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自行車,裝上船發往美國。
陳凱輕輕地吐出一口濁氣。
合同上有定金約定,同樣也有違約罰金的約定。
能不能及時發貨,涉及到利潤!
這裝船了,意味著這批貨的錢又可以拿到三分之一,只待著對方收到貨,便可以結清尾款。
陳凱身上要說沒有壓力,那是不可能的。
超過一百萬輛的自行車,對于他一個廠,壓力還是相當大的。
哪怕有一些自行車,是交給一家國營廠代工,但是大部分生產還是在自己工廠。
而且自行車可不僅僅是出口,還有內地的銷售!
像交給國營廠代工的,運到他這里的質檢間后,親自檢查后,他才放心。
哪怕是到目前為止,國營廠代工的自行車,合格率、優良率都遠不如陳凱工廠。
國營廠或者人們對于生產自行車的質量要求之低,簡直令人發指。
只要能開就行!
陳凱沒少因為質量問題,與國營廠吵架。
這也打破了陳凱對于這個時代的一些濾鏡。
曾幾何時,他認為這個時代的工業品質量好,不像以后偷工減料。
可是只有自己經歷過,才知道并非是那么回事。
時代是發展的,華夏的工業水平是在不斷提高,在質量上也是在提高著。
陳凱前往生產車間,調出一款50CC型號發動機的設計圖紙,開始自己生產這款發動機的零件。
這是之前他修理摩托車時,獲得的。
等到生產出全套零件后,陳凱便開始組裝研究。
一款摩托車,最重要的便是發動機。
發動機,便是摩托車的核心所在。
50CC發動機,便是指發動機的排氣量為50立方厘米,這種發動機廣泛應用于摩托車、輕便摩托車、小型發電機、卡丁車、園林機械等設備中。
既然答應領導要研制一款摩托車,陳凱自然得遵守承諾。
相比起自行車,毫無疑問摩托車更有技術含量。
華夏現在年產摩托車數量都不多,能夠生產摩托車的企業就更少了。
想要生產一款摩托車,要么是與海外廠家合作,給人家繳納專利費,要么具備實力給人家代工生產。
如果沒有金手指,陳凱會選擇前面。
但是有了金手指,他自然不愿意給人家繳納高昂的專利費,自己賺辛苦錢。
別的摩托車巨頭,在構造專利壁壘。
現在同樣也是他利用時代建立屬于自己的專利壁壘的時候。
在這個時代,只要有技術,有專利意識,便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專利壁壘。
國內其他人,他很難去改變人們的意識,畢竟要改變一個人太難了!
但是他可以改變自己!
而摩托車,最重要的便是發動機了,發動機技術,這才是摩托車的核心技術!
摩托車的發動機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即傳動機構、配氣機構、變速機構。每一個機構下面又分別由不同的零件構成,例如傳動機構組成零件為:曲軸、離合器、連桿、頂桿;配氣機構為:汽缸、氣缸頭、氣門;變速機構為:主副軸、變速鼓、撥叉、換擋臂。
生產出一臺50CC發動機后,陳凱手放在發動機上,虛擬面板浮現:
【物品:50CC型摩托車發動機(1983年生產)】
【制造者:陳凱】
【物品等級:1】
【經驗:0/100】
【升級點:1】
【物品狀態:完好,可解析】
陳凱臉上露出笑容。
這臺50CC型號發動機,是合格的,可以直接使用。
陳凱又生產了摩托車其他零部件,組裝成了一輛摩托車。
隨后,陳凱開始測試摩托車。
廠里的職工就發現,陳凱每天都在騎著一輛摩托車在廠里跑著。
每天騎的摩托車還都不太一樣。
這一天,陳凱望著眼前的摩托車,臉上帶著燦爛笑容。
眼前這輛摩托車,與之前的摩托車已經有著天壤之別。
這款摩托車的外觀,要漂亮得多,發動機也完全不同。
整輛自行車,長×寬×高:1680x650x1030 mm,軸距1180mm,排量50mL。
功能定位,踏板車,也就是用于城市上下班。
經濟油耗量1.6L/百里,這在如今的50CC摩托車發動機中,屬于很低油耗了。
陳凱能將油耗量做到1.4L/百里,但是沒必要。
以后一步步推出新車型就是。
陳凱著手安排這款摩托車的專利申請。
當然,是海外主要國家的專利,而不是國內專利。
國內現在還沒有實行專利制度,甚至還在爭吵著要不要實行專利制度。
比如某些工業管理部門不贊成制定專利法,機械工業部有人提出,我國的技術落后,現階段實行專利制度‘將使成果推廣更為困難’,‘互相保密封鎖’將更趨嚴重。甚至于,國家經委的人,還為此寫出大篇幅的文章,反對搞專利制度。
這段時間,龐歆然寫了幾篇專利制度方面的文章,介紹著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專利制度的建立過程,旗幟鮮明地贊成華夏也應該建立專利制度。
實際上,早在1980年專利局就成立了,也是在這一年華夏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激烈爭論要不要實行專利制度,但是上面的決心其實已經下了,那就是要施行專利制度。
只不過是專利法的制定工作并不順利!
現在在爭吵著,制定專利與否的問題。而就算贊成制定專利法的,也有各種聲音,圍繞制定一部什么樣的專利法,建立單一的專利制還是‘雙軌制’,搞幾種專利保護等等,都是爭吵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陳凱自然是先申請歐美、日本等主要國家的專利,等到國內正式實行后,再申請國內專利。
哪怕申請海外的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需要花不少錢,但是陳凱知道,這些錢都是必須花的。
只有舍得花錢,才能賺更多的錢。
制造業,終究是講技術的。
比以往更早的離開工廠,陳凱開著車返回東湖新村。
相比一開始,現在的東湖新村已經多了很多住戶。
這些住戶,要么是機關單位的,要么是先富起來的個體工商戶。
回到家里,陳麗蓉、陳雨蓉正在認真地看書。
兩人一個是高三,一個是初三。
今年夏天,她們都會迎來重要的轉折點——高考、中考!
陳凱希望,她們好好認真讀書,考個好大學。等到大學畢業后,再安排她們出國留學。
以后她們不管是否到公司幫他,人生都會比較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