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們沒有在外面吃飯,而是一定要去食堂,和工人們一起就餐。
到了食堂,領導們也沒有要求特權,而是拿著餐盒排隊,跟其他工人一起排隊。
工人們想要讓領導先打飯打菜,但是領導們都拒絕了。
陳凱看著領導們這么做,沒有一點做作,而是很自然,心中充滿著欽佩。
這批老革命家們,一個個真的把自己交給國家,他們不追求金錢財富,而是為了實現國家崛起、民族復興!
清茶淡飯,他們都能夠吃得很香。
“陳凱同志,你們這里食堂的伙食還很豐富的,有魚有肉有蔬菜,都有十幾道菜吧。”領導和陳凱坐一個桌子。
“領導,工人們努力工作,辛苦一天,總得讓他們吃好,工人們要是吃不好,我自己也不安心。”陳凱笑道,“古人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想要賺取財富,自然是依靠技術,而不是去壓榨工人,那樣我良心過不去。”
領導露出欣賞之色。
這個年輕人,不得了啊。
整個1983年,中華自行車出口自行車共生產了309萬輛自行車,其中出口245萬輛,內銷64萬輛,出口總額4.3億美元,在境內銷售額6400萬人民幣。
這還不算陳凱賣給國家250臺機床,1.65億人民幣。
中華自行車制造公司出口納稅6450萬美元,境內納稅960萬人民幣,哪怕會有一部分出口退稅,那也已經非常龐大,粵省的納稅大戶。
而在1984年,中華自行車制造公司產能進一步提升,產值更高,納稅會更高。
領導們在食堂和工人們一起吃飯后,領導留下了一幅墨寶:實業興邦
領導們離開后,陳凱就安排好,將兩幅墨寶好好地裱起來。
還有領導們視察的照片,也得洗出來。
第二天,相關的新聞便進行報道了。
迅速地轟動了全國,陳凱的名氣更大了。
而陳凱則是安排人事,到全國各地的高校去招聘,盡可能地招聘大學生。
至于研究生、博士生,陳凱不敢想,全國太少了!
......
香江。
龐歆然正在給陳凱做一個專訪。
在知曉領導出席摩托車生產基地、視察中華自行車制造有限公司后,龐歆然就要給陳凱做一個專訪,這也是《羊城晚報》領導給她的任務。
拍完照后,專訪就開始了。
只是專訪顯得有些怪異,陳凱手中抱著孩子,逗弄著孩子,一點也不嚴肅,一點也不正規。
龐歆然無奈,這一次的專訪,不但會作為內地《羊城晚報》的頭版,也會作為香江《羊城晚報》的頭條。
為了這次專訪,龐歆然可是好好地準備了好幾天。
標題龐歆然都擬好了:華夏自行車大王
不是沒有媒體將陳凱稱之為華夏自行車大王,但是卻是都沒有拿到陳凱的專訪。
陳凱的專訪,可沒有那么容易拿到。
龐歆然可是好好地賣萌討好,才讓陳凱答應下來。
甚至昨晚周惠敏、林玉玲都是住在她這里。
平常三人稱姐妹,但是私底下少有交往,更不要說住一塊。
龐歆然也是有了兒子陳光耀,地位穩固,又有陳凱這段時間建立的家族基金會,才點頭同意。
陳凱現在建立的家族基金會,資產相當的龐大。
陳凱將3300萬美元全部按照1:9.8匯率兌換成港元,再加上香江所賺到的,湊了個4億港元,在香江大肆低價抄底,包括商鋪、房產以及陳凱有印象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他可是知道,到了1984年,香江的店鋪租金就要起飛,香江的房價也會起飛,僅僅房價平均暴漲9倍。
陳凱抄底的店鋪、房產,都是優質的,漲個十幾二十倍問題不大。
這些,都是陳凱家族基金會的,確保哪怕他內地自行車、摩托車開不下去,自己等人生活還可以過著相當不錯。
專訪足足進行一下午,才結束。
龐歆然便開始趕新聞,陳凱則是抱著孩子到外面。
三個多月的孩子,最是好玩,抱的時候也不用像剛出生時得小心翼翼的,都不敢抱。
周惠敏、林玉玲過來,陪著逗孩子。
陳凱越重視孩子,她們也會跟著越重視。
陳凱建立的家族基金會,她們都知道。
她們跟著陳凱,每個月除了公司的三千港元工資外,還額外從這個家族基金會獲得五千港元生活費,而每跟著陳凱多一年,每個月的生活費就會多五千港元,若是生了孩子,還有獎勵。
這讓她們體會到,跟著富豪的好處,她們也終于明白,為何女明星都想嫁入豪門。
住著豪宅,衣食無憂,每個月還有大量生活費可支配,這可比大學生畢業后工作要強得多。
甚至于她們的母親知道,都沒有說什么。
陳凱在香江待了幾天,此時龐歆然的專訪已經登上《羊城晚報》,不但在內地引起很大的轟動,還在香江引起很大的反響,這一期《羊城晚報》香江就賣了足足四萬份,比以往任何一期都要受歡迎。
在專訪中,陳凱高度評價改革開放,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可以讓華夏走向富強。
陳凱也跟香江這邊介紹著內地的政策,介紹著內地的人工成本,介紹著內地的優勢所在,讓香江這邊有心之人可以看到,內地是一個等待著開發的巨大市場,誰能夠在開發市場中占據先機,誰就能在開發市場中賺取大量的利益,吃到美味的蛋糕。
香江這邊,作為東西方交流的窗口,香江的商人其實有很多很優秀的商人,他們并非是看不到內地的商機,而是帶著擔憂。
而看到陳凱的介紹,很多人不由得放下心中的擔憂,決定北上尋找商機。
特別是陳凱用兩個銷售員去非洲賣鞋的故事,給了很多人啟發。
香江很多人,紛紛聚焦在陳凱身上,畢竟陳凱這個內地人,簡直就是傳奇,畢業才一年多時間,白手起家,卻已經是超級富豪了。
陳凱現在的身家,不如香江十大富豪,但是要知道,陳凱年輕,年輕代表著無限可能。
也許哪天,陳凱的身家就可以比肩香江十大富豪。
與香江的十大富豪,基本上都是與房地產有關不同,陳凱是制造業,是擁有自己技術力量的自行車和摩托車。
而且陳凱,在如今香江樓市、股市低迷的時候,敢于在香江大肆招聘職工,這在此時的香江,簡直是特立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