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改制反射爐
- 南明:我真不是朱慈烺
- 眼0珠
- 2029字
優化火藥配方之后,就可以想辦法顆粒化,過程朱明也有了腹案,就差試驗了。
給神機營發完糧餉之后,他就馬不停蹄來到了軍器局。
軍器局的官吏事前根本沒有接到通知,說太子要來,慌忙出來迎接。
“臣軍器局主事叩見太子殿下!”
一名年約四十左右的文官,匆匆忙忙行禮道。
“帶孤參觀一下軍器局。”
朱明直接吩咐道。
“是!”
那主事低頭應聲道,心中十分忐忑,他實在想不通堂堂太子,怎么會來這種地方,難不成發現了什么?那也不應該啊,如果是這樣來這里的就是錦衣衛的緹騎了。
在那主事的引領下,朱明在各個作坊都看了一遍。
這里的情況比他想象中還要嚴重,各個作坊的匠人年齡多偏大,瘦骨如柴,做事態度也是應付式,根本沒有激情。
第二個問題就是工匠數量少,這么大一個軍器局,負責明朝的軍械武備,居然只有900名匠人。
第三產量低,尤其是朱明最關心的火銃和火炮制造上。
目前作坊制造的火銃,居然還是仿制的鐵炮和三眼銃為主,而并非更強的魯密銃。
就算是這樣每個月的產量,也僅僅100支鐵炮和80支三眼銃左右。
火炮就更離譜,每個月僅2門佛郎機炮,而紅夷大炮一年才能弄出兩門。
軍器局必須改革升級,并且馬上執行。
這是朱明看完作坊之后,第一時間產生的念頭。
“殿下,天色已晚,是不是該回宮了?”
馮可宗看著臉色陰沉的朱明,硬著頭皮上前提醒道。
再不回去,等下朝中的言官又有話說了。
“去庫房看看。”
朱明話音剛落,旁邊的主事頓時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上。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身為火器局主事,他對庫房的情況再了解不過了,根本經不住查。
“把他帶上!”
朱明冷聲道。
“殿下饒命,不關臣的事啊!”
主事連忙求饒。
兩名錦衣衛當即上前,將其夾起來。
隨后朱明就來到了庫房,讓人根據賬本清點庫存。
這一查,差距就出來了。
首先就是工匠名額虛報克扣工匠俸祿,軍器局賬面有1200名工匠,實際在崗僅900人,工匠每月俸銀0.5兩,實發0.3兩,每日配糧1升,實發0.7升。
第二就是火藥材料,鐵料等虛報,例如上報年消耗硝石10萬斤,實用僅有5萬,其他5萬則不知去向,很有可能是被倒賣了。
第三是以次充好,鳥銃偷工減料,火藥摻假。
第四倒賣軍械。
這些樁樁件件,僅憑軍器局主事一人,不可能這么大膽,也干不成,其中肯定有一條利益鏈。
“查!把所有涉案官員,都查出來,抄家!”
朱明看完庫房的情況之后,怒聲下令道。
很快,整個軍器局上下的官吏,就被錦衣衛給帶走了。
整個軍器局暫時由錦衣衛接管,嚴禁外人進出以及打探情報,工匠生產繼續。
回到宮里,朱明立刻下旨,征召南方工匠以及學徒,并提升匠人待遇,月俸從0.5兩提升到2兩銀子。
如果能夠在技術方面做出突破和貢獻,還能得到10-100兩不等的賞銀。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除了批閱奏疏,處理政務,吃喝拉撒之外,大部分時間幾乎都泡在軍器局里,指揮匠人改高爐。
匠人們的待遇得到提升之后,工作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從以前的得過且過,變得更加有盼頭了。
軍器局主要使用豎爐進行冶鐵,結構為圓形或方形,使用木炭燃料,依賴自然通風或手動鼓風。
這種豎爐爐溫約1200°C左右,適合冶煉生鐵,但難以精煉高碳鋼或處理復雜礦石。
所以朱明打算弄一個反射爐出來。
通過反射結構集中熱量,減少熱能流失,讓溫度達到1400°C以上,以冶煉更高質量的金屬。
他首先使用黏土混合石英砂按一定比例,制作耐火磚,提高耐高溫性能。
然后在豎爐頂部,增設傾斜的耐火磚拱頂,利用拱形結構將火焰和熱量反射回熔池區域。
朱明本來是打算通過水力鍛錘鍛造弧形鐵板,再鉚接成圓筒形爐體,提升結構強度。
不過考慮時間因素,就暫時用耐火磚,等日后的反射爐再用這個方案也不晚。
改好爐頂后,接下來就是爐膛。
朱明讓人將其分為燃燒室和熔池,中間通過火道連接,避免燃料灰燼污染金屬。
火道設計為斜坡,引導火焰向下反射至熔池。
還有升級鼓風系統,優化燃料等等。
耗費了五天,才將反射爐改造完成。
今日,改造好的反射爐正式投入使用。
工匠在朱明的指揮下,開始點火,投放燃料,攪拌······
三個時辰后,第一爐鋼錠煉制出來了,隨后工匠立刻用來測試。
經過一輪試驗之后,他們驚訝地發現,煉出來的鋼錠在強度、韌性和純度上,都超過原來的鋼鐵。
很顯然這是成功了,他們用這個奇怪的爐子,煉出了更好的鋼鐵!
不過對于工匠們的實驗數據,朱明并沒有滿意。
第一批鋼錠還有瑕疵的,并沒有達到他心中的最佳標準,這說明還需要繼續改進。
當然,就算有瑕疵,用來制造魯密銃的雙層鋼制銃管卻是沒有問題了。
用反射爐煉制出來的低碳鋼防腐蝕,耐高溫,可以有效降低炸膛風險,提升使用壽命和射程。
隨后,朱明又將利用水力鍛錘鍛造弧形鐵板的設計圖和方案,交給了工匠,讓他們自行摸索。
此時,所有參與改進反射爐的工匠,都對朱明佩服地五體投地。
拿到圖紙之后,更是如獲至寶,恨不得馬上就動手。
現在所有工匠對反射爐的建造流程都熟悉了,只要人手足夠,可以同時修建多個反射爐。
這時候,馮可宗匆匆從外面跑了進來,然后對著朱明稟報道:“殿下,閻應元他們回來了。”
朱明用濕帕子擦了擦臉,“這么快,他們招募了多少人?”
按照他的估算,閻應元幾個至少也要十天半個月,才會回來。