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抓人
- 南明:我真不是朱慈烺
- 眼0珠
- 2035字
- 2025-05-06 23:57:40
杭州,吳山南麓撫院。
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大雪,今天難得消停了半日。
趁著這功夫,撫院的兩名門子,正賣力地清除門前的積雪。
“劉叔,這幾天糧價又升了,再升下去,我家都快揭不開鍋了。”
其中一個年輕的門子抱怨道。
“我家也差不多,隔壁的老王家更慘,小兒子昨天沒了,餓的。”
說到這里,突然一股淡淡的肉香,從撫院里面傳了出來。
兩人不約而同,深深吸著冰冷空氣,肚子里咕咕作響。
“劉叔這應該是狗肉吧,可饞死我了。”
年輕的門子不斷咽著口水,他都忘記自己上一回吃肉是什么時候了。
“別饞了,趕緊干活,過會兒里面的官爺若是出門辦事,看到地上還有積雪,咱們連這份工都要沒了。”
這份月錢五錢銀子的工作,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惦記呢,劉樹根格外珍惜。
“好咧。”
年輕門子當即賣力干起來。
就在這時候,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突然從遠處傳來。
兩人抬起頭看去,一群穿著紅色袢襖,頭戴氈帽,腰系鸞帶,披著紅底黑披風的騎士,正朝著這里快速趕了過來。
兩個門子雖然不知道這些是什么人,但看這裝扮和架勢,十有八九是公門中人,于是連忙讓開了道路,躲在一旁。
“吁~”
這些人在撫院大門前停了下來,然后翻身下馬,露出腰間的繡春刀和系在腰間的錦衣衛腰牌。
“你們是什么人!”
原本躲在大門里面取暖的四名標營士卒,抓著武器堵在了大門前。
“錦衣衛奉旨辦事,你們讓開!”
為首的漢子拿出腰間的錦衣衛百戶腰牌,冷冷道。
聽到對方居然是錦衣衛,那四名士卒頓時嚇了一跳,本能的把路讓開。
這些年錦衣衛的名聲雖然沒有以前響亮,但瘦死駱駝比馬大,錦衣衛這三個字的分量對普通人來講,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為首的錦衣衛百戶當即帶著數十名部下跨過門檻,走進了撫院里面。
后院宅邸。
巡撫張秉貞正斜躺在暖房里面,一邊吃著滾燙的狗肉,一邊聽著戲伶唱曲,好不自在。
戲伶正值桃李年華,身上披著一層薄紗,身段誘人。
她是犯官家屬,前些年被打入教坊司,后來被“義薄云天”的張秉貞,想法子將這位昔日同僚之女弄了出來,一直帶在身邊。
突然,房門被猛然推開,一股寒風頓時從外面涌了進來。
不等張秉貞發怒,進來的人就先一步開口了,“老爺不好了,錦衣衛來了!”
張秉貞眉頭一皺,慢條斯理地夾了一塊肉放進嘴里,淡淡道:“慌什么?錦衣衛早就不復當年了。”
錦衣衛逮捕三品以上官員需持“駕帖”,且需經刑科給事中審核,并不是想抓人就能抓的。
“老爺,來者不善啊,怕是奉了皇命!”
聽到這話,張秉貞才開始重視起來,他拿起一件貂裘披上,“走,出去看看。”
兩人剛剛走出房門,就看到錦衣衛穿過垂花門走了進來,“張撫臺,奉陛下旨意,帶你回京,走吧!”
錦衣衛百戶手里拿著一封密旨。
張秉貞臉色微變,給身邊的幕僚使了一個眼色,并行禮道:“臣遵旨!”
很快,巡撫被錦衣衛帶走的消息,就在杭州城的衙門間傳開了。
其實被帶走的不光是張秉貞,還有不少負責漕運的官吏,錦衣衛對待他們,就沒有對待張秉貞這位封疆大吏那樣溫和了,直接戴上刑具,押著回京。
一名封疆大吏以及數十名七品到四品不等的官員被錦衣衛帶走,這對于江南官場而言,不亞于一場地震。
被帶走官員都不是石頭里蹦出來的,都有各種各樣的關系網。
在這些關系網的運作下,這些人還沒有被押到南京,就已經有人開始彈劾馮可宗了。
“啪!”
隨著一聲槍響,遠處的一個陶罐應聲而碎。
朱明聞著空氣中淡淡的火藥味,臉色大喜,因為他手中這一支短槍并不是火繩槍,而是實打實的燧發槍。
盡管這把燧發短槍有不少缺陷,與他記憶里的燧發槍有不小區別,但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陛下,這把槍您是否滿意?”
旁邊,一名葡萄牙人工匠用著怪異的南京話問道。
這名葡萄牙工匠,自然就是那些被鄭森從南洋高價請回來的工匠之一。
那天,朱明簡單的說了一下燧發的原理后,這些工匠就開始與軍器局的老匠人一起研發燧發槍。
直到今天,才弄出一個樣品,而且因為技術尚未成熟,還不能批量生產。
但對于朱明來講,也算是一個很大的驚喜了。
如果能夠在一兩年之內,將燧發槍的生產難題解決,明軍的實力將迎來質的提升,再也不用龜縮在城池防守了。
“佩德羅,朕很高興,如果能夠解決批量生產的問題,朕必定重重有賞,聽說你想要在明朝當官,朕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朱明對著那葡萄牙工匠承諾道。
“陛下請放心,燧發裝置在西方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相信很快就能解決生產問題。”
佩德羅信心十足,為了盡快將這個問題解決,他還讓人回去一趟歐洲,收集這方面的資料。
“好,這把槍朕就收下了。”
朱明轉身對著身邊的內侍李芳吩咐道:“給每一個參與研制燧發槍的匠人,發二十兩賞銀,月俸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升一兩銀子。”
“遵旨!”
李芳連忙應聲道。
在靶場又打了半個時辰的靶子之后,朱明意猶未盡地將這支一代燧發手槍收好,回去乾清宮處理奏疏。
十一月十五日。
一支清軍騎兵南下,肆意屠殺了數千南下的百姓。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錦衣衛傳到了南直隸,朝廷頓時就開始警惕了起來,紛紛猜測這支南下騎兵的目的是什么,會不會是南直隸?
大量的探子被派了出去,尋找這支清軍騎兵的蹤跡。
與此同時,在海上航行了一個多月后,鄭森率領的船隊終于出現在大沽口附近,并準備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