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外和內剿
- 崇禎:中興大明從誅滅魏閹開始
- 醉夢旅客
- 2040字
- 2025-04-14 23:09:17
如今閹黨已除,朝堂初定,朱由檢決心大刀闊斧的改革弊政,挽救大明。
畢竟大明朝真的拖不起了.......
見到堂下漸漸安靜了下來,朱由檢隨之開口:“如今遼東戰事緊張,皇太極屢次襲擾我明朝邊境,諸位可有良策?”
朱由檢話音落下,回應他的只有寂靜......
在所有朝臣眼中,滿清已經徹底做大,形成了燎原之勢,極難抑制。
更何況國內流寇起義頻發,根本沒有多余的人力物力來對滿清作戰。
見此朱由檢微微搖頭,說道:“既如此,朕倒是有些想法.......”
如今明朝集結重兵于遼東,以應對滿清。
不消滅八旗軍則使軍費日益高漲不下,而收取軍費又需要加征稅收。
加稅則激起民變,各地民亂不斷,又需要調軍剿滅,隨之軍費再次提高。
自此軍事作戰就陷入了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將徹底拖垮大明朝。
所以他決定運用他的智慧,來打破這一僵局。
聽到皇帝有想法,諸臣紛紛抬起頭來,看著朱由檢.......
這些天沒日沒夜的思考,朱由檢心中早有計較,隨之說道:
“如今國內流寇居多,導致無暇顧及遼東地區,因此朕下令即日起,改變對滿清的戰略方案,轉為以守代攻,放棄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戰爭。”
“以經濟物資封鎖和敵后騷擾作為主要作戰方式。”
“為避免兩線作戰,朝廷需將剿滅民眾叛亂定為首要任務,不堪平內亂之前,絕不出關迎敵!”
“總之一句話!如今我大明朝的戰略為外和內剿!”
朱由檢滔滔不絕,將他心中所想盡數說出。
而堂下的眾位臣子目瞪口呆,一臉驚詫......
他們沒有想到皇帝居然將如今國內的形勢了解得如此明晰,著實令他們感到吃驚。
施鳳來率先表態:“陛下真乃軍事奇才!如此英明神武,著實令老臣佩服的五體投地!”
錢龍錫暗自看了施鳳來一眼,心中鄙夷:“這小人拍須溜馬的本事,真是出神入化!”
隨之他出言發問:“陛下,具體要如何實施?也好讓微臣草擬一份作戰方案。”
朱由檢胸有成竹,說道:“朕早有對策。”
“其一,實施堅壁清野之策,人為制造封鎖區,絕不讓滿清得到一絲補充。”
“其二,將部隊化整為零,用賞銀,糧食,物資懸賞八旗軍民的人頭,實施全民皆兵之策,積小勝為大勝,使八旗軍疲于奔命。”
朱由檢這套方案也是借用了前世偉人的智慧,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問題。
聽到如此詳細的戰略方案,饒是錢龍錫都不由高看一眼這位年輕的皇帝。
錢龍錫跪拜在地,口中附和:“陛下看問題真是一針見血,獨具匠心!”
朱由檢懶得聽這些恭維,隨即說道:“雖然朕已經委派袁崇煥為遼東經略,但遼東地區仍需要一位統籌全局的將領,來實施朕的策略。”
“為此,朕下令,即日起,擢升孫承宗為薊遼督師,統領整個遼東及周邊地區的軍,政,財全部事宜。”
在朱由檢眼中,袁崇煥是一個出色的將領,并不能夠統籌全局。
而孫承宗是一個強大的戰略家,擁有廣闊的戰略目光。
著名的關寧錦防線就是在他的設想下,成為了現實。
因此,在朱由檢看來,委派孫承宗督師薊遼,絕對是上上之選。
但朝臣聽到這個提議,簡直難以置信。
薊遼督師?!這官太大了吧!
薊遼督師的職權范圍覆蓋薊州,遼東,登州,天津等地區,而且還統領軍,政,財全部事宜。
這簡直就是將整個東北地區全部割讓給了孫承宗!
要是孫承宗有謀反之心,那簡直無法想象!
錢龍錫當即提出了反對意見:
“陛下,萬萬不可!此舉事關重大,絕不可草率行事!薊遼督師職權太多龐大,萬不可如此!”
朱由檢簡直不耐煩了,孫承宗的為人他很清楚。
正史中有記載,他為國殉葬,忠貞不屈,絕對是一個愛國之人!
順便說一句,孫承宗死前發誓:“若孫氏一族尚有子孫,必定滅了你們大清!”
這句臨終誓言,在300年后,得到了驗證。
真的有一位橫空出世.......
而他發動了辛亥革命......
由此可見,孫承宗的為人!
他可不會像原來的崇禎皇帝一樣疑神疑鬼,自毀長城,他只遵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
不僅是孫承宗,還有袁崇煥,他都會讓他們發揮最大的效用,絕不會讓他們冤屈而死!
朱由檢暗地對施鳳來使了個眼色,他當即會意,出聲道:“陛下圣明,微臣贊成!”
見到施鳳來識趣,朱由檢一笑,隨即擺了擺手,說道:“閣臣有所顧慮,很正常,但孫承宗的為人,朕很清楚。此事無需再議。”
隨即朱由檢開口問道:“既然外和內剿的方針已經定下,那內部的剿匪問題該如何處置?列位臣工,有何見教?”
在沉思片刻后,黃立極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陛下,這些流民盜匪不足為懼,朝廷直接派遣大軍剿滅即可。”
朱由檢無語地看著這位內閣首輔,要是朝廷能夠剿滅,早剿滅了。
況且派軍也是需要銀子的!
現在的大明朝,可以省就要省啊!
一直沉默的內閣大臣溫體仁這時發言了:“陛下,臣以為應當剿撫并用,畢竟百姓大多數都是沒活路了,才會造反,并非罪無可赦。”
朱由檢暗自點頭,有些認同。
人家說得對嘛,百姓無緣無故,怎么會造反呢?
溫體仁位列奸臣傳之中,但并不意味著他能力差。
畢竟奸臣未必不是能臣,忠臣未必不是庸臣。
正史中這溫體仁頗有實力,在不斷替換內閣首輔的崇禎朝,硬生生當了八年的內閣首輔!
可見他能力之強。
隨之朱由檢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朕以為應該從農民軍中挑選年輕健壯者從軍,發放俸祿或糧食,從內部分化農民起義。雖然這樣也會增加軍費開支,但總比盲目派兵鎮壓要好!”
聞言溫體仁目露精光,附和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