾乎停滯,活不下去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政策的放寬,港島電影人開始深入內地謀求生路。
結果就是:
狼入羊群!
要知道,在二十世紀末,內地能撐得起票房的導演就一個馮褲子。老謀子還在和歐洲三大較勁,死磕文藝范兒,還沒有《英雄》的影子。
至于演員明星,有演技的一抓一大把,但具有商業價值的卻屈指可數。
反正和四大天王、金城武、梁朝偉這些根本沒法比。
只短短幾年時間,港島電影人與內地同行合作,涌現出一大批經典之作:《少林足球》、《功夫》、《無間道123》、《門徒》等等。
后來被稱為港片最后的輝煌。
【合拍片】也成了那個年代成功作品的標配。
以至于從男女主到幕后人員,都秉承著一半港島一半內地的原則。
包括內地電影的兩大代表人物,馮褲子的《大腕》、《天下無賊》,以及老謀子的《英雄》,也都有合拍片的影子。
表面上看,港片煥發第二春,內地觀眾也能看到好片子,皆大歡喜。
當然是好事兒。
可背地里,還真不是那么回事兒,內地的電影人被欺負慘了。
沒辦法,在此之前,國產電影走的是歐洲文藝路線,天然的和商業就不搭調。商業化進程更是緩慢的不得了,讓港島來的這波人一沖,幾乎就沒有生存空間。
無論是演員的片酬,還是工作人員入組后的待遇,完全就是兩回事兒。
那段時期,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是港星的天下。
內地除了少數幾個演員能拿到主角,其他人戲再好也只能做配角,而且做配都和港島來的待遇不一樣。
如果任由發展下去,內地影視行業都有被完全占領的趨勢。
雖說一筆寫不出兩個中國人,但可不光是港片要生存啊,全華夏也有更多的電影人等著吃飯。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兩部“神作”誕生了!!
一部是代表內地電影出戰,本著爭口氣的原則,群策群力之下的大制作——
陳詩人的《饅頭血案》。
計劃投資2億人民幣!
這是繼《英雄》之后,內地第二大投資的大制作。
原本是華裔與英皇聯合出資,特效也用香港的特效公司。(那個時間節點的香港特效可一點不差。)
后來,英皇的藝人雖然出演了部分角色,但英皇的廠標卻在出品方中除名了,換成了內地的上影集團和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后期特效也換成了韓國和好萊塢的特效團隊。
因為什么……已經很明顯。
就是要拋開港島,做咱們自己的國產大片。
總之,《饅頭血案》從一部陸港合拍片,變成了純內地出品方、導演主導的純血作品。
結果.....
結果陳詩人不爭氣啊,拍出個史上爛片之首,差點沒把華裔賠死!!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但凡陳詩人不浪,踏踏實實地按計劃去拍,即便它是爛片,即便因為網絡上《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個視頻致使口碑崩壞,輿論洪流。
即便是這樣,這片子都不會賠錢。
按當時的票房和海外版權收入亂七八糟加一塊兒,剛剛好夠2億回本兒。
可是沒辦法啊,詩人就是詩人,后期不停地補拍加戲,生生把制作成本超出去70%,也就是多花了1.4億。
最后3.4億的總制作費用,臉沒露出來,還丟了個大的!
這使得內地影視行業,從出錢的到出力的,再到演戲的演員,更沒法抬起頭來。
離開港島電影人,你們確實不行??!不爭氣啊?
除了老謀子和馮褲子,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于是,第二部神作,以及第二位陳姓大導出現了。
港島導演陳可辛的——《投名狀》。
合拍片!
港島人主導,港島人證明他們比內地強的又一次機會。
然后,又賠了個大的,比《血饅頭》賠的還狠。
(網絡數據不準,我的準。)
這部戲怎么說呢?
從它出來那一天開始,就不是為了賺錢去的。
總投資3個多億!注意,不是像陳詩人那種拍到一半超支,也不是像老謀子的《英雄》,有米拉麥克斯的海外市場托底,可以使勁揮霍。
《投名狀》從立項開始,就是拍給國人看的,只有兩岸三地的華語市場支撐。
人家也是從一開始就打算好了,投3億!
也正是因為先有3億的投資,才有心思把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大男星都請來。
那3億的投資是什么概念呢?
一般來說,電影靠票房回收成本,票房要是投資額的三倍多一點才行。
《投名狀》的3億,至少要9到10億的票房才有機會保本兒。
而那個時間節點,內地歷年的票房冠軍都沒有超過3億的。
也就是說,出品方港島的寰亞,還有內地的保利,從一開始就知道賠錢。
而且從一開始,就玩命的花錢!
導演用陳可辛,那是因為陳大導剛剛在好萊塢拍了一部《情書》,正如日中天。
演員用李連杰,也是在好萊塢打出名號,沒有比他更貴的。
除此之外,編劇用九個,兩岸排得上號的編劇從前往后數都請過來。
設備?設備必須和好萊塢看齊,而且是單機位慢慢拍。
群演一天的盒飯就吃幾十萬,有錢就是任性。
服裝道具沒有一樣不是精中選精,就是一個貴,就是一個好。
表面上說,是為了振興港片,加強陸港同仁的深度合作,重振港島電影。
結果確實拍出一部經典,即便十幾年后,依舊被很多人追捧。
可特么賠的比陳詩人還狠!
而且不光賠了錢,也葬送了合拍片的大好前途。
從那之后,再沒有一部合拍片成為經典之作。
倒是內地電影人學到了技術,積累了經驗。
先后涌現出了《瘋狂的石頭》、《泰囧》,以至于后來的《捉妖記》等一大批具有商業價值的好片。
也是自那之后,港島電影人在內地的地位逐漸回歸正常,沒什么特權了。
也是從那之后,幫了倒忙的陳詩人和華裔開始走下坡路。
而后來的保利什么背景自不多說。
寰亞?
嗯!寰亞的老板雖然是港島人,但人家是從政的。
當然了,還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
陳可辛......
制片人出身!除了導戲,最擅長的就是核算成本,控制成本。
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片子得賠個大的。
……
“我和你的處境其實差不多?!?
此時此刻,楚安很愿意和林晚晨說幾句真心話。
“你的情況是空有林晚星,卻缺少在行業立足的根基。”
“而我呢,除了第一周播劇的噱頭,一無所有?!?
“別看這部戲賺錢了,而且沒少賺?!?
“可就算把陸鳴澤那一份也拿來給我支配,對于這個行業來說,又有幾個錢?”
“兩部賠錢的作品,就什么也剩不下了?!?
林晚晨聽到這兒,長嘆一聲,感同身受,“是啊,咱們不是天都,沒有那么深的根基,只能靠鉆營在夾縫中求生存。”
“所以,拉高成本,就是為了把一部分競爭對手擋在門外?”
楚安,“能擋住最好,擋不住也沒關系?!?
林晚晨皺眉,“什么意思?”
楚安一笑,“擋不住就給天都唄!”
“反正我已經打好樣兒了,天都那個陳儒不是很厲害嗎?要是看不出這點事兒,他也是白混!”
“后面的對手,自然由天都來擋?!?
林晚晨,“……”
有點懵,也有點佩服楚安。
他居然能想到讓天都來擋住其他對手。
不過想想也是,天都要是出手,就不是兩千萬的門檻兒了。陳儒會筑起一道高墻,讓絕大多數人進不來。
至于楚安,他和陸鳴澤已經打出了名號,也已經在門里了。
豎起大拇指,“以后常聊,我發現你比我還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