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在胡楓村安頓

房屋離著溪邊約百米,要開荒的田地在一個山坡上;山坡后有條路可以上山,但很久沒有人走了,不知道小路還在不在。田地盡頭有泉水,方便取水灌溉農作物。

旁邊住的是一對姐妹,堂親,姓楊,相差兩個月。大的,叫楊玉梅;小的,叫楊蕊。家里以前是殺豬的,力氣大。

楊玉梅臉上有道疤痕,讓人看起來兇狠不敢惹。穿過林子,就是宋家兄弟。這些是胡村長告知的。

在天黑下來之前,上山抗了一捆干柴到家。房屋是剛建的,灰塵不多,家徒四壁也沒什么好打掃的;兩間屋子加間廚房,面積挺大的。

找了三塊石頭,在廚房里搭了簡易的灶火,在溪邊洗了紅薯和路邊摘得的野菜。用土罐裝滿水,回屋煮野菜湯。先前買的兩個餅吃了一個,還剩一個做今晚的主食。

夜色將一切都藏住了,只有人活動的地方,隱約冒出點光來。

白繁將門一關,坐在一塊石頭上,等著罐里的水燒開。

水燒開后,放菜,等菜軟了,把餅撕碎家加進去,晚飯就成了。吃完晚飯,等火星子沒了,才回里屋,地上鋪上草席,躺在上面,蓋著席子入睡。

有了住處,但很多東西都要添置。入秋后,天慢慢變冷,吃的、穿的、用的,越想越愁。

但趕了一天的路,困意蓋住了眼皮,不知不覺的睡了過去。

早上醒來,白繁看著周圍,遲鈍了會,反應過來現(xiàn)在在胡楓村。起來后,把頭發(fā)扎好,生火。抓兩把米放入土罐,到溪邊淘洗;洗了漱,拿著罐子往回走。

用柴刀將三個紅薯削成小塊,放在小籃子里。水開后,加入紅薯塊,小火熬煮。

白繁換了草鞋,拿著柴刀、火折子,背著背簍,把門關好。沒有鎖,只能合上。

爬上山坡,就到了地里,只是目前還是原生態(tài)的。

兩畝的土地,走到盡頭才看到有泉水的流過;把這塊開出來后,靠近泉水的這邊做水田引入水容易些。

但兩畝的土地因地勢也有些別致,宛如一個稍微切斜的三角形。中間種有十幾棵樹桂花,金燦燦的,過幾天來摘走,不然掉進土里,怪可惜的。

三個角落里還種著橘子樹,加起來估摸有幾十棵吧。大概十一月份左右就可以采摘了。其他的地方都被猛長的草蓋住了,看不出有什么。

草長的猛,快有一米高了,以防有蛇,砍了根木棍,沿著地邊沿敲打。漸漸向中心靠攏,用柴刀割下來的草,攏作一堆,用火折子將其點燃。

白繁看著火勢,開始清理地里的石頭和大的枯枝,搬到邊沿上。

影子越來越短,白繁抬頭看太陽,估計正午了,回家拿了陶罐,到地里來。

找了處陰涼的地方,吃午飯,休息了一會;繼續(xù)干活。

一直忙到傍晚,估計還要幾天才能清理出來。

沿著上山的路往上爬,如胡村長說的這條路可能不常走,被人踩出來的小路開始長草了。

挖了野菜,打了柴,砍了兩根竹子,歸家。

外來的二十戶,并不是聚集;而是三戶為居,就是在靠的的近一些,但還是隔得遠的,畢竟要留出擴建的宅地。

楊玉梅帶著堂妹楊蕊從山上下來,兩姐妹手里拿著兩只雞和三只兔子。

“阿姐,明天去鎮(zhèn)上賣了野物,買些鹽,不然沒有味。”

“可以,家里也沒米。”楊玉梅說完,就看到前邊有人,看樣子沒見過:“小蕊,你看,前面的人,是村里的嗎。”

楊蕊看著搖了搖頭:“村里的,我拿野味去換過糧食,差不多都認識了;前面這個,肯定不是村里的,會不會是我們旁邊的。”

楊玉梅聽堂妹一說,心想還真有可能是她倆隔壁的,“晚飯的時候,給旁邊的屋子送一碗肉去,看看有沒有人。”

晚上白繁烤著三個紅薯,今天的野菜有點老,要煮久一些。

盯著火,不知不覺的走神。耳邊傳來敲門聲,把白繁嚇了一跳。

“有人在家嗎,我們是住在旁邊的楊家姐妹,給你送東西來了。”楊蕊道。

白繁想起胡村長提起的楊家姐妹,才拿開抵住門的木頭拉開門栓,開門,“楊姐兩位姐姐來了,進來吧,我正準備吃晚飯呢。”

楊蕊拿著碗,進來后借著火光打量著,空蕩蕩的,“我叫楊蕊,我姐叫楊玉梅,妹妹叫什么,對了,這是給你送來的。”

白繁看著兩人沒有惡意,接過碗道:“白繁,玉梅姐和楊蕊姐吃烤紅薯。”說著往火堆里又加了三個紅薯,把熟了的紅薯扒拉出來。

楊玉梅和楊蕊也沒客氣,拿起紅薯,剝皮,慢慢吃了起來。

白繁把肉倒進罐子里煮,拿起紅薯吃了起來。

楊蕊看著比自己小的白繁,自在的吃著東西,覺得挺好玩的,她不怕阿姐嗎,阿姐臉上的疤痕,有時候自己看了都怕。

“白繁,你一個人嗎,家人呢。”

白繁咽了東西,“和家人走散了,楊蕊姐呢。”

“打仗了,家里父輩被抓走,女長輩都體弱多病,加上走散,就只有姐姐和我們兩個相依為命了,苦啊。”楊蕊嘴上叫苦,但眼里卻沒有悲傷。

白繁看了看兩人,“那兩位姐姐不要難過。”說完就繼續(xù)低頭吃東西。

自那晚后,白繁和楊家姐妹也時不時來往,楊蕊姐送來肉,白繁就送自己編織的竹籃和竹筐。

一周后,兩畝地也清理了出來,白繁沒有翻地的農具,就暫且擱置。

每天帶三個紅薯作午飯,從早到晚,就在山上。

遇到野菜挖野菜,今天遇到一小片的野蔥,從根挖起,回去移栽到院里。

坡上往東走一盞茶的功夫,有一片竹林,郁郁蒼蒼,但看到一對兄弟在砍竹子,便沒往前。

林子大,不做標記,一會就找不到方向。不知不覺越走越深,等發(fā)現(xiàn)地上的零星觀點慢慢減少后,白繁掉頭往回走。

掉頭下山,沿標記走,到了較平坦的地方,攏了干樹枝,生火烤紅薯。

砍了一根手腕粗的木頭當扁擔,摘了一把的薄荷,又泥土帶根的挖起,用樹葉包嚴實,放在背簍里。

吃了午飯,喝了水,山里轉悠著,碰見了野生獼猴桃,摘了兩個,汁水足,但不甜。

茶泡樹到是遇到不少,棗樹看到了八棵,棗小但甜,挑了大個的摘,背簍裝了不少。

看到了梨、拐棗、板栗、柿子,先把棗摘了,后面再來看看。

山體延綿不斷,翻過幾座去,據(jù)胡村長說有大貓、大熊,很兇猛,遇上天災,還會下山來吃人。

聽到水聲,循著找去,看到有兔子,跑的太快,一下沒了蹤影。

泥土松軟,草更茂密了,拿著木根拍打草叢,看到了一窩雞蛋,有七個,放到背簍里,四處找了找,只有這一處。

有雞蛋就有母雞,守上一會,看看母雞會不會回來。

往后找塊石頭,坐著。不久,母雞昂首挺胸地覓食回來。白繁握緊手中的木根,屏氣向前,狠狠用力向下一打。母雞被打到了,但還在往前掙扎。

白繁又連忙再補一棍。母雞只能在原地掙扎著,可能傷到可翅膀,飛不起來了,但還沒死。白繁找了葛麻藤,捆住母雞的腳。

下山的路上摸了幾處鳥窩,找到了十二個鳥蛋。

砍了捆柴火,到竹林。那對兄弟不在了,也沒見其他人,白繁砍了兩根竹子,用柴刀理掉枝丫。

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對夫妻,三十歲上下,白繁不認識,叫了聲嬸子和叔好,看走的方向,應該是胡楓村的村民。

太陽落下,慢慢在變暗。胡楓村的東邊地勢相對較高,站在山坡上可以看到村里的全貌。

傍山傍水而建的一座座小院落,村間的小路、田埂、房屋前,都有了人影,扛著農具的、挑著柴的、扛著草的、挎著籃子的,家家戶戶都冒出了炊煙。

白繁到家后,院里放下東西,拿著野菜和野果以及籃子、土罐往溪邊去。

回來后,看母雞還在盡顯生命力的頑強,就捆著一只腳放在院里。

將野蔥和薄荷分開種在籬笆下,澆了水,看能不能活。

之前茅廁還沒有,只好跑去楊家上,白天就在山上解決;現(xiàn)在在后院借了楊家的工具挖了約有一米的坑。

茅廁的坑還要修整,今天晚飯前忙上半個時辰,也就完工了。

在晚飯前給楊家兩個姐姐送去了一籃子的棗。

今天的晚飯豐盛,三個烤紅薯和三個烤鳥蛋,野菜湯里有一個雞蛋。

添了柴,坐在火旁,編織著席子。

每天活動的地點在胡楓村周圍,這幾天把山上的野果運下來,給村長家送了籃棗。

白繁看著山上的皂莢樹,家里沒有清潔的東西,自己把皂莢運回家里,有空了,可以試著做皂角;制成了,可以到市集上賣。

茅廁的搭建是一米六乘一米六,屋頂和三面圍墻和門都做好了,用的竹子和茅草編織而成;只等到下雨天,如果漏雨再修補。墻角下都用雞蛋大的石頭堆放圍著,封上了泥土,還挖了小溝,引流雨水。旱廁嘛,不能進水。

前院左邊是廚房,右邊新搭建了一個草棚,用來堆放木柴和放東西。

晚上編織著簸箕、籮筐、籃子、盒子、收納筐、席子,等到市集賣,看那些容易賣出去。

被打了兩棍的母雞頑強的活了下來,期間從山上抓了一窩小兔子,養(yǎng)著養(yǎng)著,最后只養(yǎng)活了兩只。

九月的活還沒干完,十月就來了。正好明天是鎮(zhèn)上趕集,白繁吃完晚飯,早早睡了。

天還是灰蒙蒙的,就挑著東西往鎮(zhèn)上走。

路上多的是天還沒亮就趕路的人,但這個時間點只要你不出聲,男女是大多分辨不出來的。

好久沒進市集的白繁也久違的感受著到了熱鬧。

進鎮(zhèn),依舊要查看東西,但不用看文書了。

靠著河岸,又是趕集天;人更是比以往絡繹不絕。

白繁找了衙役登記交了一天的攤子費兩文,抵押五十文拿秤,就到南街在規(guī)定的區(qū)域,把的東西一一擺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同德县| 普陀区| 宽甸| 阿拉善右旗| 原平市| 五华县| 天祝| 汉沽区| 永康市| 巴南区| 滦平县| 新巴尔虎左旗| 鱼台县| 石门县| 上虞市| 寻乌县| 寻乌县| 榆树市| 历史| 宝兴县| 衡阳市| 黑河市| 霸州市| 博乐市| 巩留县| 南宁市| 五台县| 米泉市| 获嘉县| 洪江市| 武川县| 田东县| 沁源县| 县级市| 芮城县| 衡山县| 张掖市| 安阳市| 华宁县|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