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好好好,80萬兩軍費提前到手
- 崇禎:勤政救不了大明,夾棍可以
- AltF4
- 2029字
- 2025-04-14 21:36:17
丹墀之下一片白花花的銀子,閃得崇禎眼睛都花了。
好好好!
這實在是意外之喜!
崇禎本來打算明天上夾棍募捐的時候,讓所有宮里的太監都到平臺來觀禮。
估摸著親眼目睹夾棍的威力,受了震撼教育,這些貪財如命的家伙才會把之前貪墨的金銀珠寶吐出來一些,貪了43萬兩,能吐出來10萬兩就勉強算他們過關。
沒想到,這群太監各個都還都挺識相。
不但抄家客氏貪的43萬兩,
抄魏忠賢和閹黨貪的錢崇禎都還沒提,就主動吐了一部分回來。
本以為給孫老頭的八十萬兩軍餉,要靠向鄭太妃一伙人募捐才能湊齊,
萬萬沒想到,給曹化淳上了點強度,任務就這么輕易完成了!
原主為了給袁崇煥籌措八十萬兩銀子軍餉,可是用了整整一個月,各種方法都試過一遍,愣是一毛錢湊不出來。
最后只能自掏腰包,從內帑里撥了三十萬兩。(注1)
不得不說,由于歷史局限性,原主在某些方面還是稍顯幼稚。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宗室,外戚和身邊親近之人太過寬容。
福王這種早他媽該千刀萬剮的王八蛋,被李自成宰了以后原主得知消息居然放聲痛哭,披麻戴孝三天不上朝,甚至下了罪己詔。(注2)
還有便宜岳父周皇后親爹周奎,明知道這貨仗著國丈身份不知道老了多少,李自成打上北京城還不肯捐軍費。
原主也只是長嘆一句“老皇親也只肯出這點錢,怎么能責怪百官不肯出錢呢?”。(注3)
崇禎作為重生者優勢就大多了,別管什么信王府舊人,什么宗室親戚,什么老丈人,
感情?
根本不存在的。
要是顧念曹化淳信邸舊人的身份,不敲打一下,還會有眼前這八十萬兩銀子嗎?
光是敲打這一下還不夠,以后還得給他們設定KPI,進行系統性管理……
現在宮里十二監的主事,再加上那幫回南京養老的老太監,各個在萬歷和天啟手下撈得盆滿缽滿。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人家在皇宮工作幾十年,各個上夾棍,逼著棺材本全都吐出來吃相太難看,
但現在國難當頭,找他們募捐個百分之七十總不算過分吧?
崇禎任憑大太監們雙手舉高跪在丹墀之下,自己繼續看賬本,
足足過了一分鐘,估摸著這些人的胳膊快撐不住了,才放下手中朱筆,重重一拍御案厲聲道:
“內帑乃天下軍民膏血,豈容蠹蝕?!”
“今國庫告匱,邊餉莫繼,賑濟無資,朕躬鶉衣素服,以示儉德。爾等閹豎恣意侵漁,動輒數十萬金,豈誅魏閹黨羽未足儆效尤耶?貪黷無狀,論罪當誅!”
噼里啪啦,銀錠掉了一地,十幾個腦袋磕頭如搗蒜:
“皇上天威,奴婢等罪當萬死。伏乞垂念犬馬微勞,寬恕螻蟻殘生?!?
原主剛整倒魏忠賢,放話對太監還是有威懾力的。
給過大棒,該喂根胡蘿卜了。
崇禎心中默數10下,估摸著磕頭的人正好可以在腦袋上磕出鼓包,卻又不至于頭破血流,才放緩語氣再次開口:
“念爾等侍奉多年,雖無勛績,亦嘗劬勞。姑且記下侵漁之罪,簿錄待勘。倘復蹈前非,則數罪并罰,決不寬貸?!?
眾人大喜,齊聲高呼:
“叩謝圣上不誅之仁,萬歲萬歲萬萬歲!”
“罷了,都起來,各歸本職去吧。”
眾人再次三拜九叩,魚貫而出。
只留下曹化淳小心翼翼站到一邊,低著頭只用眼角余光偷偷觀察御座上的皇帝。
最近一個星期,圣上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43萬兩銀子。
更準確的說是43萬兩4錢銀子。
抄沒客氏及其親眷的賬本是曹化淳親自經手,自然心里有數,司禮監眾太監貪墨的數字總和和皇上查賬發現的差額竟然一點不差!
簡直英明如神也!
在曹化淳印象中,崇禎登基之后總愛繃著張臉。
為的便是不想因為年輕被人看輕,所以故作少年老成。
現在無時無刻臉上都掛著笑容,似乎人畜無害,反而給人一種深不可測之感。
伺候起來需要時時刻刻繃緊皮,小心揣摩圣意卻總是猜錯方向,實在比曹化淳熟悉的信王殿下可怖千百萬倍……
今日借鄭養性之事,曹化淳算是真的體會到了皇帝的手段,知道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以后一定要謹言慎行,萬萬不可以仗著自己是信邸舊人,就恃寵而驕,以為做錯了事也能靠著打感情牌過關……
曹化淳正打定主意要夾著尾巴做人,西暖閣門口傳來一陣輕響。
一陣淡雅香氣隱約飄來,非蘭非麝,似梅似菊。
曹化淳渾身一個激靈,抬眼看去,
只見紫檀木鏤空屏風后閃出一個窈窕身影。
來人削肩細腰,身形婷婷裊裊,
著一襲深青蹙金繡鸞朝服,頭戴九翚四鳳冠垂十二旒白玉珠,皮膚白皙,眉似遠山含黛,眸如秋水凝星。
卻是剛被冊封為淑妃的袁氏。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如此美人在前,曹化淳非但沒有一點欣賞的雅興,反而嚇得兩股戰戰。
為了查賬,崇禎皇上已經快整整一個星期沒離開乾清宮西暖閣,后宮諸妃全遭冷遇。
皇后和平日最寵愛的禮妃田氏兩次前來邀寵,都被皇帝以政事繁忙婉言謝絕。
注1:
:“帝憂懣,即出崇煥于獄,賜尚方劍,托以重寄,且發內帑三十萬犒師?!?
——《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煥傳》
注2:
“(崇禎十四年)二月丙申,李自成陷洛陽,福王常洵遇害。帝聞之,素服避殿,輟朝三日,祭告太廟,謚曰恭。尋下詔罪己,曰:‘朕以涼德,纘承大統,不期禍亂日滋,宗親罹難,皆朕不德所致’”
——《明史·莊烈帝本紀二》
注3:
“帝召嘉定伯周奎于平臺,諭以餉匱,令倡率助軍。奎叩首曰:‘臣安得多金?’獻銀三千兩。帝默然,面有慍色,顧左右嘆曰:‘外戚至親,猶吝此,何以責百官!’“
——《崇禎實錄·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