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開啟,時間來到了周一,仿佛昨天才是周五,還沒歡喜幾天,就要開始上班了。長大以后,我們感慨最多的就是,時間過得真快,還沒容我們去思考就過去了。對于上班族來說,忙里偷閑是一種自我的放松,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最好的事情就是有空閑的時間去拿起一本書,躲在寂靜的角落里有滋有味地讀。
生活變成了冷漠,每個人都像一個機器一樣,習慣性地生活,沒了自己的思考,也沒了自己的方向。上班的第一天就在想著什么時候發工資,上班的第一個月,就在想什么時候工資過萬,也許上班半年之后,就在想什么樣的工作既輕松工資又高。我們有時候總是對現實抱怨,從來都不會找找自己的原因,從來都不認輸。我還記得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自己一個人的對話,到了現在,已經是窮途末路了。有時候,夢想很大,可是我們的路卻很狹小,我們的知識很匱乏。沒有足夠的基礎支撐,我們也蓋不了高樓大廈,地基不牢,最終也是危樓一座。人活著的最好的事情是能夠做回自己,起碼得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沒有選擇的余地,那么我們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生命的意義在于創造價值,實現價值,而不是坐等其消耗殆盡。有時候,我在想普通人能活得了多少年,我想大概是三代人,也就是一百五十年左右,一百五十年之后,可能就沒有人會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因為到了那個時候,你的一切已經不存在別人的記憶里。或許這就是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消失,他的一切并沒有存在任何人的記憶里,那怕是少許的記憶。
在爺爺過世的那段時間,我常常在思考,人的一生終歸是會達到終點的,但是我們滿意自己所在的終點嗎?對于爺爺的記憶,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印象中的他,也變得越來越模糊,乃至很多與他相處的時光也慢慢淡去。爺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的一生生來普通,去時也普通,就是這世間的一個過客,最終什么痕跡也沒留下。
所以我就暗示著我自己,我這一生一定要有一番作為,一定要讓大多數人記住我。雖然這很難,而且對于我來說是一項大工程,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我還是想去實現。現在的我遇到了岔路口,我不知道我是屬于哪里?也不知道我在哪里可以發揮我的作用?我和大多數畢業出來的學生一樣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或者說是想要干什么?
我們匆匆忙忙地被趕出校門,都還沒來得及思考今后的路,我們就得融進社會了。剛進來的我們,懵懵懂懂,好多的不確定,甚至連自己真實的想法也不確定了。只能是半推半就,走一步算一步,因為事實上,留給我們選擇的機會不多,給我們思考的時間很少了。
如果這世上真的有算命這說法,我真的很想去算一算,我下一步該怎么走,真的想有個人給我指明方向,而不是現在這樣打發時間。
時光倒推到畢業前,我想我也是沒有選擇的余地,我也不奢求時光倒流,只希望未來的方向更加明確方?未來的路應該怎么走?這算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吧!知識儲備不夠,所以我的選擇余地也少。目前最要緊的也許就是知識的積累吧!年輕人的路,也許走多幾條彎路就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了,但前提是得承擔起走彎路的代價,不然就老老實實地待著。
——阿文書于202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